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张志和《渔歌子》别解灵台县二中贾耀东在唐宋词人中,张志和以《渔歌子》流芳后世。他的《渔歌子》用短短二十几个字,在“天工与清新”的写景中,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烟波垂钓的情趣。其词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对此词...  相似文献   

2.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相似文献   

3.
《渔歌子》作者张志和,字子同,唐代婺州金华(现在的浙江省金华市)人。生卒年月不详。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贬官,赦还,隐居于江湖间,自号“烟波钓徒”。写有《渔歌子》(一作(《渔父歌》)五首,课文只选其中的一首。《渔歌子》这首词,描写的是春汛这一特定时期的水乡风光和渔民生活。它首先描绘出这样一个典型环境:水光山色如画的西塞山前,桃花流水相映的季节,空中白鹭争飞,水里鳜鱼相逐。接着描写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渔夫。箬笠、蓑衣本是极为寻常的雨具;可是经作者着上“青”,“绿”二  相似文献   

4.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品读这首春钓词画面秀丽,意境深邃,不仅令人心驰神往,而且钓者的陶醉之情也在不言之中。  相似文献   

5.
唐代隐士张志和写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词通过写景赞美渔家恬淡平和的自在生活,寄托自己怡然自得的隐居情趣,赢得了众多读者。相传宋代大诗人苏轼十分喜爱这首词,并且以《鹧鸪天》的形式扩写了这首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苏轼的这首词直接摘取了张志和原词的四句,巧作安排,增添了若干句,可谓是《渔歌子》扩写和阐释,对于理解《渔益的。歌子》的寓托,是…  相似文献   

6.
当代各家唐宋词选本及各种古代文学史教本,都收录了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其实张氏的《渔歌子》共是五阕,联章并读,方觉意深韵长,特照录于后: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相似文献   

7.
反常就是不符合常规。与众多的山比起来,泰山其实并不高也不险,泰山之所以成为五岳之首,是因为它突兀于平原之上,是因为它的反常。瀑布是水流动中的奇特现象,于是瀑布成了风景。诗也是一样,诗中也经常有一些反常,而诗的美,诗的奇伟,也往往就在这些反常之中。 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细读之后,我们会发觉,“青箬笠,绿蓑衣”,这青绿两种颜色是反常的。平时我们看到的斗笠是棕黄色的,蓑衣是赭色的。可是,为什么这里却偏偏是“青箬笠”“绿蓑衣”呢?如果注意观察生活,我们就会得到答案:只有刚  相似文献   

8.
陆萍 《小学语文》2012,(10):45-46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一曲《渔歌子》传唱至今,屡屡选人教材,深受孩子喜欢。短短的二十七个字成了中国词史上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9.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相似文献   

10.
呼建兵 《现代语文》2009,(11):54-54
中学语文课本中引用唐代张志和的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词中"蓑衣"原是用草麻等植物茎叶编成,人们雨天穿来防雨之用。它入诗很早,《诗经》中就有"尔牧来思,  相似文献   

11.
唐词     
渔歌子 【唐】 张志 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语文课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主要在于激发学生自觉地去发现美、欣赏美、接受美,而不是把教师对课文进行符合审美的挖掘与赏析的结果直接传授给学生。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反映自然美的作品比比皆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其中的景美、情美和蕴涵的哲理。例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需归。”透过文字,我们不难想象西塞山前那幅明丽的春光图:空中白鹭飞翔,山野桃花鲜艳,水中鳜鱼肥美;特别是那位怡然自得的渔夫,他头戴箬笠身穿蓑衣,正沐着那“吹面不寒”…  相似文献   

13.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的作者张志和(约730—810),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相似文献   

14.
中唐诗人张志和一生留下的诗词不多,《全唐诗》共收了九首,大概是他的全部遗作了.其中《渔父歌》五首,并以第一首《渔歌子》最为有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其词传入日本,嵯峨天皇于弘仁十四年(公元823年)即有和词五首,皇女智之内亲王有和词两首,滋野真主也和了五首,并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起,列入日本教科书.《竹坡词话》一书中记载,说当时中国“和《渔歌子》者无算.”《渔歌子》唱响了,且成了千古绝唱.于是.西塞山也因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5.
[原诗]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xīsàishānqiánbáilùfēi桃花流水鳜鱼肥。táohuāliúshuǐɡuìyúféi青箬笠,qīnɡruòlì绿蓑衣,lǜsuōyī斜风细雨不须归。xiéfēnɡxìyǔbùxūɡuī犤词语注释犦渔歌子:一种词牌名。西塞山:今浙江省吴兴县西南。鳜鱼:即民间所说的桂鱼,味道鲜美。箬笠: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可以挡雨的帽子。蓑衣:用麻和茅(máo)草编制的雨衣。犤原文大意犦西塞山前一群群白鹭飞向空中,桃花开得正艳时,也正是河中鳜鱼最鲜美的时候。我披着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微风细雨中不想…  相似文献   

16.
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相似文献   

17.
一、一幅绝妙的水墨丹青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时博学能文,因献策而受肃宗赏识,曾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录事参军,并获赐名之荣的张志和(字子同,756年前后在  相似文献   

18.
雨后春香     
《新作文》2007,(9)
诗词链接有关春雨的著名诗句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3.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相似文献   

19.
西塞山因中唐诗人张志和的《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而闻名.但一千多年来,对张词中西塞山的位置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却一直众说纷坛,至今尚未取得共同的看法.即以解放后出版的几个唐宋词选本为例: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作“在今浙江吴兴县西”①中国青年出版社《历代诗歌选》作“在今浙江湖州市”②夏承焘,盛弢青选注的《唐宋词选》作“在浙江省吴兴县  相似文献   

20.
张志和《渔歌子》一词,全篇仅二十七字,可谓短矣。可是,此词却是“道尽渔家事”的绝唱。刘熙载称它为“风清千古”。这首词是如何赢得这些美誉的呢?前人之述颇多。本文拟另辟蹊径,从境的角度来略加论述。一诗词之中皆有“境”。“境”又有三:一曰“物境”,二日“情境”,三日“意境”。《渔歌子》二十七字中,有十七字名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清水”、“鳜鱼”、“箬笠”、“蓑衣”、“风”、“雨”。物象达九种之多。可见物在此词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