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戎昱诗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昱诗分近体诗和古体诗两大类。近体诗的用韵可分为22个韵部,很规则。古体诗的用韵可分为30个韵部,既有押平声韵的,也有押仄声韵的;用韵较宽,且有出韵现象。  相似文献   

2.
古体诗 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载,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宋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模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相似文献   

3.
采用统计法,分析、归纳了海原“花儿”的押韵特点。海原“花儿”有10个韵部;有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偶句韵,交韵,一二句押、三四句押,首句人韵和首句不入韵其余句句押韵等七种类型;有押韵较宽、虚字入韵、异词相押和押富韵等特点。采用比较法,对比了海原“花儿”押韵与固原“花儿”押韵的异同,讨论了分析“花儿”押韵对研究《诗经》押韵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古体诗又叫“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其名始于唐代。唐人把唐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  相似文献   

5.
清代学者刘绍攽所辑录的《二南遗音》,是以关中籍诗人作品为主的地域性诗歌总集。在《二南遗音》中,关中文人所创作的近体诗与古体诗呈现出不同的用韵特征,近体诗用韵基本是传统诗韵与清初官话的混合产物,古体诗则包含了传统诗韵、清初官话和关中方言三个语音层次。古体诗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押韵特征,如止、蟹混押,止、遇混押,遇、流混押,通、梗、曾混并,-m、-n、-?韵尾混并,入声韵尾混并等,既能在唐五代关中方音、前代及同时期韵文中找到对应,又与现代关中方言一致。因此,应认为是清初关中方音的实际反映。  相似文献   

6.
“平仄和押韵”作为唐诗、宋词、元曲共同的声律符号意象,离不开以“四声和八病”为主要内容的永明声律论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唐诗表现为“平仄黏对、押平声韵”;在宋词表现为“合律的平仄长短句、押平声韵、仄声韵、平仄换韵”;在元曲则表现为“入派三声、平仄通押、一韵到底”。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中,“声律”犹如一条不可或缺的主线,将三种不同的文学样式珠联玉贯起来,成就了诗、词、曲的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押韵,无论古体诗还是近体诗,无论词还是散曲,都是如此。但在古典诗歌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比较特殊的押韵形式,本文试对其中影响较大的如柏梁体、福唐体、短柱体、进退韵、辘轳格等分别介绍于下,以期对读者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了解汉语诗律有所裨益。一、柏梁体古典诗歌一般都是逢双句押韵的,叫隔句韵。也有少数是句句都押韵的,被称为排韵。柏梁体就是一种以每一句都押韵为主要标志的诗体.相传汉武帝建造柏梁台,大宴群臣,席间宣布凡是俸禄在二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员每人作一句诗,合成一首  相似文献   

8.
押韵是诗以及歌词、唱词、诗歌、快板等文艺样式的共同特点。也有一些诗歌是不押韵的,叫做无韵诗。诗歌押韵的作用,大致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押韵使诗句顺口、易记、能唱。鲁迅主张,“新诗首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的出来。”这就是说,押韵有顺口、易记、能唱的作用。唐诗中的许多篇什佳作,为何能流传久远,家喻户晓?除了意境优美外,韵味醇厚恐怕就是重要原因。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全诗以“光”、“霜”、“乡”相押,顺口流畅,纵使初读,朗诵二、三遍,也能记住背出。  相似文献   

9.
押韵分两种:押稳韵;押险韵。所谓稳韵,是指押韵用词与所表达的含义和谐切贴;而险韵则指押韵用词不能和谐切贴地表达含义,只是服从于上下诗行韵脚的需要。在翻译中,除故意将有韵诗译为无韵诗外,译者用韵是根据译入语的诗歌语境选择的。这样,原诗中的险韵在译入语中不一定仍押险韵,而原诗中的稳韵也许押上了险韵。译者在译诗实践中须注意的是:要区分原诗的稳韵与险韵.不要拘泥于原诗的险韵而以辞害意。  相似文献   

10.
2.押住韵脚在诗句末尾韵母相同的字称为"韵脚"。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押韵极为重要,没有韵脚难称格律诗。韵是诗歌语言音乐性的重要条件。押韵可以使诗歌具有优美、和谐的形式,以此抒发诗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古诗两首》或《古诗三首》这类课文。“古诗”是个含义非常广泛的词语。广义的“古诗”,泛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所有诗歌作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绝大部分是律诗和绝句,但古诗不等于律诗、绝句。通常所说的“古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唐代近体诗产生以前除楚辞以外的各种诗歌的统称。包括汉魏六朝各种形式的诗歌,如汉魏乐府、南北朝民歌、六朝文人诗、杂体诗。古体诗的特点是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用韵较宽,句数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形式。唐朝以后的人仿照古诗的形式所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一般称为“古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曹操的诗歌用韵,发现其诗韵部间界限不分明,有跨部押韵的现象,在声调上亦有上平入三声混押,相同韵尾的入声韵也有通押现象。其“同用”“独用”与上古、中古音系相比,也是从其合不从其分。因此,用韵宽是曹操诗歌的显著特点。其原因是受汉魏文人开放的文化心态、曹操本人锐意革新、无所顾忌的性格和当时实际语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潮州歌册是以潮汕方言吟唱的一种说唱艺术,是一种富于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七字句式为主,并夹杂多种句式,其句式的变化引起节奏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与故事情节的变化、人物内心情感的抒发息息相关的。七字句为四句一组,90%以上为1、2、4句押韵的方式,还有少量的排韵、开头押韵等;七字句以押平声韵为主,其平声韵脚是阴阳相间的;其所有句式均可用仄声韵。潮州歌册押整个韵母且多数非入声韵母可押,这与潮州歌谣押韵特点大同小异;其通押、重韵、高频重现韵和押白读韵、俗读韵为主的特点,是由潮州歌册民间艺术的草根性决定的;潮州歌册以押齐齿呼韵为主,这既受其女子文化特性的影响,也与潮汕文化精细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诗歌向来是诗的“别名”。诗与歌血肉相连。民歌、戏曲和歌曲的唱词、快板、评弹,大鼓书,未尝不同时又是诗呢?好诗可以谱曲唱,唱诗无疑是音乐。押韵是增强诗的音乐性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性主要是节奏感和韵律感。旧体诗除押韵外,对平仄也有严格规定。新诗若能略顾平仄,自然难能可贵;但并不苛求。然押韵总是有胜于无。什么叫押韵?无非是写作各种韵文时,力求至少是相邻的偶句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或相近。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首句起韵后,每逢偶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贺敬之的《回延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五册的诗歌单元共六首诗,它们凝炼隽永,把诗的价值凝结于诗美之中,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美育难得的精品。 一、语言美 首先看收梢押韵美。句末收梢,是读者阅读心理的落脚点,给予我们的听觉美感尤其明显。如《伐檀》第一章,收梢字分别是“檀、干、涟、廛、餐”,都押平声“an”韵,第三章收梢字是“轮、沱、鹑”,都押平声“un”韵;而第二章收梢字是“辐、侧、直、亿、特、食”,都押入声韵。这种平声和入声交替,形成它特有的音韵。正如古人所说:“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力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虽说它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作品,经过了岁月的磨洗,但仍不失收梢押韵之美,读起来富有极强的音  相似文献   

16.
吕永海 《高中生》2012,(11):59-59
什么是“文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这是把押韵的文章和不押韵的文章统称为“文笔”。现在我们常说某个人的文笔如何。这里的“文笔”同样是指用笔写文章.但已经具有比喻的意思了,是指某个人文学创作的文字功底如何,文章的意味和风格如何。  相似文献   

17.
长篇叙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迄今已有8种英译版本。其中,国内有5个版本。对国内译者的《孔雀东南飞》三个英译版本展开比较研究后我们发现,国内《孔雀东南飞》英译本有两个基本特点,一个是以诗译诗,并且韵体译诗较多,另一个是能归化时就归化,有选择地进行异化。韵体英译《孔雀东南飞》比原诗更美,但美中也有不足。自由体英译《孔雀东南飞》也美轮美奂,但韵散意不能散。自由体和韵体之别不应仅仅局限于押韵与否,原诗压韵译诗自然也应押韵,原诗若不押韵也可通过诗行内在韵律和语言的建构译出诗味浓郁的好诗。译诗优劣之评鉴的首要标准是忠实与否。形也罢,韵也罢,都不能违意而存。得意后兼顾形和韵并尽可能传递原诗风格才算佳译。  相似文献   

18.
在没有讲诗的格律以前,先要把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概念弄明白。唐朝以前,诗的格律,没有正式形成,当时的诗人写诗,除了诗句要求押韵以外,不受其他格律约束。这种不受格律制约的诗,包括先秦时期到两汉魏晋南北朝留传下来的诗歌,通称古体诗,简称古诗或古风。古体诗没有固定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本选有数十首古诗,这些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意境深远,音韵优美,对于增进儿童知识、发展儿童语言、陶冶儿童情操,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教好古诗,首先要了解古诗,把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否则就无法组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现不出古诗教学的特色。小学语文课本所说的“古诗”一般来说是泛指清代以前的诗,它主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即是格律诗,它兴盛于唐代,唐人把这种新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体按其所处的时代称为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而把唐以前的不拘格律的诗体称为古体诗。我们今天仍沿用这种说法,把讲究格律的诗叫近…  相似文献   

20.
韵文以韵为美。“韵是去而复返,奇偶相错、前后呼应的。”韵的产生,远在文字产生之前。当然,押韵的不一定是诗,诗不一定押韵。格言、谚语以及许多汤头歌诀、卜易铭刻,是押韵的;一些古人记事说理的著作,也往往是押韵的。从韵所发生的原始意义上讲,是指动作或声音的一种有规则的复现。这种复现,即构成了回环美。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以及历代民歌,极少不押韵的。由于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影响,以致使韵的知识,似乎相当普及。所谓押韵,无非是把同韵的字放在不同的句子末尾罢了。故又称韵为“韵脚”。现在看来,这个理论对于花儿并不完全适用。倒不是说花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