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高校教师履行心理契约责任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德尔菲技术将师生心理契约内容分别划分为两个维度。进一步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了师生双方履行心理契约责任的情况是显著相关的;分析结果亦表明教师履行教学技能提高维度的心理契约责任,对学生科学智能自我培养的学习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学生社会智能自我培养的学习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而教师履行敬业品格修养维度的心理契约责任,对学生社会智能自我培养和科学智能自我培养两个维度的学习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师生心理契约的学生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履行师生心理契约责任的程度与学生满意度呈正相关。被告知干预的实验组教师会更好地履行师生心理契约责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对学生学习行为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欣 《教育与职业》2012,(35):81-82
师生心理契约对大学生学习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履约是影响学生合作行为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个体的高层次心理需求得以满足,才能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行为的产生和保持。因此需要建立师生间平衡的心理期待,重视履约过程的监控和调整,发挥信任性情感的激励作用。通过把握高校教学中师生心理契约构建的特殊规律,从而提高专业教师对心理契约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将心理契约思想引入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旨在开拓一条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思路.心理契约既可以成为一种责任准绳,规范学校自身的行为,又可以作为一种管理内容和手段,引导学生的发展.心理契约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心理契约形成期要做到信息对称;心理契约变化期要加强人性管理;心理契约违背期要加强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则师生心理契约违背与破裂的典型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以双向视角对心理契约等有争议的概念作了明确界定,并通过一个案例分析了师生心理契约违背、破裂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学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心理契约对师生行为的影响,了解师生心理契约构建与履行的基本机制,发挥心理契约对师生双方的激励与约束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6.
以心理契约为视角优化高校课堂管理,有助于强化师生契约意识,通过可感知的约定实现学习主体对课堂规范的自觉遵循,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心理契约以师生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允诺为基础,具有理性化、平等性和应变性特征,运用心理契约优化高校课堂管理可从以下方面展开举措:构建心理契约,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履行心理契约,营造良性互动的课堂氛围;修正心理契约,实现灵活应变的柔性管理.  相似文献   

7.
以心理契约为视角优化高校课堂管理,有助于强化师生契约意识,通过可感知的约定实现学习主体对课堂规范的自觉遵循。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心理契约以师生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允诺为基础,具有理性化、平等性和应变性特征。运用心理契约优化高校课堂管理可从以下方面展开:构建心理契约,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履行心理契约,营造良性互动的课堂氛围;修正心理契约,实现灵活应变的柔性管理。  相似文献   

8.
陆晓明 《广西教育》2014,(23):102-103
分析心灵契约的内涵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契约的重要影响,提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中心理契约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9.
梁果 《现代企业教育》2010,(10):197-198
当心理契约介入大学生活,双方的关系反映为一系列彼此期待的主观信念,或者说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相互期望的一种集合。本文从心里契约的角度看待高校师生关系的理论意义和其现实性,通过一个师生心理契约违背的案例,阐述该案例对高校教师、学生及管理者应有的启示,指出学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心理契约对师生行为的影响,以期高校在今后的管理中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契约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心理契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为组织实施更加柔性化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心理契理论盛行的背后又可以从制度经济学、组织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公平理论等角度去追溯理论根源。本文基于前人大量理论研究构建了心理契约运行机理模型。心理契约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中具有现实意义,心理契约是正式制度的补充,可以使学生管理由外围控制转向心理引导,也降低了管理成本,改善了师生关系。高校柔性管理的呼声、人的主体性需求、师生素质及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熟都为心理契约的实施提供了滋润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心理契约在高校与大学生关系中占有核心部分,是有效联系高校与大学生的重要心理纽带。笔者认为,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建立心理契约。本文首先对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契约构建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了一番论述,其次,着重对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契约模式作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借鉴高校学生工作心理契约模式的成果,通过对高职教育特点、"90后"大学生特点、班主任工作特点的分析,将心理契约与高职院校班风建设相融合,了解大学生心理期望、优化管理评价体系、实现师生间沟通交流、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发挥班级导向、凝聚、激励学生的功能,进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对完成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师生间存在理念型心理契约。通过访谈发现,高校师生间的理念型心理契约经过入校前阶段、择校与录取阶段、早期社会化与教学阶段和后期经历阶段四个过程,高校师生间的理念型心理契约包括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升能力与素质和实现自我价值三个维度。高校师生间的理念型心理契约研究对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具有主体的双向性、动力的内驱性、影响的持久性等特征,它比正式契约更符合教育的宗旨,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在高校中形成"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同行、文本契约与心理契约并重的新型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基于心理契约产生的三阶段,高校应采取招生、培养、就业全程心理契约管理策略;基于心理契约的三维结构,高校应采取从物质激励维度、情感激励维度和发展激励维度进行全面心理契约管理策略;基于心理契约的破裂与违背行为风险,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应消除信息不对称、采取同伴教育的全员心理契约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师权力是师生关系中必然涉及的重要问题之一,心理契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在师生冲突过程中教师权力的不适当介入所导致的师生心理契约失衡现象,并进一步提出了要反思教师权力策略、动态把握心理契约、适度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助心理契约理论,探讨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心理契约的必要性,结合新形势下构建高校与大学生间心理契约存在的若干影响因素,提出构建有效心理契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两所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学生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心理契约双向视角,运用双向心理契约测量量表和相关统计分析方法,提出不同高校男、女生与教师缔结的师生心理契约在具体内容上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高校男、女生履行师生心理契约责任的情况作了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高校不同性别学生履行师生心理契约责任的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论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心理契约是教师与学生对于相互之间责任和义务的期望。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契约,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一是培养师生相互的心理契约认知;二是加强师生心理互动,形成动态有效契约;三是培养良好班级心理气氛,营造和谐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9.
三所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内容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心理契约的双向视角,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从师生相互期望中提取出心理契约的各自责任,验证了不同高校师生的心理契约均源于主体双方的相互期望,而各自的内容则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等假设。进一步运用Welch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测三所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共同部分的均值水平,结果表明即便是师生心理契约内容相同的部分,不同高校师生对有关责任承诺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学生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双向心理契约视角,运用心理契约测量量表和相关统计分析方法,验证了"师生之间的相互期望只有部分与各自的自我期望契合而达成心理契约"这一基本结论:不因学生性别不同而发生改变,但男、女生与教师缔结的心理契约具体内容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男、女生履行师生心理契约责任情况作了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学生履行师生心理契约责任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