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实践教育     
实践是人的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性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有目的地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与体验客观世界,并基于多样化操作性学习过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性实践是体验性实践、反思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具有体验性、反思性等基本特点;实践教育的基本过程是情境理解、过程体验、反思感悟,其过程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实践课程、注重实践学习、构建实践德育、是当前我国促进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杨邦清 《生活教育》2014,(11):64-65
教育就是服务,教育服务是教育发展本身的一种需求和学生发展的一种需求。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服务型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实践研究,就是在服务的理念指导下,形成教师自觉的服务意识,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基础,创设新型的合作与对话的服务机制,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要素与条件,让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地选择实践活动内容与学习方式,在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帮助下,获得最佳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教育目的不是停留在培养认为主体上,而应是培养实践主体。实践主体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主体两种形态。从我国教育现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教育在目的追求上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认识和改造人类精神化的精神活动的主体,而且要将学生培养成为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实物活动的主体与交往活动的主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改造主观世界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由许多原因导致的,包括教育制度、人才选拔方式、传统观念等。然而,学校、老师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在这其中,实践能力作为衡量的重要指标必不可少。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而培养实践能力主要依靠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不仅对中学生培养实践思维和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陶冶学生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小学学生普遍缺少劳动自觉性和主动性;劳动教育实践场所相对较少;学生劳动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劳动体验;用劳动技术教学代替劳动教育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永康街小学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方案,通过构建康乐课程图谱,开展校内外多种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成长,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在劳动中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以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普遍共识。但是,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各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例如:学生参与率不高,缺乏老师的有效指导等。就此,我们提出建立一个符合普通学生成长特点与规律的阶梯式课外创新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学习物理概念与规律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方位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课堂中,由于教师准备不足、学生活动低效、教师评价难度较大、课堂交流用时过多等因素,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和完成率很低.基于此,我校物理组尝试改变实施的活动方式,将诸多学生实践活动调整至课外进行,希望探索出一条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之路.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才能够为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实的发展。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身边熟悉的资源,充分利用学科资源,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重细节指导,促进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多元的学习方式与体验,是任何说教形式的教育无法企及的。  相似文献   

9.
论创新能力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人的创新能力是后天获得性的,需要培养。学校教育中,实践教学在学生角色、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具有比课堂讲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因而,学校教育应当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通常采用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吸收学生参与科研和组织学生直接开展社会实践等方式,事实证明,这些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课题研究与教育实践是紧密相连的,研究选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的问题,研究框架植根于教育实践的土壤,研究过程依赖于教育实践者的智慧,研究成果服务于教育实践的发展.通过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的实践研究,探索了多种师资配置方式和专业发展策略,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管理的原则和策略、校本开发的课程模式、课程评价活动等创新性举措,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宏春 《中国教师》2009,(Z2):272-27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有四方面评价方式:(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教师评价;(4)社会评价、家长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在设计评价方式时,必须体现出自主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特点。一.活动过程中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激励作用。二.活动总结时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起到催化作用。三.不同的活动中,应该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评价兴趣和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实践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创新教育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产儿。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培养和发展。强化实践活动是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不断出彩、不断碰撞出思维火花的重要保证,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也必须强化实践,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非指定领域,与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密切配合。本文认为,通过“心理健康活动——走向综合实践”与“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心理健康”两种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发挥自我教育功能与实践教育功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发展学生素质,推动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人是客观物质性、实践主导性、结构完整性、普遍与特殊统一性、动态发展性辨证统一的物质有机体,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遵循人的内在辨证规律。现代人本教育模式是现代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其人本教育实践,必须立足于人的客观物质性要求,坚持人的客观性,实现人科学发展;坚持人的实践主导性,实施人优先发展;坚持人完整性,促进人全面发展;坚持人的普遍与特殊统一性,强化公平个性化发展;坚持人动态发展性,推进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 所谓实践原则就是人们对实践活动所具有的规律的认识,它表现为对一定历史时期内进行社会实践的人们的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根本依据。实践原则包括:价值原则、科学原则和效率原则。在实践原则中,价值原则反映了主体需要和实践的关系,决定实践的内容;科学原则是对客观规律和实践关系的反映,主要决定实践活动的系统性、实践的方式、方法,保证实践不断发展;效率原则反映了实践和时间的关系,决定实践耗时与实践结果的比率。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育是提高我国中小学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是指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独立人格,以面向生活实践为导向,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思想和理念。我国实践教育中存在学生实践机会匮乏、实践能力较弱、对实践课程不够重视等问题。克服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课堂内外...  相似文献   

17.
徐飞 《考试周刊》2014,(87):170-17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正确引导学生职业发展,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实践活动的重要步骤。本文从实践和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辩证关系入手,明晰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及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关系。提出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机制、活动指导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的建设思路,进一步保证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有效、深入地开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主题实践活动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把科学教育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培养与提升青少年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一种自主探究的初中主题实践活动学习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使用电脑机会越来越多,"提笔忘字"现象越来越普遍的现状下,书法教育就有了更重要的意义。通过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书法特色教育的结合,探索以书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途径,希望能有效提升学校文化功能,促进学校书法特色建设和教师、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的自识与反思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康丽颖 《教育研究》2006,27(1):62-67
教育实践是教育活动者的生活实践,是教育活动者一种特有的存在方式,它是人的社会实践、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人的精神生活实践的统一。从严格意义上讲,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性实践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活实践是两种不同的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实践方式的局限性表现为用狭隘的专业实践代替教育生活实践;用逻辑的实践代替实践的逻辑;用重复性实践代替生成性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并不仅仅要解决理论运用于实践或指导实践的问题,而是要通过自身生活方式的重构实现教育活动的创新。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从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开始,同时也包括在实践过程中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