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的可读性,首先表现在内容上,即新闻内容所具有的那种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力量,那种对读者的感染力量。一篇新闻,是否被读者接受,最关键的就是这篇新闻所关注的内容。如果是读者所关注的内容。如果是读者欲知之内容,那么新闻就算差一点,读者也愿意看下去。——抓最新鲜的新闻内容,增强可读性。求新,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人们之所以选择新闻,就是希望通过新闻来了解社会所发生的新事情、新变化和新进展。从新闻心理学角度讲,读者对新闻有种迫切的欲知心理,所以最新鲜的新闻内容,本身就蕴藏着很强的可读性。——突出时代精神,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可读性在新闻媒体众多、竞争激烈的今天显得十分重要。可读性强的新闻读者喜欢读且记得牢,而可读性差的新闻却难于留住读者的目光润为读报没有强制性。新闻的可读性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引自《新闻学简明辞典》)可见,可读性虽不像真实性、新鲜性那样属新闻的本质属性,却是不能缺少的。那么,怎样提高新闻的可读性?以下几个途径不妨一试。——抓最新鲜的新闻,增强可读性。从新闻心理学角度讲,读者对新闻都有一种迫切的欲知心理,所以最新鲜的新闻本身就孕藏着很强的可读性。举世瞩目的第四十四…  相似文献   

3.
学会讲故事     
新闻作品都在追求可读性,学会讲故事,对于增强可读性很有益处。新闻作品要增强故事性,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故事创作的一些手法,比如造悬念、拴扣子等。讲故事讲究制造悬念,这个悬念是作者刻意创造的意境氛围。随着情节的进展和意境的延伸,读者顺着作者的意图或喜或悲,与作品产生共鸣。悬念造得好,可以使读者如痴如魔,不读下去,寝食不安,晚读半日,如芒在背。有了读者如饥似渴的阅读欲望,当然也就有了作品的可读性甚至必读  相似文献   

4.
报刊导向是报刊的宣传方向,导向错误必定造成方向性的祸害报刊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失去读者就失去了影响力,也就谈不上正确的导向。因此,办报必须既有正确导向,又有可读性,做到正确导向与可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纸要有可读性,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党报也应具有可读性,也成为共识。所谓可读性,是指一条新闻或一张报纸适于读者阅读的程度和吸引读者的能力。这种程度越高,吸引能力越强,可读性就越强。可读性是新闻和报纸的重要属性之一。没有多少可读性的报纸,在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是难以站住脚的。当然,可读性也有高雅阳粗俗之分。我们讲的可读性,是指高雅健康、生动活  相似文献   

6.
怎样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笔者认为,所谓可读性,就是"好看",就是要增强新闻作品的美感.因此,作者就要在新闻作品的文章标题、写作手法和细节描述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7.
怎样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笔者认为,所谓可读性,就是"好看",就是要增强新闻作品的美感.因此,作者就要在新闻作品的文章标题、写作手法和细节描述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8.
现在,访问记、大特写、社会纪实、报告文学等新闻体裁盛行于报刊,受到读者的喜爱。这是因为这类新闻体裁注重报道读者所关心的人和事,而且更多地采用了描写、抒情等手法,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正因为这类新闻体裁较多地采用了描写、抒情等手法,于是一部分作者产生了迷惘:新闻性纪实作品是向文学靠,还是向新闻靠? 所谓新闻性纪实作品是向文学靠,还是向新闻靠,说白了,就是新闻性纪实作品是允许虚构,还是遵循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应该说,一般的消息、通讯、特写、专访,根本不存在向何处靠的问题。大家都很明确,运用这些新闻的写作形式,是绝对不可以渲染、夸张、想  相似文献   

9.
如何增强都市类报刊时政新闻的可读性,多年来,一直是业内人士苦苦探索的重点课题。本文作者以《三峡都市报》移民题材新闻报道为例,结合采访学、传播学和编辑学原理,为都市报类报刊时政新闻的可读性突围寻找理论支持。本文值得一读,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0.
张英溪 《新闻窗》2006,(6):36-37
社会新闻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的一种新闻题材,报道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利益相关,情趣相连,因而博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正因为社会新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也就成为各报刊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报纸靠读者求生存已经成为现实与必然。面对此现状,《天下文摘》如何去争取更多的读者呢?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性是报纸吸引读者的切入点,没有新闻性,报纸就少了可读性。专刊和副刊虽然时效性不如新闻版强,但也必须围绕新闻找选题、做文章,以新闻性保证其可读性、服务性和时代性,如果大量刊发一些纯粹静态的作品,用大量与新闻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争夺读者,西方报刊特别注意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增强报纸的趣味性。西方报界把严肃的政治新闻称为硬新闻,把人情味浓、笔调轻松的社会新闻称为软新闻,提供大量趣味性强的软新闻,是他们招揽读者的拿手戏。  相似文献   

13.
写出好的新闻作品,甚至精品,是每个新闻作者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目标。所谓好作品,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就是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及其广大读者需要的作品。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取决于多方面的条件,本文试图从价值论的角度,探讨一下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从而为新闻作者如何提高自己新闻作品的价值,以更好满足读者的需求,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建议和参考,写作实践上的努力环节和方向。 探讨报刊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实质上就是探讨在读者(价值主体)与新闻作品(价值客体或对象)间建构起的价值关系中,新闻作品应该在哪些基本方面满足读…  相似文献   

14.
虽然时隔多年,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这些优秀的新闻作品仍然为人所津津乐道。其主要原因固然有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作品字里行间蕴涵的浓浓深情,无疑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震撼力和生命力,使得这些新闻作品事过境迁却魅力依旧。由此可见,新闻不是无情物,在准确报道事实的同时,好的新闻作品也应包含感情色彩,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新闻有情方能最大限度地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新闻不是行政命令,不能强迫读者读下去,可读性是新闻吸引读者的惟一手段…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网络时代媒体竞争的白热化,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和审美习惯的多元化,新闻的可读性和易读性日益凸显。新闻散文化写法在实践中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读者的新闻信息需求和审美需求。这些散文化的新闻作品以自身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走近读者,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接受了信息。可亲、可读、可信、有趣,就是这些散文化新闻作品被读者接受和认可的重要原因。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顺应读者需要,掌握好散文化写作技巧,增强报纸新闻的亲和力,委实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重大主题经济报道,是党报的重要报道内容。但是,目前地市报中一些重大主题经济报道仍旧没有摆脱沿袭已久的呆板模式,有的作品与工作总结无异,有的简直就是一堆干巴的数字和概念,令读者望而生厌,难以卒读,生动鲜活、富有说服力、影响力的作品十分鲜见。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党报主功能的实现。因此,改进重大主题经济报道的写作,是当前地市报新闻改革和新闻创新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怎样使重大经济报道活起来,使这类应具有权威性、指导性的新闻作品富有较强的可读性、接近性和与读者的亲和力?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表明,注意寻找…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市场化不断发展、受众本位观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新闻的可读性研究将变得愈来愈重要,也将愈来愈有生命力,在新闻作品中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注重以文本的召唤力来吸引和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和再创造潜能就显得十分必要,而构建新闻的“召唤结构”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召唤结构”是由德国著名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来的。他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把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  相似文献   

18.
很明白的一个道理,新闻要有可读性,才会有人看,只有有人看的新闻,才谈得上传播效果。在这一点上,图片报道和文字报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一篇没有生动细节的新闻稿件。就没有可读性,就不可能凝聚读者的注意力。同样一张图片所定格的瞬间不生动,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讲就是图片不好看,也是浪费版面。用文字表达一个新闻事实,关键在于记者在还原新闻事实时,如何将最能体现新闻事实本质的,又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细节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9.
可读性是新闻作品必须追求的效果之一 。 新闻作品的可读性是建立在新闻特性的基础之上的,遵循新闻特性的新闻作品一定具有天然的可读性。换一句话说,读者购买报纸,是要看那些具有新闻特性的新闻作品,而不是去看其它的什么东西。 新闻特性包括的方面很多,学术界众说纷坛,涉及到的有真实性、新鲜性、时效性、适宜性、公开性、服务性、知识性、舆论性、共同兴趣、群众关注等。就其重要性来分析,它们不在一个层面上。我以为其最基本的特性应是新鲜性、时效性和群众关注。  相似文献   

20.
形象新闻就是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为原体,运用新闻手段,通过新闻媒体,形象地把原体再现给读者(听众、观众)的过程。它是以形象性、系统性、可读(可听、可视)性为特性,成为新闻中的一个新品种。其作用在于让人们看了或听了以后,读之有趣,听之有味,思之有劲,集实感、动感、美感于一身,新颖、情真、朴实、简练、动人浑然一体,建立思维定势,实现新闻的社会功能。下面就形象性、系统性和可读性作一些简要论述:形象性,是指新闻作品要形神兼备,形神合一。形象性是可读性的基础,可读性又是指导性的前提。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