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概念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然而学生头脑中的地理迷思概念会使学生曲解地理概念的本质,不利于他们建立科学的地理概念体系。通过四段式测试法和访谈法,研究发现,中学生在人文地理概念学习中存在的迷思概念,并归纳为空壳型概念、混淆型概念、不完整型概念、例证不明型概念四种类型。为了帮助学生转变迷思概念,加深对中学人文地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探讨其产生原因,并对每类迷思概念提出针对性的概念转变策略。  相似文献   

2.
针对学生概念迷失现象,教师应熟悉教材中有关概念及概念体系,关注学生已经学过的概念。鼓励学生表达概念、合理利用教学工具、对比辨析相关概念、变式练习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应用概念图引导学生形成概念体系,以此帮助学生克服概念迷失。  相似文献   

3.
侯霞 《辅导员》2010,(18):I0006-I0006
一、物理概念的引入 概念产生于感性认识,但又高于感性认识,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因此,在概念的引入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归纳,准确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利用已有概念,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来获得新的概念。在中学阶段,物理教学中引入概念的方法很多,如从实际生活引入,从实验现象引入,从旧有的知识引入等。  相似文献   

4.
瞿晓峰 《科学课》2009,(12):6-8
有研究者认为,学生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的,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现象观察和过程体验,并由此产生“似理论般”的概念雏形,这种相对原始、不够精确的初始概念就叫做前概念,也有学者称之为私人概念、朴素概念、另有概念、迷思概念……  相似文献   

5.
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证明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概念课是新授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反观我们的概念教学有不少是先定义概念,再理解及应用概念,有的概念的出现,让学生感到很突然,不知为什么要学习它,从而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实践证明,如果能尝试在概念的引入环节实施局部探究,即根...  相似文献   

6.
以“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的复习为例,提出了一种指向大概念的论证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构建概念金字塔,以基本概念、次位概念和重要概念为支撑,引导学生在论证相关概念的过程中联系各级概念并逐步聚焦大概念,从而实现概念的理解、迁移和应用,提高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7.
概念课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课型,针对初中科学概念课中概念的建构、理解、应用中的常见问题,本文以初中科学中“物质的密度”教学为例,设计以“真实问题解决”的概念课的教学模式,呈现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教学框架.通过“创设真实的中心问题、主动探究建构概念、围绕结果理解概念、首尾呼应应用概念”四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概念建构时能水到渠成、概念理解时更加深入,应用概念时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8.
正确、有效的概念教学必须建立在对概念的准确理解之上。当遇到概念理解困惑时,可以回归概念本原,从概念名称、内涵与外延及其关系、定义与样例的关系等角度研究概念,进而破解概念理解和教学中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科学地引入数学概念,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笔者以为关键是要基于教师对数学概念本身、对学生认知基础、对课堂教学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朱波 《贵州教育》2010,(5):41-42
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因此,牢固掌握初中数学概念的内涵、数学概念的特点及相关数学概念体系尤为重要。在学生眼里,数学是一个个概念、公式、定理、习题的堆积物,它是如此的抽象、散乱、遥远、不可捉摸,显得冰冷和生硬。尤其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学往往吃不透、摸不准。而数学概念是学生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前提。可见数学概念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应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四注重”:  相似文献   

11.
概念是推理的依据,数学知识的每一步发展,都有新概念产生。要在推理中得到正确的结论,首先要正确掌握概念,透彻理解概念。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数学概念的教学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实例与概念的比较 概念是抽象化了的事物,它与具体事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学习概念,不是为了概念而概念,从抽象到抽象,而是用概念来推理、只有概念化了的东西才能指导具体实践。因此,实例与概念的比较,既是巩固概念的需要,又是“学活”概念、使用概念…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概念有庞大的体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学中涉及的数学概念有: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数的整除性概念、量的计量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式的概念、应用题的概念、统计图表的概念等,共约500个。这些概念是学习数学各类知识及相关的定义、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最重要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数学概念的学法指导呢?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抓住概念形成的基本过程,采用分层指导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方法。第一层,抓好概念的感知指导感知是认识…  相似文献   

13.
张明 《广西教育》2013,(41):27-27
概念是小学数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那些反映数和形本质属性的符号、图形、数字、定义、术语、法则都属于数学概念。教会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空间观念都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概念教学一直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教会学生掌握数学概念,老师应该教会学生掌握概念核心。为此,笔者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试论述概念核心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考试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相似文献   

15.
沙尉 《广西教育》2013,(2):77-77
掌握数学概念是开展数学思维的基础,学好数学概念才能正确进行判断、分析、推理、运算,有效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表达语言高度精练。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多老师采用“展示概念一讲解概念一理解概念一巩固概念”的固定模式进行概念教学,方式死板单调,缺乏生机和活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出发,在概念引出、形成、巩固、深化阶段,将静态的概念教学动态化,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增强对概念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概念有庞大的体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学中涉及的数学概念有: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数的整除性概念、量的计量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式的概念、应用题的概念、统计图表的概念等,共约500个。这些概念是学习数学各类知识及相关的定义、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最重要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数学概念的学法指导呢?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抓住概念形成的基本过程,采用分层指导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掌握理论概念确实较困难;对于教师,研究理论概念也确实较困难。因为,理论概念不像一般史实概念有共同的要素,如时间、地点、结果、影响等。不同的理论概念含有不同的关键要素,同时又不是背诵定义所能解决问题的。在教学中,当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表述理论概念时,教师往往很难迅速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氧化反应、催化剂、盐等概念的教学为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概念教学的阶段性、层次性,把握好概念教学的度;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认识概念;要深入钻研化学教材中的概念体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制订切实可行的阶段性计划,实施概念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9.
李慧 《天中学刊》2004,19(5):99-100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况且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缺乏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对某些概念讲解不够透彻,使得一些学生对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无法对概念正确地理解、记忆和应用.下面就如何做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技校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理解、掌握和运用比较困难,课堂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分析概念的形成过程,掌握概念的实质,注意概念间的联系达到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