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较复杂的应用题,用一般方法求解,有时可能思路曲折、计算繁琐。若打破常规,变换一下思路,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数量关系,便可以获得比较简捷的解法。例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4小时,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5小时。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在离两地中点10千米处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一般解法:按常规思路从“工程问题”的角度考虑,把两地全程看作单位“1”,先求出两车的相遇时间:1÷(14+15)=229;再求出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的路程:10×2÷229=9(千米);然后根据两车每小时的路程差与分率差的对应关系求出全程:9÷(14-15)=180(千米…  相似文献   

2.
师生在复习了行程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后,教师出示如下题目:甲、乙两车从相距10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距200千米?师:这道题中没有告诉我们甲乙两车开出的方向,我们应该怎样思考?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得出了多种解法。生1:如果两车相向而行,本题就是稍复杂的相遇问题。解法是(1000-200)÷(60+40)=8(小时)。生2:我认为生1说的只是相向行驶中的一种,就是在相遇前两车相距200千米。其实两车还可以在相遇后继续行驶,这时就成了相背而行,直至两车又相距200千米。解法…  相似文献   

3.
一、模空题(本题20分):甲、乙两地相距496千米,汽车以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摩托车以2倍于,汽车的速度从动地开往甲地,汽车比摩托车先行半小时.问两车相遇时各行驶了多少路程?解1.设相遇时汽车行驶了千米,摩托车行驶了千米;用代数式表示相遇时两车共行驶了千米,这就是甲、乙两地间的距离496千米.于是得二元一次方程为.2.两车相遇时汽车行驶了小时,摩托车行驶了小时,明代放式表示汽车行驶时间减摩托车行驶时间为小时,它等于小时.于是得二元一次方程为。为了求得结果,应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列方程组(不解方…  相似文献   

4.
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相遇时,甲车离中点2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5.
有些较复杂的行程问题 ,抓住“相对路程” ,然后顺藤摸瓜 ,由此及彼地进行一番引申和比较 ,往往能够从中觅出巧妙的解题途径来。下面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例 1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在离B地 8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 ,各自到达B、A两地后立即折回 ,在离A地 60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A、B两地间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先依题意画一个线段示意图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 :第二次相遇时 ,两车一共行了A、B两地间的三个全程。因为第一次相遇时 ,也就是两车共同行完A、B两地间的第一个全程时 ,货车行了80千米 ,…  相似文献   

6.
画图助解题     
<正>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32千米,两车出发后在距离中点16千米处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思路点睛这是一道相遇问题。题中有两车行驶的速度,就是缺少相遇的时间。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解答行程问题的“法宝”——线段图来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复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教师要求学生充分想象,积极思考,看图编应用题。学生认真观察线段图,编出了如下一些应用题:   1.甲乙两站相距 450千米。一列客车每小时行 50千米,一列货车每小时行 40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1)开出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2)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3)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了多少千米 ?   2.两列火车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 5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 40千米,经过 5小时两车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   3.两列火车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向开出,经过 5…  相似文献   

8.
季敏 《良师》2002,(18)
题目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2千米。行驶312千米后遇到从乙地开来的一辆汽车,如果乙地开来的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这两辆汽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分析与解:这道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判断。一、可以从两辆车相遇时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去考虑甲地开出的车行驶了312÷52=6(小时),乙地开出的车行驶了(480-312)÷42=4(小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6-4=2(小时),这说明两车不是同时开出的。二、可以从速度、路程这两方面去分析、计算,作出判断从速度考虑。假设两…  相似文献   

9.
在一堂公开课上,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开出,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  相似文献   

10.
[题目]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而行,4小时后两车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按各自的原速度向前行驶了3小时.这时,甲车距B地还有125千米,乙车距A地还有20千米。问:乙车比甲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1.
森林小学正举行应用题比赛。几轮下来后,小猴、小兔、小松鼠三人不相上下。于是大象老师又出了道这样的题: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75千米的两地相向开出,5小时后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25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小猴道:“这道题中有多余条件,我舍去总路程575千米这一条件。根据甲车5小时比乙车多行25千米,先求得甲车每小时多行的千米数,再结合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求得乙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他在答题板上写的是:60-25÷5=55(千米)小兔道:“我舍去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25千米这一条件。根据总路程575千米和5…  相似文献   

12.
巧求路程     
[题目]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向前行驶,乙车速度不变,甲车每小时多行12千米,这样又经过5小时,两车同时到达各自目的地,A、B两地相距多少  相似文献   

13.
[题目]A、B两站相距624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站出发向B站行驶。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乙车到达B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两车从出发到相遇经过多少时间?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一得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在A、B之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5千米,并且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这里特指面对面相遇)的地点与第四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00千米,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5.
[题目]A、B两地相距370千米,甲车从A地开往B地,2小时后,乙车从B地开往A地,经过2.5小时与甲车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比乙车每小时多行20千米。求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分析与解]这道题,初看可能感觉无从下手,但只要灵活转化条件,就能顺利获解,还能找到多种解法呢!解法一:把两车行驶转化为甲车单独行驶。由题意可知,把两车同时行驶2.5小时,转化为甲车再行驶2.5×2=5(小时),这  相似文献   

16.
变换题目事理。应用题的事理,就是应用题所反映的有关事情的涵义和性质,即应用题中讲了怎样一件事。由于小学生的经历有限,对于有些事理不太熟悉,因而,事理的熟悉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解颗思路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完分数应用题中的工程问题后.可讲行如下变式练习。 原题:一项工程.甲独做10天完成.乙独做15天完成.两队合做几天完成?变式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1小时行完全程,乙车15小时行完全程,几小时后两车相遇?变式2:一段布,可做10件上衣或15条裤子,如果要配套做,可做多少…  相似文献   

17.
行程问题,以及类似于行程问题的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问题。根据题意,灵活、巧妙地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或者类似的数量关系,并且把这些关系反映到线段或者图形上,通过对线段或者图形的观察、分析来寻求问题的解答,不但可以使问题的解答变得简单,同时,还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例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在A、B之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5千米,并且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的地点与第四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00千米,那么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相…  相似文献   

18.
案例 这是一节六年级的数学复习课,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A、B两城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9.
一、导入新课,展开讨论 出示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后,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教师巡视,板书学生的解法,并让学生说出列式的理由。 ①140÷2×5(归一法) ②140×(5÷2)(倍比法) ③140×5/2或140÷2/5(分数方  相似文献   

20.
<正>例1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站相对开出,在A、B两站之间不断往返行驶,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15千米/小时、35千米/小时,并且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地点与第四次相遇地点恰好相距100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分析1甲、乙两车速度比为3∶7.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车所走路程的比为3∶7,将A、B两站的路程十等分,可知第一次相遇点在C处,第二次相遇点在D处,第三次相遇点在E处,第四次相遇点在F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