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卷的产生机制与教育内卷的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卷是在有限发展空间内的零和式激烈竞争现象。内卷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空间有限且封闭,竞争规则是排他性的零和游戏,在这样的竞争中,投入增加但社会总量并没有增长,无法形成个人收益和总量增长共赢。内卷现象广泛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阶段,存在于特定的人群和情境中,只要是在有限空间内的激烈零和竞争都会产生内卷现象,破解内卷的途径是打破空间限制和改变竞争方式。当前教育内卷化产生的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与中产阶层子女的教育需求不匹配,以高考为代表的具有零和特征的考试竞争及考试内容的封闭造成教育的双重内卷化。解决教育内卷问题应统筹处理好拔尖人才培养、教育公平和教育内卷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可以从增加上升通道和拓宽考试内容2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学校一直有英才情结,教育与优绩主义密切相关。实践中教育优绩主义促进了学校的繁荣,但也异化了教育的本质,并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超越教育优绩主义不是抛弃或废除优绩主义,而是不能简单地把“才能加努力”作为“成功”的最佳策略,应在承认人类天赋的不完美和后天环境的不确定性基础上,通过不断改进政治和社会制度安排,以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充分且适合的教育,享有体面的工作和有尊严的生活。从实践出发,在教育公平与优绩主义之间,合理的选择只能是坚持教育公平的理想,并正视精英阶层居于统治地位的现实。教育改革的应然取向不是完全抛弃或废除优绩主义,而是要使优绩主义的运作尽可能地合乎教育公平的理想,以便在追求教育公平的理想与优绩主义的现实之间保持恰当而持久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优绩主义是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正义观念,主张在教育中以个人的智力和努力作为资源分配的原则,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优绩主义主张开放教育机会,实现了教育的形式平等。以优绩为标准的分配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的合法性,体现了道德应得。优绩主义肯定了自由意志,给予了个体改变命运的希望。但在现实中,优绩主义对教育公平的承诺沦为了空头支票,并且激化了教育内耗。优绩主义给大多数人打上了“失败者”的标签,造成一种文化上的羞辱。优绩主义塑造了“公正世界信念”,一味迎合社会现实,掩盖了结构性不正义。教育要想从“优绩的暴政”中突围,必须营造宽容的文化氛围,接纳多元的价值追求。同时破除公平即正义的观念,超越教育公平的话语。最后要承认教育的限度,不能仅把教育视作利益分配的工具和阶层逆袭的杠杆,使教育回归育人初心。  相似文献   

4.
“内卷”的生成机制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向内部越来越精细化、复杂化的发展,出现的边际报酬递减现象,具有量与质两个层面的判断标准,表现为在有限空间内对物质资源的激烈零和竞争。破解内卷的路径是消解对物质资源的过度追求,改变竞争方式。当前教育活动被量化为“分数或成绩”“金钱”“优秀”等与教育本质相偏离的“物”,造成了教育领域的零和竞争。破解教育“内卷化”需要纠正竞争观念,重构教育评价方式、落实科学的学生生涯规划和倡导合理的赏识教育来逐渐消解教育“内卷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内卷化是指单位投入的高密度而边际效用的减少,其表现在基础教育领域是效率的低下、高等教育领域是学科的无效分化、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复研究等等.教育的内卷化应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学习时代”与文化再生产视角对内卷的产生逻辑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是社会分化导致教育内卷的心理反映与行为表征。其致因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在宏观上,源于职业教育价值尚未得到家长的认同;在中观上,是“双减”政策下参考群体内的结构性竞争的结果 ;在微观上,是由于家长教育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的消解,不仅是国家教育政策的目标导向,而且需要扭转“唯学历论”的社会风气,认同职业教育价值;家长应坚持具有独特个性的家庭教育目标,拒绝同辈群体标准化;学校应勇担责任,提升课后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小舍得》通过讲述几个家庭的教育故事,将教育内卷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从影视作品中折射出的教育内卷现象可对中国式家庭教育进行一个新视角下的探讨,深入分析原因,并找到科学化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8.
“双减”改革是保障教育公平,坚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构建教育良好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双减”《意见》的落地,教育内卷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但仍呈现出“形态变异”“边减边增”“不减反增”的现象表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深层根源,并基于“双减”格局下教育内卷化的哲学基础,提出教育内卷化的破局之道在于去内卷化,而关键在于维护教育公共性、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公共教育供给、提升公立学校办学水平,深化教育公共治理变革、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这是开展协同治理,推进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变革的当下选择。  相似文献   

9.
内卷语境中,个体有意或无意地将他者视为自我的竞争者,他者的在场已经不再重要,在场的具体他者被虚构的观念他者取代。与虚构他者的竞争使得个体的焦虑心态渐重,外显出更加激烈的竞争行为,从而加剧了内卷程度。最终,内卷、竞争意识、焦虑和竞争行为构成了一个闭环。利用学习共同体重构自我—他者关系,重视共同体精神,将教育与学习视为个体生命展开的活动,从而改善教育现况,缓解教育内卷。  相似文献   

10.
农村教育的内卷化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教育在当前城乡二元分治结构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陷入发展的内卷化状况。从其形态看,制度缺陷、内在需求及农民组织化导致其内生型内卷化;城乡壁垒、教育目标复制及雷同、精英阶层的教育寻租导致其外源型内卷化。这两种形态的内卷化均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红利、农村教育目标独立性、增强农民群体在教育决策中的话语权、打破精英阶层的教育寻租等措施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Meritocracy functions in Singapore as the key principle of governance and educational distribution. However, the concept of meritocracy itself contains a number of inherent contradictions, most evidently witnessed in the tension between its egalitarian and elitist strands. This tension is documented in the recommendations of Singapore's recent primary education review, already accep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o be implemented in the coming years.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se recommendation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a tentative movement towards egalitarianism in educational distribution. Specifically, it provides a preliminary and provisional assessment of how far they would go towards providing for greater educational equity and, therefore, in recovering the ideology of meritocracy in the nation-state.  相似文献   

12.
公平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幸福,最终标准和方式是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是不同公平标准和方式的和谐统一。公平的不同目标追求、理论基础、评价标准和实践方式形成不同结果。道德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是人格平等,趋向是理想多于现实。经济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是能力平等,结果是现实多于理想。政治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但其永恒主题不仅是平衡稳定与发展、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形成它们相互促进、持续不断提高水平的公平的关系状态,而且总是在道德理想与经济现实的矛盾中博弈和寻找平衡。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互为基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育公平对促进社会公平有重要意义,社会公平对促进教育公平有重要意义。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是扶贫帮困、慈善仁爱的理论基础,追求互利和双赢是在能力和劳动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论基础。整个社会道德追求的主流对教育公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具有两面性,并未涉及导致分数差距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在政治、道德平等和经济不平等情况下,以不平等的方式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才是公平的。追求公平既有对能力、经济等有优势的人的权利、利益缺位的关注,也有对能力、经济等处境不利人群的权利、利益缺位的关注,但通常情况其核心是对后者的关注。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协调道德、经济和政治公平的标准和方式。以人格平等的道德标准和方式,实现教育平等。以能力平等的经济标准和方式,提高教育效率。以平衡道德公平与经济公平关系的政治标准和提供机会、过程公平的方式,形成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通过整合道德、经济和政治的公平标准和方式,形成持续不断提高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水平的高水平的教育公平。公平与正义、公正从社会发展中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最高目标看,具有完全相同的本质,追求和实现教育公平就是追求和实现教育正义、公正。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指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并可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动力和保障。优先发展公平、公正的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因此必须强化教育公平理念,完善教育公平政策。鼓励多元教育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时代,如何看待大众型大学的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也许有助于深化对大众型大学的教育公平使命的认识:第一,着眼于高等教育内部,认为大众型大学能加强高等教育的机会补偿功能,促进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同时,大众型大学还能改善高等教育的过程公平状态。第二,着眼于社会,认为大众型大学在促进完善社会分层、协调“优秀”与“平等”价值取向等多方面肩负着艰巨的公平使命。  相似文献   

15.
Despite the ambiguities, even contradictions, that surround the term 'alienation' it has been much used and found useful, particularly at certain times. This paper provides a brief history and analysis of the term, exploring both its attractions to some, and the suspicions of others. The way in which the term is used and misused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 concepts which the term suggest could be developed, are also explored.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政策的重要价值追求——教育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国社会热点问题,尽管我国教育政策对于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已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我们还需要从教育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重视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加强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重视教育政策执行的信息反馈和信息追踪,构建教育政策评估的教育公平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及其现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及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公平作为一种价值范畴在教育领域内的延伸,反映出自身的追求范围,也即教育公平不仅需要追求机会均等,而且还需要追求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但现实表明,人们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并陷入困境.由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公平的实现决非是轻而易举的.  相似文献   

18.
廖芬 《成人教育》2008,(3):31-33
作者通过对新时期教育异化的表现及内在因素的分析,认为新时期教育异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生活价值的异化。为此,提出了超越教育异化必须构建和谐校园,并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政治哲学里,公平常常被拿来作为合法性论证的重要前提和决定性因素。教育公平是关涉教育政策合法性论证的价值前提,它决定了教育政策合法性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规范和引导着教育政策合法性的确立。同时,教育公平引导下的公民广泛参与是提升教育政策合法性的主要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教育公平与社会流动关系的研究分析,旨在说明教育公平可以促进社会的合理流动。但由于社会存在各种不公平的现象,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受阻,而目前我国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阻碍了社会的正常流动。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