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50年前第一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遥感”的诞生,使得人类掌握了利用对地观测技术获取地球客观而现实的时空信息、从空间高度分析并认识地球系统宏观变化规律的手段。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地球研究中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在遥感问世50年之际,在世界面临环境、资源、能源、灾害以及全球变化等挑战背景下,分析国际和我国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剖析空间对地观测的科学内涵和应用方向,对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空间对地观测体系,让遥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会》2005,(5):42-43,46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ISPRS)第20届大会于2004年7月12日至23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国家测绘局派出了以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杨凯教授为团长、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军教授、国家测绘局外事办公室主任王倩同志为副团长的50人代表团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3.
世界期刊大会是国际期刊联盟(FIPP)每两年举办的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期刊行业大会,每届大会都有千名左右的各国期刊界代表参加,共同研讨世界期刊业发展中的问题,这对加强世界期刊界同行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借鉴经验、促进各国各地区期刊业的繁荣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界期刊大会迄今已举办了35届,法国巴黎和美国纽约先后举办了第34届和第35届世界期刊大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会积极组织国际和地区间的学术交流,为中国地质学家走向世界搭建平台。组织专家参加历届国际地质大会,并于1996年在我国成功地举办了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有6176人参加,盛况空前。从1976年新中国派出5人代表团参加悉尼召开的第25届国际地质大会到2004年我国486人参加在佛罗伦萨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从国际会议上我国无专题讨论会主持人到2000年在巴西召开的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我国有14位专题讨论会主持人、  相似文献   

5.
《学会》2005,(5):42-43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ISPRS)第20届大会于2004年7月12日至23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国家测绘局派出了以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杨凯教授为团长、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军教授、国家测绘局外事办公室主任王倩同志为副团长的50人代表团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化与水文科学新的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4  
该文是作者应邀参加 2 0 0 1年 7月 1 0日~ 1 3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全球变化科学大会和 7月 1 8日~ 2 7日在荷兰马丝特里特举行的第 6届国际水文科学大会的报告总结。前一个大会的主题是“变化环境下的挑战” ,后者的主题是“干旱地球的新水文学”。该文综合了两个大会的主要议题 ,反映出当前水文学科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于研究变化环境下的水循环时空演变规律以及不同尺度水循环物理过程间的联系影响。全文主要内容有 :全球变化与水文科学问题 ,水文科学发展与水资源安全 ,2 1世纪水文科学的发展机遇与展望。目的是介绍国际水科学研究新的动向、热点问题 ,思考中国水问题的基础研究和国家需求研究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月25日.全球专家与权威济济一堂的第三界国际人类蛋白质组大会在北京召开国际蛋白质组大会是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织的年度大会、前两届分别于2002年和2O03年在法国和加拿大召开。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8,(8):23-23
4月14日上午,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此届大会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海外专业组织、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和人力机构参展,8500多名外国专家和海外高层次人才代表和5000个创新创业项目参会。与往年相比,此届大会抓住节点,服务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9.
由中科院和国际干旱区开发委员会(IDDC)共同主办,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发展”的“第8届国际干旱区开发大会”于2006年2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根据联合国大会的决议,2006年被定为“联合国荒漠年(DesertYear oftheUN,2006)”,这是继联合国1977年内罗毕荒漠化大会和1994年组织签署“联合国荒漠化公约”以后,再次提醒全球对荒漠和荒漠化问题的重视。本次大会就是作为“联合国荒漠年”的一次重要的活动而举办的。大会得到了中科院、国际干旱区开发委员会、国际干旱区农业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荒漠化公约处、世界粮农组织…  相似文献   

10.
<正>8月29日至31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继2005年首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之后,第七次召开的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盛会。大会由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主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承办。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较强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品牌国际会议,两年召开一次。此次大会有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区域及全球尺度地表参数和能量循环的研究中迫切需要大范围、高精度的观测数据。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已经具备在全球尺度上精确监测地球系统中诸多要素的能力。特别是星载微波遥感系统,具备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能力,且对多种地表要素特性十分敏感,已广泛应用在全球积雪、土壤水分与植被等地表要素的监测和定量反演之中。精确的微波机理模型是理解遥感观测、发展遥感反演算法以及提高数据同化系统中观测算子精度的基础和关键。近30年来,研究人员基于电磁辐射和散射理论及微波辐射传输方程,针对不同传感器参数特性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建立了从单散射体、随机粗糙表面到积雪、植被等典型地物的微波散射、辐射机理模型,广泛应用于微波观测模拟和反演。文章对这一系列微波机理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评述。随着遥感数据的不断丰富和遥感建模及反演理论的深入发展,包括微波遥感在内的遥感手段将为地球系统的研究及应用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SPOT VEGETATION数据的中国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邱海军  曹明明 《资源科学》2011,33(2):335-340
本文基于1998年-2007年中国地区长时间序列SPOT_Vegetation植被指数数据集,应用RS与GIS技术,采用最大值合成、一元线性回归变化斜率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中国各大自然区划(3个大类、7个中类)的植被覆盖状况做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POT_Vegetation植被指数数据可以很好的在宏观上监测中国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1998年-2007年,中国整体上植被活动在增强,并向好的方向改善,特别是东部季风区域中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和华北湿润、半湿润暖温带地区植被覆盖显著上升。但局部在却在恶化,西北干旱区域特别是内蒙古中西地区产生严重的恶化。近1/3国土面积植被覆盖基本不变。且斜率变化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可以相互印证,对中国的植被覆盖状况,时空变化有着基本一致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珠峰站”)位于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围绕我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致力于地球“第三极”复杂地形山地大气过程和环境变化研究。珠峰站以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研究为主线,开展了针对地表、大气、环境、冰川、生态和地球物理等过程的长期定位监测和野外科学观测试验;构建了珠峰地区多时空、多手段、高精度、多要素一体化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平台,显著提升了青藏高原特别是珠峰地区的气象观测能力。珠峰站是喜马拉雅山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深入系统地开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为认识青藏高原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遥感技术在国际上兴起,自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以来,中国开始进入空间时代。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遥感在我国也受到高度重视,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已形成了自己的遥感卫星系列,如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资源卫星、环境与减灾卫星等。灵活、机动性强的航空遥感也在应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遥感应用是我国发展遥感科学技术的重点,30多年来遥感在我国成功地应用于国家土地资源调查、农作物和森林监测、地质矿产调查、城市发展监测以及海洋和海岸带资源调查等。在洪水、旱涝、林火、地震以及相关的气象和地质灾害发生期间,遥感总是起到关键作用。遥感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支撑。文章将在上述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以窥我国遥感发展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键。地球大数据对于克服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中传统统计数据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凭借宏观、动态、多样的优势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提供新的动力。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研究与评估实践的基础上,以SDG 11(可持续城市与社区)为核心,兼顾其他SDGs中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充分挖掘地球大数据完备、实时、稳健、客观等优势,选取12个适合运用地球大数据来进行评估的指标。其中,7个直接指标从SDG11具体标中抽取,依次为SDG 11.1、SDG 11.2、SDG 11.3、SDG 11.6、SDG 11.7、SDG 11.a、SDG 11.b等;另外5个关联指标为不包含在SDG 11中,但与城市可持续评估息息相关的代表性评价指标,分别为SDG6.3、SDG 7.2、SDG 8.1、SDG 9c、SDG 15.1等。文章介绍这12个指标在城市可持续评估中可发挥的作用,以及评估的数据、指标与方法。最后,提出基于地球大数据进行可持续指标计算,实现了对多源信息的整合利用,将有助于实现更加定量、实时、精细的城市可持续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业遥感技术与应用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森林资源、荒漠化、湿地、灾害和生态工程等方面总结了我国林业行业遥感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家需求与行业发展,提出了我国未来林业遥感发展的几点建议,即大力推动林业遥感卫星、航空遥感平台、林业遥感信息产品标定与真实性检验场、林业遥感综合服务平台等天、空、地一体化应用体系的建设,加大林业遥感应用研究投入,不断提升林业遥感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资源遥感—从区域调查到全球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红辉 《资源科学》2000,22(3):34-39
遥感技术具有的宏观、综合、动态、快速的特点,成为现代资源科学研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从70年代以来,卫星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区域资源系统窨信息的定位研究、资源动态的连续快速监测和结构、功能的定量综合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入90年代以后。全球变化研究居为国际热点。对遥感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资源遥感迈进了全球变化研究的新阶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①多层、立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土地覆被遥感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遥感图像的分类是研究土地变化的基础。传统的遥感图像分类存在着精度不高,不确定性强的特点。本文使用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技术对遥感图像分类,并与传统的最大似然分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参数组合下SVM的分类总精度和Kappa指数普遍高于最大似然分类的结果,其最高总精度高出最大似然分类0.9779%。SVM和最大似然分类结果都存在着类别混分,但是SVM混分程度远小于最大似然分类,其精度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对于低密度草而言,最大似然分类的用户精度下降到84.68%,而支持向量机的用户精度虽然也有下降但还是保持在92.31%。SVM在样本数目很少的情况下表现出了出色的学习能力,是机器学习领域很有希望的一种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Google Earth里反映地面自然与人文信息细节的高清遥感影像和地标标注及编辑属性信息功能,结合工程实践研究快速、全面获取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方法。应用实践表明,充分利用Google Earth免费资源,为低成本、高效率获取和构建地名空间数据库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代遥感科技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或航空平台对地物进行特定电磁波谱段的数字化成像观测,业已成为人类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多领域空间信息应用的核心技术手段。文章概述了当今主要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21世纪遥感科技的高空间、高光谱、高时间分辨率的"三高"时代发展特征及其他重要技术突破,介绍了遥感科技在国民经济、生态保护和国防安全等多领域应用情况,讨论了未来遥感科技发展的几个主要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