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文章要讲究照应。照应又称呼应。文章缺乏必要的照应,会显得不严密,不周到,影响中心思想的表达。照应得当,就会使文章结构紧密,层次清楚,中心思想突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照应。首先,文章和标题照应。文章开头写了“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立即宕开一笔,写“我”孩提时的认识,“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把鲁迅先生看得很平常。接下去记叙“我”在万国殡仪馆见到  相似文献   

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19课,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32课)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鲁迅逝世8年后写的一篇纪念文章。作者通过记叙鲁迅先生生活中的几件平凡的小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肃,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3.
一、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我对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的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我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生活的点滴回  相似文献   

4.
庄婕 《小学语文》2009,(6):46-4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怀念文章,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中的优秀篇目,周晔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几件小事的叙述,展现了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有力地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品格,读来使人历历在目。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第八册32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侄女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8年后写的一篇纪念文章。作者择取耳闻目睹的有关鲁迅的几件平凡的生活小事,来表现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6.
文章的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衔接。往往运用过渡手法。“过渡”似桥梁,像纽带,使文章思路清晰,前后连贯,结构分明。一、空行式过渡有些文章的内容由几个故事组成,彼此间自成段落,以空行隔开作为过渡。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叙了伯父鲁迅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几件事。每部分自然分开,各为一体,既经济笔墨,又使分段一目了然。二、序数式过渡一些较长的文章,其中各个大部分既自成一章,又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所写的回忆鲁迅的纪念性文章。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情(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敢于斗争,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无比怀念、敬仰的感情。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这篇课文时,  相似文献   

8.
付红  李黎 《四川教育》2005,(7):37-39
一、回顾文段,作文入格 师:一见面,就想好好地考考大家。有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过没有?  相似文献   

9.
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有几处难点是不应忽略的。现从研究鲁迅先生的创作心理和创作手法入手,谈谈自己备课时的四个思考角度。一、日期记载中蕴含的感情──鲁迅先生文章中用记叙表抒情的一种风格不厌其烦地、甚至絮絮叨叨地在文章中记叙日期,以表明提起这个日期就触目惊心,是鲁迅常用的一种用记叙手法来抒发感情的写作特点。这从《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也可以看到。《记》文中出现的日期有三个:三月十八日,烈士遇难日,三月二十五日,开追悼会日;四月一日,先生撰写悼文日。这三个日期的间隔,都是“七”,符合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一、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我”对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的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我”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11.
<正>备课时,我算了一下进度,下星期要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在他逝世九周年时写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文章。由于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文中所讲的故事及人物令学生难以体会和理解,作为授课教师要想把课文上到学生的心里去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要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去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去感知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备课上非得多下点功夫不可。记得六年前上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快地走进课文,  相似文献   

12.
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这组课文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了解鲁迅先生。教学时,我一改逐篇按字词句段篇教学的传统模式,借鉴"群文阅读"教学法,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两节课的新鲜、轻松阅读中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认识鲁迅先生。课堂由"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哪篇文章体现了他的哪些特点?"这一问题串起。课前,我了解到学生都没有读过鲁迅写的文章和写鲁迅的文章,就先让学生猜想即将认识的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接着用幻灯出示本组教材  相似文献   

1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叙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课文共分五段,各段相对独立,写法亦各有特色,但其内容步步加深,思想内涵联系紧密,集中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因此,教学时不宜泛泛地逐段逐句地讲读,而应依据教材特点,采用不同教法,在引导学生从人物言行中体会鲁迅先生伟大精神的同时,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作品,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则是缅怀鲁迅先生的文章。《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文章记叙了少年闰土刺猹、捕鸟等趣事,刻画了他勇敢能干、见多识广的形象。在鲁迅的作品中,这是和儿童生活经验、阅读经验靠得较近的一篇文章了。编者将其放在本单元的第一篇,大概也是为了便于小学生走近鲁迅,  相似文献   

15.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读写结合,从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地寻找和恰当地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学生提供有关素材,让学生写作"有米下锅"。他在寻找和选择读写结合点方面,表现出很高的教学艺术。一、读写结合点是文中的一个词语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于老师让学生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写在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要点这一组教材有四篇课文,即讲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白杨》、《高粱情》,阅读课文《幸福是什么》,还有一篇读写例话《练习概括中。G思想》及基础训练。1.四篇课文都是围绕“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读写训练项目编排的,从不同角度赞颂革命前辈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品质,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作者回忆跟伯父鲁迅先生接触的所见所闻,表现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怕扬》是一篇借物喻人,寓意深刻的抒情散文,作者倡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诅歌…  相似文献   

17.
一、整体把握策略的引导《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教学中尤其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这里的“尤其”充分反映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 ,怎样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运用整体把握文章的策略呢?于永正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教学范例。他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始 ,紧紧地抓住“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 ,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 ,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 ,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一句催人泪下而又充分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让学生反复朗读 ;然后 ,在学完“谈《水浒传…  相似文献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十册)是一篇传统性讲读课文。它通过回忆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肃的态度和仇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除了要围绕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指导学生认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外,还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鲁迅的五件事:第一件是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追悼的人很多;第二件是鲁迅和作者谈论《水浒传》;第三件是鲁迅和作者谈“碰壁”的事;第四件是鲁迅先生给黄包车工人包扎伤口;第五件是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的事。这五  相似文献   

1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作者从亲情的视角,用平实的语言,真切地向我们介绍了伯父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风貌。所选取的生活事件虽然平凡细小,但字里行间里却浸蕴着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情怀。如何从文章所描绘的几件生活琐事中,让学生感悟到伯父的这种襟怀,是教学的重点。同时,限于学生远离那个时代,缺乏对鲁迅先生的更多了解,因而这也成为教学的难点。一、融入文本,初步感受伯父可亲可敬的平民形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并力求在学生心理图式和文本图式之间架起一座相互融通的桥梁。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选…  相似文献   

2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法指导设计江西吉安地区教研室刘武德一、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例表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文章末句既统帅全文,又照应全文。课文中写的四件事是由第一节中关键词“爱戴”引发出来。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