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倪方娇 《学语文》2012,(4):20-21
【案例描述】课伊始,我满怀深情地向学生讲述两则故事。《猎人与狼》的故事:有一位猎人捕获了一只母狼和一只狼崽,由于他十分痛恨狼,想要把这两只狼折磨致死。于是,他把这对“母子”关在一间小屋里,打算饿死它们……一周后,  相似文献   

2.
4月7日晴虽然这本书中的有些文章早已在初中的阅读练习题中出现过,但是再次拜读后我又有不一样的体会。同时我自知仅凭自己现在的阅历不能完全体会到文章更深层的内涵,所以就在此把自己的一些小体悟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堂要通过构建深厚广阔的文化知识背景和社会生活阅历来提高文本解读的深度,通过对"灵魂""伦理""价值"的深度挖掘来实现学生"深度发展"。本节课旨在通过品味充满抒情意味的语言,体会史铁生的心路历程,理解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让学生领悟"一个人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相似文献   

4.
5.
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就像史铁生说得那样,我们不能指望没有困境,可我们能够不让困境扭曲我们的智慧和心灵。苦难是一块巨石,如果把困难背在肩上,它会令人窒息;如果把困难踩在脚下,它会是我们前进的阶梯。让我们勇敢面对挫折,积极超越苦难,活出自己的精彩。  相似文献   

7.
8.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散文<我与地坛>(板书课题). 这篇课文我读过、教过多次,但每一次与它接触,就好像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曾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也就是说,我们在阅读节选的文章时应遵循以下两点:一要顾及全篇;二要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10.
我是第二次教《我与地坛》了。每教一次,都使得我的灵魂受到深深触动,使我的情感得到高度的升华。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求,引发师生严肃的思考;史铁生赞美的伟大的母爱让师生潸然泣下;史铁生奋斗的动机和对男孩子的忠告,让师生动情动容。  相似文献   

11.
王进禄 《现代语文》2009,(11):109-110
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是铸造受教育者的灵魂,让他们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二十余年,十分注重对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挖掘,注重在语文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现就近年所写教学案例中选出《我与地坛》(节选)一例,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2.
在赏析这篇散文时,我们不仅要引领学生关注到文中景与人的特点,关注到这些外在对象对作者精神成长的重大作用,也要关注到作者本身对生活、命运、亲情真诚而执着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不仅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还应肩负起塑造学生心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任。在语文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更有利于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我与地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读导言】  1.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  2.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3.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  (解说:史铁生的所有作品,包括散文、小说,均贯穿一点,就是“对生命的解读”,本篇尤其如此,它是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阅读本篇,可以说就是跟随作者去阅读生命。文章比较长,因而把握线索非常重要。文章对我们情感的冲击,对我们心灵的敲打,都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自读程序】  1.默诵全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感情,概括前后两部分要点。  明确:第一部分,写古园风景、我的思绪。第二部…  相似文献   

15.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用真情与爱铸成的文章.教师在讲授读文章时,应注重师生互动,只有师生之间拥有心灵沟通的桥梁,才能深刻地去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深沉.课堂可采用真情朗诵、细节赏析、真情告白等方式,令气氛热烈而温馨.  相似文献   

16.
沈中 《语文知识》2015,(5):53-55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提到他与地坛的缘分。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们在教学散文《我与地坛》时,课前要做哪些预备工作,课上、课后要生成些什么结论。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大散文,内容丰富、深刻,好多老师对它是既喜爱又害怕。喜的是有东西可讲,怕的是讲不了。于是乎认认真真搜罗资料,踏踏实实写好教案,然后兢兢业业教授给学生。陶行知先生主  相似文献   

17.
一、文思导引本文第一部分 ,写地坛与我的缘分。它等待我的出生 ,又等待我在它的园子里纵情浏览思索。第二部分 ,是全文的重心。写地坛是“我”内心的放纵 ,而母亲则是我情感的归宿。细腻地刻画出一个知识涵养极深又挚爱儿子的母亲形象。第三部分 ,以工笔画和蒙太奇的手法 ,细致地描摹地坛公园的环境和景物。第四部分 ,写地坛永伴作者 ,永存作者心中。同时 ,作者借地坛的永恒 ,来讴歌人类的永恒。二、粹语品析史铁生的文章不是出自他的手 ,而是出自他的心。《我与地坛》是他苦难的心理历程的再现 ,地坛则是他从地狱之门走向生命天堂的通道 ,…  相似文献   

18.
一、阅读是一种文化传承与精神传递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按照现代解释学的理论,阅读是一种对话。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就是与文章作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远隔千年之遥、万里之远的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是一种文化传承与精神传递 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按照现代解释学的理论,阅读是一种对话。学生阅凑文章的过程就是与文章作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远隔千年之遥、万里之远的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 《我与地坛》(节选)是一篇份量很重的文章,不是因为篇幅长,而是因为它那沉甸甸的思考、沉甸甸的感情及沉甸甸的语言,带给人的是心灵的震荡、思想的启迪,能够给学生以思想的冲击、情感的洗礼、哲理的升华。刘锡庆先生在《中国当代散文欣赏》中谈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