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思维学     
曾杰 《成才之路》2013,(20):F0002-F0002
第20讲:社会思维的规律(上) “思维过程本身是在一定条件中生长起来的,它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人的思维运动作为社会运动的一部分,也必然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社会思维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研究人作为集体来思维的规律,即社会思维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中,人总是作为群体形式而存在的。人的思维表面上是在个人头脑中进行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它并不是个人的,它仅仅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个人思维而存在。人的思维是社会思维。所谓社会思维,是指人作为集体主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个体思维之间、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之间以及群体思维之间交互作用,多元复合的观念运动体系。 民主集中规律是社会群体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民主——集中——民主的规律是关于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规律。任何社会组织、群体或学术研究群体…  相似文献   

3.
2.社会思维争鸣互促规律人们在思维交流中不仅要遵循交流互补、合作增强的规律,而且要遵循争鸣互促的思维规律。首先,从人体科学的角度讲,人在集体讨论中,大脑处于激化状态。不同的思维信息,在相互碰撞、摩擦中,很容易诱发灵感,产生创造性的新思维火花。其次,社会思维是一个动态系统。思维主体之间的互相争鸣、互相促进,是推  相似文献   

4.
曾杰 《成才之路》2013,(21):F0002-F0002
第21讲 社会思维的基本规律(中) 2社会思维争鸣互促规律 人们在思维交流中不仅要遵循交流互补、合作增强的规律,而且要遵循争鸣互促的思维规律。  相似文献   

5.
曾杰 《成才之路》2013,(13):I0005-I0005
第十三讲 社会思维的具体类型(中) 三、道德思维 道德思维也称伦理思维。它主要反映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善与恶、公正与偏私、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关系,但也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国哲学家施韦兹认为,对生命要给予极大的尊重,应该将道德行为的领域从人与人之间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道德思维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以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6.
曾杰 《成才之路》2013,(3):I0005-I0005
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对人的影响。这种影响,深深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流淌,影响着我们的性格、思想。因此,钱学森说:“我们要研究个人跟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在思维方面的相互作用。”“我们研究思维科学的,也要研究社会思维学。”不仅文化、教育领域要按社会思维规律办事,而且在其他领域也要遵守社会思维学的规律。从人才培养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研究社会思维学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曾杰 《成才之路》2013,(1):I0005-I0005
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对人的影响。这种影响,深深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流淌,影响着我们的性格、思想。因此。钱学森说:“我们要研究个人跟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在思维方面的相互作用。”“我们研究思维科学的,也要研究社会思维学。”不仅文化、教育领域要按社会思维规律办事,而且在其他领域也要遵守社会思维学的规律。从人才培养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研究社会思维学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思维学     
曾杰 《成才之路》2013,(34):F0002-F0002
第34讲社会思维方式的含义 人是思维着的动物,人类进行思维总要具有一定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指人类思维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或样式。思维方式就其作用范围讲,可分为群体的(社会、民族、集团等)和个体的,但就其实质上看,任何思维方式都是社会思维方式,只不过通过个人而存在。  相似文献   

9.
学点社会学     
在校的学生无不从社会中来,学生将无不走向社会。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社会,毕业以后一定是服务于社会,说得再透彻一点,学校本身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学生要从做学生的时候起,就注意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学会同社会相协调,为将来建设社会、变革社会作好准备。人在社会上免不了要同各种人打交道,发生各种联系:个人与个人要联系,比如同学之间;个人与群体要联系,比如学生与班级之间;群体与群体要联系,比  相似文献   

10.
思维是人类的理性认识活动.人具有社会性和群体性,人在群体中,相互间必然进行交往,必然要凭借语言这个物质外壳进行思想交流.要交流思想,就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则,不然就会出现混乱,以致无法进行交流.在逻辑学产生以前,人们在思想交流中也都遵循这些规则,只是不自觉罢了.逻辑学产生了,人们遵循这些规则就由不自觉转为自觉.人首先是在实践中从客观世界本身学会逻辑的.绝不是有了逻辑学,才有这些“逻辑的格”;恰恰相反,正是有了这些“逻辑的格”,人们才研究它,才有了逻辑学.  相似文献   

11.
三、道德思维道德思维也称伦理思维。它主要反映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善与恶、公正与偏私、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关系,但也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国哲学家施韦兹认为,对生命要给予极大的尊重,应该将道德行为的领域从人与人之间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道德思维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以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2.
曾杰 《成才之路》2013,(22):F0002-F0002
第二十二讲社会思维的基本规律(下)(一) 3社会思维感应认同规律社会思维的互补、互促,总是在人们思维交流、相互感应的过程中实现的。感应是人们心灵的沟通、情志的理解和理智的互动。人们在思维交流中通过相互感应,趋向理念和观点上的认同。思维的相互感应必然导致思维的相互认同。感应是认同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历史必然性是人们自觉的、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同时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这两个本身都正确的命题为什么在一些人看来是彼此矛盾的呢?只因为是从不正确的观点去考察它们的缘故。找到一个正确的思维视角或出发点,是我们研究和讨论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之辩证统一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种文化群体之间既有共性的规律 ,也有着在自己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具有各自特色的考虑问题、认识问题的习惯方式和方法。思维方式因人而异 ,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其差别就更大。中国人形象思维较好 ,英美人抽象思维较好 ;中国人综合思维较好 ,英美人分析思维较好。  相似文献   

15.
曾杰 《成才之路》2013,(4):I0005-I0005
第4讲社会思维的含义与本质从人类思维系统的层次结构上来看,思维可以分为个人思维和社会思维两个层次。所谓个人思维,是指人作为个体主体在个人特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与个人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经历、社会地位和智力素质有着密切联系。如同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在任何社会中,人们的思维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总会在形式和内容上带有  相似文献   

16.
当今流行的哲学教科书多数都把哲学研究对象,定为世界最普遍的本质、最一般的规律。这种主张是不能涵盖所有的哲学,例如不能涵盖不可知论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一门研究思维的科学。一切理论科学、思维科学都以思维为研究对象。哲学所研究的思维不是思维中所反映的客观内容。而是思维本身。哲学是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上(思维与存在能否同一、如何同一)揭示思维的一般本性.要揭示思维的这种一般本性是需要研究世界的普遍本质,但不能以此为限.哲学是通过思维如何去反映、揭示世界的普遍本质来研究思维本身的,确切地说,哲学是通过对思维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来研究思维本身一般过程的学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标的广泛实施,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甚至开始制约素质教育的发展了。要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应把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抓紧、抓好。在现阶段,学生思维素质的高低渐渐成了素质教育成败的一把标尺。思维素质的培养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习活动的客观规律性比教学规律更为基本,教学活动必须遵循学习活动的规律性,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原理和科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快提高学习能力,在未来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正一、社会思维本质是集体思维所谓社会思维是指人作为集体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它是在社会实践、社会关系基础上无数个人思维之间及其与集体思维之间交互作用、多元复合的观念体系。社会思维的实质是集体思维。因为人的思维和认识,不能单靠实践,还要利用前人和他人创造出来的思维成果与精神财富。社会思维同社会心理、社会意识有着密切联系,但又不能完全等同。它介于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之间,主要是指社会的、集体的有意识思维,但又不完全是指社会意识形式。  相似文献   

19.
刘奎林 《成才之路》2012,(17):I0005-I0005
第十七讲 社会思维应用广泛 一、社会思维本质是集体思维 所谓社会思维是指人作为集体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它是在社会实践、社会关系基础上无数个人思维之间及其与集体思维之间交互作用、多元复合的观念体系。社会思维的实质是集体思维。因为人的思维和认识,不能单靠实践,还要利用前人和他人创造出来的思维成果与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思维方式是一个职业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的内在特征和根本标志。法律人的思维方式乃是以理性思维为基础,以法律思维为核心,以法学思维为先导的思维习惯或思维定势。在这一思维习惯中,理性思维、法律思维和法学思维三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法律人的行为模式及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法理学则应肩负起建立和培养整体性法学思维方式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