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说明:《保护大自然》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这一单元内容研究的落脚点,也是本单元内容的后续和总结。教法一一、设计过程1.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通过回顾以前的植物和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的环境里认识人的生活,即衣、食、住、行所需材料最终都来源于大自然。让学生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2.认识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破坏。人为了更好地生存,就要不断了解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但是,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改造自然,给大自然造成太多的破坏。3.了解大自然对人类…  相似文献   

2.
《绿色蝈蝈》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相似文献   

3.
教材说明:《保护大自然》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这一单元内容的后续和总结。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大自然被破坏将使人受到惩罚等等,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增强自觉保护和美化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由此向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4.
杨明泉 《陕西教育》2007,(10):25-26
一、教学总体设想《绿色蝈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  相似文献   

5.
近期,我亲临课室听了语文科孙老师执教初一(2)网络实验班的一节语文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第四单元第18课《绿色蝈蝈》,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法布尔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这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写得活灵活现,为学生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孙老师在分析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情感后明确提出了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昆虫记》     
推荐理由:《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昆虫记中的《绿色蝈蝈》被选入人教版初一上学期语文书第四单元第18课。另外,法布尔所写的《蟋蟀的住宅》被选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第7课。  相似文献   

7.
《斑羚飞渡》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散文精品。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斑羚飞渡》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优美,很适合学生欣赏,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斑羚们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理念 《化石吟》这首诗歌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 《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精美文章。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一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河中石兽》是初中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本单元唯一一篇文言文课文。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重点在于激发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想象力,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质疑和思考。学习这篇课文,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辨能力,还要能从作者的寄托和情感出发,体会求真的思想内容,学会辩证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说明文,它的单元重点训练是“按一定顺序写”。本文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围绕地球与人类的关系,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召唤人类要精心保护地球,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次综合性学习.一则语文园地。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要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有两方面:一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二是从大自然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留给后人的《自然辩证法》手稿,为人类提供了一把正确地、辨证地认识自然和自然普遍发展规律的密匙。它把人类从僵化的神学束缚和对自然的盲目崇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了完整、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为其他学科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大自然与生死、爱情并称为人类文学艺术的三大主题。而从对自然的关注层面来看,文学中的分支——儿童文学则与自然辩证法联系更为紧密。儿童文学中儿童本身的自然人特性,儿童文化的生态性以及大自然文学对自然的关注,无不决定了其中的一些创作离不开自然,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爱秋天》是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与周围的环境中去认识秋季的特征,体验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诗一股的旋律。不断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把美丽的秋天留在手指间和心寓里。  相似文献   

15.
文本解读:《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精美文章。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斑羚飞渡》这篇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了斑羚陷入  相似文献   

16.
正【学习内容】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上第四册:《动物的伪装自卫术》《冬虫夏草是如何长成的》《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大自然的语言》等五篇文章,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2.积累科学知识,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过程】一、导入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把书"读薄"的  相似文献   

17.
黄秀婷 《小学语文》2009,(1):117-119
一、文本解析 (一)走进文本,了解教学关联 《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安排的一次综合性学习。它是结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教学开展的小综合学习。本单元包含两篇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两篇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和《语文园地三》。综合性学习渗透在文本教学之中,体现了单元教材内容的整体性、专题性,同时也为学生及时开展综合性学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自然教材的使用中,怎样运用《科学课程标准》来设计自然课,跟上《科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有一些做法和感想。我把自然教材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或适当做些删减处理,形成新的单元,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探究教学。如第十册《自然》第五单元里,包括了第16课《声音的产生》、第17课《声音的传播》、第18课《耳朵的科学》。根据原编者的意图,我把这三课整合后定出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引起的现象;然后启发他们认识声音有许多奥秘,产生要进一步研究的愿望和热情;其次是愿意与…  相似文献   

19.
《世界多美呀》是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借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口吻,叙述了它认识世界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于这么美的一篇课文,该如何安排教学以实现童话和语用学习的融会贯通呢?对此进行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科学探究——《新综合科学》实施的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浩 《科学教育》2005,11(5):51-53
科学是一个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在探索大自然奥秘中产生。科学探究是一种以理性、实证和怀疑为特征的探究活动,它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为研究目的。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探究的欲望,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利于人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的发展,是二期课改和《课程标准》赋予我们教师的任务和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