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9~41页。教材简析《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本课主要是教学相交与平行,这是学生在认识了点和线段、射线以及直线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空间和图形的重  相似文献   

2.
朱俊銮 《小学生》2012,(9):30-30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概念的深刻内涵,用学习、生活经验来解读展现概念内涵,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目标】1.把数学活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平行线,知道平行关系。2.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创造出一组平行线,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让学生去找一找图中和身边的互相平行的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3.
一、说教材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9页和40页的内容平行和相交。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  相似文献   

4.
正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中,教材这样阐述平行的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经验丰富的老师知道,"同一平面内"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往往让老师们煞费苦心却收效甚微,一位老师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两条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两种情况,告  相似文献   

5.
白永兰 《青海教育》2012,(Z2):71-7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5-57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能正确判断互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交流:(体会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欣赏歌曲:《永远是朋友》。师:在班级里你有好朋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基础。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讲,平行的概念相对比较抽象,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思考,充分理解平行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0.
学习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及相应的练习。学习目标:1.在分类的过程中,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认识垂线和平行线。2.在观察、讨论中,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3.在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的学习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学习重点:认识垂线与平  相似文献   

11.
《海南教育》2013,(6):68-69
<正>学习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及相应的练习。学习目标:1.在分类的过程中,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认识垂线和平行线。2.在观察、讨论中,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3.在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的学习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学习重点:认识垂线与平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76~77页“3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过2和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3的倍数特征与2和5的倍数特征有所不同,2和5的倍数特征主要观察个位上的数,3的倍数特征是观察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教材安排了在百数表中圈数和拨数珠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3的倍数特征,但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仍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笔者尝试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数的组成知识学生在二年级就学过了,它可以有效快捷地找到通往3的倍数特征的康庄大道,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为新知服务.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西师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3~95页。教学过程:一、操作体验,感受相交的情景师(拿出一捆小棒):这是什么?喜欢玩吗?那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师随意地将小棒丢在桌面上,让学生观察这些小棒在桌面上的位置)师:任意选择两根小棒,观察它们的位置,然后用直尺、彩笔照样子画在纸上。二、合作探究,认识相交的特征1.呈现学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廖传凤  徐勇 《考试周刊》2014,(23):70+80-70,80
<正>教学内容:人教实验版64-65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相互关系(放音乐《最炫民族风》)师:同学们,刚才的歌,最炫民族风,听过吗,这首是凤凰传奇的作品,凤凰传奇,传奇凤凰,传奇凤凰,传凤,我的名字叫传凤,廖传凤,大家可以叫我廖老师。刚才大家认识了我,让我也来认识一下大家吧。你们是四年级几班的?你们四年级有几个班,为什么选你们班来上课呢?生:因为我们很优秀,很聪明。师:你们挺自信得嘛。优秀不优秀一会上课就知道。同学们,刚才你认识了我,我认识了你。这就算……互相认识了一下,你们怎么理解互相认识呢?生互相认识就是你认识了我我认识了你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梯形的认识(人教版六年制数学第八册)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初步掌握梯形的特征及底、腰、高的概念;2.能正确地画出梯形及梯形的高;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及软件、幻灯等。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一)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多媒体显示四个形状、大小、方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问:这些图形是几边形?它们的边有什么相同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二)显示图形,引出课题。师: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像登高用的梯子,堤坝、沟渠…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分析 平行线是在学生认识直线以后学习的直线与直线间的一种位置关系,是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的重要基础。教材从路灯架、跑道和高压电线架等现实场景中抽象出平面上不重合的两条直线,通过观察、对比引导学生认识直线相交与不相交的位置关系,并依据两条直线不相交,建立起直线互相平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分析,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这节课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创设成直达知识本质、锻炼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段一】创设情境,引入相交与不相交师:我手中有两枝铅笔,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把手松开,这两枝铅笔掉在地上后会形成哪些图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用小棒摆一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68~69页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5题。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3.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读法和写法及求比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教前思考这学期要为年级组老师上一节教研课——"认识平行"。这课的教学难点是用直尺和三角板来画平行线,以往教学中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画平行线的方法,并小结为四步,即一画、二靠、三移、四画。很多学生学习后还是无法正确地组合使用这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