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相似文献   

2.
对<左传·宫之奇谏假道>一文中"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的句读,一般处理为"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把它当作一种特殊的倒装句来看待.如果换个角度来分析,却可以把这个语句理解为两个问句,即:"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照此处理,这个语句非但不是倒装句,其语义和语义关系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樊春楼 《现代语文》2005,(12):123-123
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指出:"故文章之于人生,其为用决不次于衣食、宫室、宗教、道德."这充分说明了写作对人生的必要性.写文章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层次.写作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半壁江山"之称.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具备以下"十度".  相似文献   

4.
在一般人的眼中,"反思"似乎与"反省"或"内省"意思最近,都含有自我省察之意.<论语.学而第一>中有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思通过内心活动指向自己的言行,反思的主体和对象在这儿就合二为一了.  相似文献   

5.
正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不是因为他们有得天独厚的基因,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反思。蚌含之珠,其璀璨与晶莹之美,源于贝壳对于沙砾层层的包裹与细微的研磨。每遇入蚌之沙,贝壳以其内层不断分泌的珠汁合着包裹与研磨的阵痛,加以时日,终成蚌之珍珠,珠玉光华。"且行且思",顾名思义,"行"即教师的行动,"思"即教师的思考,教师的反思。行动要立足于  相似文献   

6.
一、注音愠( ) 罔( )殆,( ) 凋( )二、请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女:知:三、默写有朋自远方来, ?见贤思齐焉三入行,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学而不思则罔:6.思而不学则殆:7.吾日三省吾身:8.是知也:9.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不亦君子乎? · 10.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可以为师矣。————,其不善者而改之。士不可以不弘毅, 。四、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11.其恕乎:五、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假设分句末尾的"吧"和"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吧"和"呢"作为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在假设复句的分句末尾时,可以使其前面的成分话题化,使之成为具有语义对比作用的话题.其中,"吧"只能表示两难的选择,"呢"则既可表两难选择,又可表示只选其一,还可以全不选.既非对举、又隐结果的假设问句只用"呢",属于只选其一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8.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这是高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游说秦穆公时的说一句话.课本对"越国以鄙远"作了注释:"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这五个字包含了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现象:"鄙"和"远"都是词类活用.其中,"远"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鄙"释为"边邑",原本是名词(学生在初中就已学过"蜀之鄙有二僧"),注释说"这里用作动词",即"鄙"应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样认识当无异议.但在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作一般动词,也可以是意动用法或使动用法."鄙"在这里肯定不是作一般动词.那么,它到底是意动还是使动呢?对此,注释并没有涉及.  相似文献   

9.
邹从平 《现代语文》2014,(12):118-119
要正确理解文本,提高学生对文本分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知人论世”应成为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知人论世”最先由孟子提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清代章学诚也说过:“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文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可见,理解文章需要“知人论世”。简单地说,“知人”是指在阅读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思想状况及创作动机等;“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如果什么也不懂,常常被斥为“一问三不知”。那么,这“三不知”从何而来?究竟指的哪“三”个不知呢?据《左传·哀公二十七年》中记载,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荀文子以为对敌情不甚清楚,不可轻举妄动,他说:“君子之谋也,如衷(即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青溪暇笔》中说,“俗谓忙曰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从以上两文可以证明,所谓“三不知”是指对于某件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而言的。何谓“一问三不知”!山东@窦云波  相似文献   

11.
[场景]课堂上师生通译课文<〈论语〉十则>. [问题]一个学生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译为:"子贡问道:'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的吗?'孔子回答说:'大概是"恕"道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施加给别人.'"  相似文献   

12.
徐华 《现代语文》2005,(11):29-29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为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知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吾…  相似文献   

13.
苏轼、苏辙与其父苏洵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二人以“轼”“辙”为名有何寓义呢?请看苏洵的《名二子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  相似文献   

14.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相似文献   

15.
狗喻     
陈盈 《现代语文》2005,(7):11-11
卫灵公怒弥子瑕,扶笞(ch)出之。瑕惧,三日不敢入朝。公谓祝(tuó)曰:“瑕也怼(du)乎?”子鱼对曰:“无之。”公曰:“何谓无之?”子鱼曰:“君不见夫狗乎?夫狗依人食者也。主人怒而扶之,嗥而逝,及其欲食也,葸(xǐ)葸然复来,忘其扶矣。今瑕,君狗也,仰于君以食者也。一朝不得于君,则一日之食旷焉。其何敢怼乎?”公曰:“然也!”(明/刘基)īì锦囊小语译文:卫国的国王灵公对弥子瑕恼怒,鞭打他并将他赶了出去。瑕害怕,三天不敢上朝。灵公对祝说:“瑕是不是有怨恨啊?”子鱼祝回答说:“没有的事。”灵公说:“怎么不会呢?”子鱼说:“国王您没见狗吗?狗…  相似文献   

16.
耳熟能详的《师说》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他还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便是古圣人韩愈对教师涵义的诠释。在那时,教师的职责便是传道,授业,解惑。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本体",简而言之就是"根本","情本体"即以"情"为人生的最终实在、根本。视情感为本体,或许是中国哲学最为显著的特点。《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洋溢着学习的意趣与快乐之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反复说的这些话,有一共同的情感基调,这就是快乐,是快乐之情。  相似文献   

18.
问:<阿房宫赋>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该句中后一个"而"的用法存在争议,有的说表承接关系,有的说表转折关系,有的说表递进关系,还有的说表因果关系,那么这个"而"究竟是什么用法呢?  相似文献   

19.
"不好,不好啦!小主人要上学去了,她正在收拾行李呢!"绿箭口香糖"听了,惊奇地说:"什么?小主人要上学去了,那我们怎么办呀?"它接着说,"以前在小主人的口里,我们多神气呀!一个泡接一个泡地吹着,叭叭地响着……"奶糖"慢声细气地  相似文献   

20.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大而啸,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日:“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日:“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④,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