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敖自由说     
我无法谦虚了,我深觉继往开来的重担上,我担当着一大部分重量,而这等责任又是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我无法放松我自己,因为我无法忘怀我所应尽的责任,我深知在这浑噩的男人群里,我是一个罕有的奇才,一枝锋芒的独秀,没有人能够跟我相比,我站在世界的一方! ——李敖  相似文献   

2.
李敖跪师     
李敖是台湾著名学者,也是出了名的“狂人”。他曾说:“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狂傲至此,恐怕五百年内只此一人。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狂人”,一旦见了老师,却成了老老实实的小学生。  相似文献   

3.
台湾“文化顽童”李敖今年3月应凤凰卫视之邀,主持脱口秀节目《李敖有话说》。一开场,他就回忆少年时光。“在1949年,我到了台湾。那个时候我只有14岁,现在我已经69岁了。换句话说,明年就是我70岁。我 终于有一 个机 会 在这 里 抛头 露面,使大家感觉到我音容宛在。” 李敖1935年 出 生 在 东 北 哈 尔滨。那时东北已是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 1936年春,李敖父亲李鼎彝举家南迁,搬到了北平(即现在的北京)。多年以后成为一代大师的李敖依然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故居。那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格局”,“大红门是不常开的,常开的是大红门中间套着的两扇小门”。李鼎彝是“老北大”,学中文的。有空的时候他常带着几个女儿和李敖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故宫、天坛、北海、颐和园……北平古都的传统文化在少年的李敖心中渐渐沉淀成一生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 1948年夏,小学毕业的李敖考取了北平四中。这年底北平战云密布,平津战役一触即发。李家再次南迁搬到上海。1949年1月,李敖考取上海缉规中学,从初一从头念起。李敖感觉缉规中学比起他的母校北平四中显得“太贵族了”,“它的建筑既优雅又精致 十里洋场的学校 与文 ...  相似文献   

4.
李敖的教养     
李敖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但在我眼中的李敖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在凤凰网,走下车子,看到那些自发欢迎他的李敖迷们,他的笑容是真诚的。和网民聊天一个多小时,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来说,确实是一件非  相似文献   

5.
李敖秀     
李敖来了。57年之后,他又回到了大陆。我们很有趣地听着他的一路吆喝。他不像一个七十几岁的老头,倒像是一个牵着母亲衣襟撒娇调皮的孩子。我个人并不喜欢李敖。他号称白话文第一,但他没有任何一篇文章有让我再读一遍的兴趣,问题是他所有文章我都忍不住要读上一遍,这就是李敖的魅力。我从不认为李敖是大师,但我觉得他实在是个很有趣的人,这种“趣”在洋洋洒洒的中国文化中极为少见。李敖狂得毫无道理,有时甚至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但李敖的无知是装的,他学富五车,心里头再明白不过,装出无知是为了死缠烂打地战斗。正是这种死缠烂打,使那…  相似文献   

6.
<正>文章题名"幸亏我不是",我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写道——幸亏我不是李敖,我的体温一向正常,偶尔头脑发热,从没有超过38℃;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也不会像他那样傻,公开宣称‘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从而把自己暴露为天真的公众和盲目的批评家的箭靶。幸亏我不是钱锺书,我是人,不是猴,不管我走到哪儿,都不会有人专门留神我的尾巴。我喜爱清静,讨厌应酬,我有我行我素的自由,即使拒绝住在隔壁的当代司马迁、韩愈的造访,也不会被人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我所认识的李敖林清玄今年八月十日下午三点,李敖带着简单的行李到台北地检处报到,接受为期六个月的徒刑,他仍然维持了自己的风骨,不要朋友去送他,孤单而又强悍地走进监牢里去。不了解李敖的人会认为李敖失败了,但是了解李敖的人知道,这些俗世的监牢对李敖无损,因为思想的光芒,是任何铁窗所不能隔断的。  相似文献   

8.
我看李敖     
本期"读者俱乐部"的话题源于去年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 在一拨又一拔台湾名人访问大陆的潮流中,"李敖热"所掀起的波澜,因李敖传奇的经历和特立独行的做派而经久不息。人们关注他的言行,追踪他的行踪,70岁的李敖洒脱诙谐、指点世事,依然能赢得清华、北大学子们雷鸣般的掌声。本期话题引采许多精彩的稿件,其中不乏像广州六中那样自发组织的学生来稿。高中生们如何看李敖?疏朗在此编辑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以飨读者。庄敏霖等同学可以获得由九州出版社提供的赞助图书《李敖档案》(图书热销电话:010-68328275)。本期话题结束时,疏朗忽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不再那么关注李敖时,那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恶心的李敖     
一日,穷极无聊,觅得《李敖大全集》。不料没瞅几眼就看到了那段被奉为经典的什么“她有一腿,我就有一手”的“高论”,于是顿感吞下了一只肥大的绿头苍蝇,恶心得一塌糊涂。我想到了李敖那些被许多崇拥者引以为豪的言行一、他坐过国民党的牢,是政治犯,还坐了好多年。二、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五百年来中国的白话文,第一是李敖,第二是李敖,第三还是李敖。三、还说过一段话,好像是:当他想找一个自己崇拜的人时,他就照镜子。  相似文献   

10.
李敖其人     
这个世界上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三种:极端厌恶李敖的人,极端喜欢李敖的人和对李敖不太了解的人。我应该属于第三种,虽然对他不太熟悉,可“李敖”的名字却是早有耳闻,最突出的印象是这个人反“台独”,痛骂陈水扁,当时觉得这个人很有几分魄力。随着李敖跟连、宋之风来大陆演讲,坊间对他的评论也越来  相似文献   

11.
李敖趣事     
台湾“解严”后,当局对文字狱的受害者做出赔偿,枪毙的获赔800万,坐牢超过20年的获赔600万,而李敖获赔100万。李敖说他太太因此很不高兴,说:“应该把李敖抓进去再关几年,当局好多赔点钱。”众人皆笑。台湾著名作家、报人林清玄有一次去李敖家做客,发现李敖将自己开给他的稿费单都裱糊在墙上,从没去领过。林清玄问他为什么,他说你们开给我的稿费远不及我的文章价值高,所以我拒绝领取。回去后,林清玄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报社的老板,于是,老板一次性开给李敖一大笔稿酬。有一回,林清玄出国旅游,临行前请李敖帮助照看一下家室,请他到期代缴一下水电…  相似文献   

12.
“我生平一身侠骨柔肠、敢说敢做,多少年来,独行其是,而不与小人们言是非。我是顽童、是战士、是英雄、是善霸、是文化基督山、是社会罗宾汉、是痛恨国民党和伪君子的第一真人”。看到这样一段惊世骇俗的夫子自道,对港台文化现状稍有了解的人,马上会想起李敖的大名来,不是别人,就是那个自称“中国三百年来和五十年内写白话文最好的前三名:李敖!李敖!李敖!”的文化狂生。“坐过两次牢,禁过96本书;休过两次学,著作千万余字;大学时身着长袍;年老了穿着红夹克,骄傲地告诉每一个人‘:当代中国写白话文第一名是李敖、第二、第三名还是李敖。’……”他写过一百多本书,可是其中九十六本被查禁,自人类有史以来,写禁书之多,被查禁量之大,他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3.
思旅驿站     
(一)我爱看李敖的《快意恩仇录》,后来又得知了李敖进过三次监狱。我从小就坚信监狱是坏人才住的地方,于是怀疑,李敖是坏人?忽然大悟:坏人的监狱不就住好人吗?看来,李敖还不是一个坏人。(二)男人和女人一起吃饭。吃完饭,女人心安理得等男人付款。我想,此时她一定忘了喊过“男女平等”“女人撑起半边天”之类的话。其实,有时我们在利益冲突下,常常言行不一。(三)多月前,在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光临南通,多次提及他的一个保姆是咱南通人。这让一些人颇感自豪。我想,保不准周先生夫人的舅舅叔叔的孙…  相似文献   

14.
刚踏入社会那阵儿,或许是因为看不惯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竟想起了学习写杂文,并参加了一个杂文函授班的学习。于是乎,见到书店里有关杂文的书,不管三八二十四全部收罗回去,其中就有一本李敖的杂文选集——《千秋评论》。翻开此书,第一页就是这篇《谈蝉》。当时看过这本书后,只是觉得李敖说话够狠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狂”。他曾宣称:“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年已64岁的李敖在去年推出的自传前言中,谈起写自传的原因时说:“我自感身处乱世,却一生倡傲不逊、卓尔不群、六亲…  相似文献   

15.
周健教授脸上常常洋溢着微笑,让人感到和蔼可亲。我发现,他是一个很勤奋的人,经常在办公室里笔耕或者读书,这不,我又在办公室里找到了他。说明来意之后,周教授很热情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我们从李敖在北京接受访谈这一话题说起,得知李敖也是北京四中的校友后,周教授甚感惊讶,更由此钩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16.
周健教授脸上常常洋溢着微笑,让人感到和蔼可亲。我发现,他是一个很勤奋的人,经常在办公室里笔耕或者读书,这不,我又在办公室里找到了他。说明来意之后,周教授很热情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我们从李敖在北京接受访谈这一话题说起,得知李敖也是北京四中的校友后,周教授甚感惊讶,更由此钩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17.
陈万雨 《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10):24-24,29,30
曾经观看了几集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这种现代式说书给予了我很大启发。李敖举重若轻、信手拈来,把重大事情说得诙谐幽默,让你感到的不是肤浅,而是随意中的深刻。看他的节目,你会不自觉地面带微笑,甚至哈哈大笑。我把他这种说书的形式称为"歪打正着"式。当然,叫做"李敖"式最为贴切。他的"歪打"是故意的"歪打",是"老谋深算"的"歪打"。李敖善于把一个充满乐趣、看似与主题毫不相干的事情拿出来"显摆"。我们在笑声中发现"上当"了。然而,这时我们已经"上当"很久了。因为那些我们平时不喜欢而且根本不会去学习的事情,已经在笑声中学过了。这种蓄意的"歪打",不是说明李敖在信口雌黄,而是说明他"备课"花了很多精力。他善于"备课",善于"上课"。在大师的启发下,我决定"歪打"音乐课。  相似文献   

18.
台湾作家李敖的学识渊博和他的精于读书、善于用书大有关系。谈到怎样读书,李敖说他看书只跳看一遍。"所谓跳看,是每页的重点让它跳出来给你看,而不是逐字逐句地死读,也不是所谓连读。连读的方法我看像  相似文献   

19.
台湾“文化顽童”李敖今年3月应凤凰卫视之邀,主持脱口秀节目《李敖有话说》。一开场,他就回忆少年时光。“在1949年,我到了台湾。那个时候我只有14岁,现在我已经69岁了。换句话说,明年就是我70岁。我终于有一个机会在这里抛头露面,使大家感觉到我音容宛在。”  相似文献   

20.
也谈李敖     
新学期的语文作业,一篇长达四张信纸的“巨著”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看到题目赫然写着“恶心的李敖”时,我那颗不安分且深感愤愤不平的心,一直激烈地跳动着,让我不吐不快。首先,我不得不承认彼文作者才高八斗文思敏捷,并且非常佩服彼文作者对丑恶恨之入骨的高尚情操,在仅读了李敖文著的万分之一时,便可用恰到好处的文字将李敖批判得体无完肤。如果我是李敖,都会无地自容。但我想,彼文作者既然有如此智慧,不会不知道一叶障目的道理,该不会不明了要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待到确实了解后方可下结论的道理吧。但如果这两点都没有做到,就妄下定论,那我认为您还缺少某种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