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红的小说《生死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沦陷区农民在生与死之间挣扎、斗争的悲壮画卷。尤其是小说中塑造了几个鲜活生动的妇女形象,更是为我们展现了在那个动荡的年月里,下层妇女不能承受的身体之痛。这种大胆的身体描写,也使得萧红的这部小说比起同期的各类小说有一种前瞻性的特色。当身体意识越来越多出现在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中时,我们就不能不说萧红的创作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2.
反讽叙事在萧红的小说中是进行国民性批判的主要叙事策略,这种对反讽的自觉运用使作者以一种更具审美性的方式含蓄而诗意地表现国民批判的意图,同时也是萧红小说语言诗化特点形式的原因之一,反讽机制的运用使萧红的小说叙事实现了对现实世界和人性世界的深层揭示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3.
在萧红的小说中,有两种常见的家庭结构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父亲形象都是缺席的。出于对父亲的憎恨与惧怕,萧红极力避免言说父亲。但萧红为克服缺失,求得心理满足,在仅有的几篇"父亲在场"的小说中创造了"父思儿"的"白日梦"。萧红渴盼父爱的强烈愿望,在小说中,以"父思儿"的悖反形式表现出来。在幻型世界中,作家的情感需求暂时得到了替代性的满足。这一情况曲折地体现了萧红对父爱的渴求。  相似文献   

4.
萧红一生跌宕起伏,漂泊至极,她的小说创作已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从1933年初至1934年6月是她小说创作的早期,在这一阶段中,萧红的小说的独立意识逐渐显露出来,是从一位写手到作家的过程;再者,从1934年6月至1937年9月为其小说创作中期,也是她小说创作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中,萧红小说逐渐形成了自主品格,有了深邃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最后,从1937年9月至1942年1月为她小说创作后期,这一阶段是萧红小说创作的巅峰,小说"散文化"的独特风格发挥到极致,其中也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和沉淀。不同的阶段,萧红小说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萧红"天赋型"的小说创作,一方面源于她个人的艺术天赋和审美趣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她对异域作品的学习和借鉴。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汉译苏俄文学,特别是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等大家小说的精神视野、创作手法、叙事结构对萧红小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萧红小说的悲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在萧红小说的研究中,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散文化”作为萧红小说的基本美学特征。诚然,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萧红在小说“散文化”方面的探索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但仔细地品味她的小说就会发现,“散文化”特征并非其小说最本质的审美属性,因为单是这一点,不足以使萧红区别于废名、沈从文等具有散文化创作倾向的作家,真正使萧红区别于上述作家的,是渗透在她作品中的悲剧力量。失去了这种力量,萧红小说的魅力就会减少许多。从悲剧这一美学范畴入手,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萧红,理解她的作品。重新认识其小说创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艺术家往往对生活的观照形成了一种特别姿态和角度。正如鲁迅之于国民性的洞察与鞭挞,冰心对母爱、童心、大自然的赞美一样,萧红作为一个独具个性的作家,一定也有着某种贯穿性的蕴含她独特体验与发现的东西。《生死场》被认为是表现爱国主义与民族抗争主题的,《呼兰河传》被看作是回忆故乡和童年的散文化抒情小说,但我觉得背后总有某种深层的东西被遮蔽被忽略了,在一次又一次投入萧红的小说世界后,我终于获得了豁然开朗的感悟:萧红独特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从语言背后彰显出来,进而使她的小说世界得到了重新敞开。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西苏等女性主义者身体写作的观点,在萧红女性写作中,特别是小说《生死场》中得到典型的体现。文章将从女性与生育、女性与死亡两个方面,昭示萧红对女性真实生命本原的关注与追问。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一位勇于打破传统小说模式,建立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她的小说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和诗化特征,她在创作实践中创造了一种趋于散文化、诗化的新型小说样式.本文主要从萧红的后期代表作<呼兰河传>人手,分析了这种小说样式的特点,同时也涉及她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10.
萧红的小说创作,借鉴吸纳了诗歌的创作技巧,故而其作品蕴含了浓浓的诗意,使小说平添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了作品的文化品位和欣赏价值。其具体体现是:小说具有天然脱俗,诗的语言;和谐有致,诗的韵律;水乳交融,诗的情景;含蓄淡远,诗的意境,为此,茅盾先生、胡风先生都对萧红小说这种独特的追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萧红小说的诗蕴品位,对文体间的渗透创新,亦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萧红是一位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其作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中国新文学研究家的重视,近年来,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萧红的热潮。萧红的小说具有深沉的悲剧意蕴,通过描写人物在追求中的幻灭,暗示出社会的重压、时代的黑暗,这是其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萧红的小说还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式、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  相似文献   

12.
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人民日报出版社、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萧红文学奖日前揭晓。萧红文学奖旨在奖掖现实题材小说创作,特别关注和褒奖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优秀小说作品,同时对萧红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给予奖励。首  相似文献   

13.
论萧红小说的中国古典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小说的独特风格一直是读者和研究者关注的中心,有论者将其归纳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长期以来,对于萧红小说的现代精神以及文体的现代性风格探讨颇多,对其作品和中国古典美学精神探讨关联的甚少,或者语焉不详,因此,笔者愿就后一问题做一初步探索,就其小说中表现较为突出的独特意象与意境,以及自然、含蓄蕴藉等中国古典美学精神,试图以此探讨其"萧红体"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萧红小说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本文就萧红小说中强烈的个体自我意识党醒和对人类生死命运的思考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位成就卓著的女作家,好的小说有着一种独到的绘画美,好善用画家的笔法来描摹故乡的风土人情,自然地貌以及社会人生图景,写景状物形象传神,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这也是体现萧红小说艺术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萧红是一位卓越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作品尤其是她小说的创作特色让我们惊羡。本文试从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谈萧红小说的创作特色,萧红小说的表现手法的现代意识及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类生命生存等重大问题的思考使她的作品获得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萧红的《小城三月》是一部非常诗意的小说,一改先前描写东北人苦难生活的艰辛,呈现出非常诗意化的情绪。联系萧红的身世分析这部小说,可以看出萧红在厌倦漂泊、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以文学寄托思乡情怀、表达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相似文献   

18.
萧红小说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散化特色即是对传统小说的一种突破,它体现了作特殊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王金茹 《华章》2007,(12):243-243
萧红小说中的"意象"大多具有多义性,尤其是"后花园"这一意象在其笔下多次出现,本文将其作为解读萧红的一把钥匙,透过这个意象,发现作家心底的一些秘密和她潜意识中的一些内容.在萧红的作品中出现"地母原型"意象不仅仅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是来自于作家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作家正是在有意无意间将潜意识的内容无意识地流露在自己的文字中,从而形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景观.  相似文献   

20.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小说,它展示的是一幕幕零零琐琐、细腻婉转的小儿女情态,整部作品弥漫在淡淡的忧伤和清渺的愁怨中。小说的主人公翠姨的悲剧源于她犹疑而矛盾的性格,这种性格也正是萧红自我的一个折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