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盾是继鲁迅之后出现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创作,着意捕捉和现实联系的事件,用典型形象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同时,又闪现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他的小说,开创了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2.
意识流手法是鲁迅小说中又一种技巧,鲁迅运用的这种技巧来源于俄国现实主义,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西欧的意识流.鲁迅小说中的意识流很有自己的特色,它跟中国传统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持色的"鲁迅式的意识流".  相似文献   

3.
小说创作是鲁迅前期文学活动的主要方面。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成为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的世界大师之一。他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开辟了新文学发展的广阔道路。一、现实主义创作意图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开始创作小说。他创作小说的意图首先是为了改良人生,改良社会。鲁迅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吧,我仍抱着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的悲剧美,是他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伟大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迅小说的历史背景是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社会。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鲁迅小说的基本主题,就是针对那个时代的实际,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揭示其吃人的本质,并进而探索革命的前途。鲁迅小说的悲剧美,正是在描写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中体现的。  相似文献   

5.
意识流手法是鲁迅小说中又一种技巧,鲁迅运用的这种技巧不源于俄国现实主义,而非传统意义上西欧的意识流。鲁迅小说中的意识流很有自己的特色,它跟中国传统现实主义写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持色的“鲁迅式的意识流”。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她揭开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光辉地显示了我国“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我国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其历史意义是巨大和不朽的.就其内容来说,除了一些历史小说之外,鲁迅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的社会现实,特别是广大农村的社会面貌,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幅落后、腐败、黑暗的封建社会的风俗画,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启迪革命者进行新的探索.在这种意义上说,鲁迅的小说实是辛亥革命的镜子.  相似文献   

7.
废名、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创作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但不同于鲁迅、茅盾等,他们更加讲究主观个性的表现,把表现“美”当作创作的最高追求。废名的小说是一首首真善美的诗,它使小说意境“雅化”,沈从文的小说是一首首湘西民歌,它使小说的意境“通俗化”。一雅一俗,概括了他们小说意境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个在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大作家往往善于“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茅盾的小说创作,从总体上来看,是属于革命现实主义的。它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严格地按照生活的真实来写的,在“分析现实描写现实中指示了未来的途径”。但是,茅盾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并不是封闭而是开放的,它很注意有选择有分析地吸取其他非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中  相似文献   

9.
小说的散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场革命。从鲁迅、郁达夫、庐隐到沈从文、废名、萧红,他们对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丰富了小说的样式。在他们的小说中,小说的本质已不仅仅是讲故事,它还可以抒发一种情怀和感受,与中国传统小说相比,故事情节明显弱化。本文试通过鲁迅等有代表性的作家来分析现代小说的散文化倾向以及这种小说散文化倾向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刘斌  韩琨 《现代语文》2009,(7):87-89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其小说中最基本的创作倾向和表现手法是现实主义。他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其最大的特色是他的悲剧艺术性。他的现实主义的悲剧小说创作具有启蒙性、批判性和革命性等特点。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之发轫,创现代小说之特色,集现代小说之大成,对“五四”文学及其后的文学发展有着巨大的领潮作用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鲁迅和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面大旗,他们都是在为人生的旗帜下,从事小说创作活动的。鲁迅为人生的文学活动,多表现在创作实践上,两眼注视着社会下层的被压迫者,小说具有明确的启蒙目的。茅盾是为生派的理论代表,理论上阐述较多,和鲁迅一样,也着眼于下层社会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他的为人生的文学观,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他们的作品描写的重心不同,鲁迅多以非重大题材写乡土破败、停滞的景象;茅盾则以重大题材,反映都市被时代政治浪潮激荡下动态的人生。鲁迅和茅盾都是开放型的现实主义者,顺应时代潮流,吸收中外传统艺术的精华。他们的经验,表现了艺术互通互补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问题,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哲学原则,古今中外概莫能离;作为一种创作精神,亦为中外古今所常见;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则自有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在中国,此种创作方法之进入“现代”层次,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学中的“基因”与西方现实主义创作、理论撞击、交融的结果。而站在东西文化大交流、大碰撞的时代当口,代表着我国文学强烈的汇入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大潮的自觉意向,出色地完成了现实主义的继承、引进、融汇、倡导、创新和奠基的历史责任的,又当首推鲁迅和茅盾。如果说鲁迅的奠基在前,那么茅盾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则自稍迟于鲁迅的1919年始,直到本世纪的八十年代初,不仅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一八三五年,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果戈理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问世(收入《小品集》)。八十三年后,中国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者鲁迅的同名小说《狂入日记》发表。两篇小说都以它尖锐的锋芒引起了当时社会的震动,也以它们的“同名”引起评论界极大的兴趣。究竟这两篇小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鲁迅在创作小说时受到果戈理哪些启发和影响?他们的小说在思想艺术上又有哪些异同?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主要代表作家有鲁迅、许杰、许钦文、彭家煌、台静农等.乡土文学作家与其描写对象之间有丰富的精神联系与复杂的情感矛盾.既包含理性的批判又有情感的怀恋,大多是批判与怀恋交织.其中乡土写实的一脉,到三十年代发展成左翼文学一派,代表作家有张天翼、茅盾、昊组湘、沙汀、艾芜等.而另一批作家却表现了一种复杂·心态.即将对农村落后文化的批判和乡村纯朴民情的礼赞交织在一起.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芦焚等,到三十年代发展为"京派文学".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小说创作受到日本作家森欧外的影响,森欧外的文化启蒙思想影响了鲁迅,使鲁迅的小说充满了反封建精神,并深刻揭露心理病态,他们常以知识者第一人称的角度叙写故事.鲁迅的历史小说采取“言必有据”与“随意点染”的写法,与森欧外的尊重历史与摆脱历史的两种倾向类似.森欧外成为日本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鲁迅则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小说历史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倾向——浪漫主义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前者侧重表现情感,饱含着作家个人的爱和恨;后者侧重再现现实,但这种再现并非摹仿,而如福楼拜所说过的那样,在作品里,作家无处不在,又无处可见。因此,从总体上来看,现实主义小说和浪漫主义小说又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作品都是作家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现实的有机统一体。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就是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小说被人们称为是叙述的诗,因为其中渗透着浓郁的诗情诗意。鲁迅小说的这种诗化倾向是众所周知的。这篇文章从鲁迅小说的特殊的透视方式、独特的构架形态和语言特点等几个方面,勾勒了鲁迅小说诗化倾向的一个基本的轮廓。  相似文献   

18.
早期卢卡奇的小说类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理论》作为卢卡奇从新康德主义转向黑格尔主义的代表作,将黑格尔历史主义总体性运用于文学研究,在历史过程和文学形式发展之间建立了一种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对应关系,卢卡奇进一步在现代小说中划分了历时态的小说形态范畴,将小说视为资本主义世界“异化”了的主体性的文学表现。尽管卢卡奇的这种“历史形而上学”的小说历时形态分类指向对资本主义生存状况的批判,但其体系的“形而上学”也使卢卡奇无法摆脱他所继承的德国唯心主义和“精神科学”传统,从而使其“小说形态学”偏离现实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9.
纵观茅盾小说的创作,作品中充满了许多性爱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身为一名革命作家,后来又是左翼作家的中坚力量,但茅盾小说中赤裸裸的性爱描写似乎背离了革命作家所遵循的革命意识,但正是其小说中所表现的性爱思想以及把新性观念的改造与社会变革结合起来的魄力显示了一位革命家兼文学家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产生过程,不难发现:鲁迅不仅描述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而且通过构建小说史,实现了文化批判和"学问根柢"重建的目的。"全本"《中国小说史略》应该是学术专著和课堂教学两种存在形态的统一。从"教学版"到"学术版"的变迁,《中国小说史略》通过小说类型命名和增删等将现代意义的"小说""历史化"和"自然化"了。鲁迅重写小说史不仅在于大学教育体制内作知识的更新,而且重新反思小说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