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学院学报》2015,(6):62-66
武威是古丝绸之路重镇,自古以来就是内地通往西北边疆的重要商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武威西通新疆,南邻青海,北接内蒙,为西北民族贸易之重镇,吸引了许多外地商人,特别是山西、陕西商人实力最为雄厚,他们致富安家,世代经商,称为世家。后在武威分别修建了山西、陕西会馆,今虽遗迹不复存在,但并不掩盖他们为武威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元代盛传伊斯兰教〕固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站点。伊斯兰教早有传入,元代以前已有少数人信奉。成吉思汗西征胜利归来,在“探马赤军”中就有很多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波斯、阿拉伯人。他们有的原来是工匠、商人,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有知识的伊斯兰教徒。蒙元在夺取全国政权过程中,以固原地区“六盘山”、“开城”为重要的军事基地。今固原县开城之地,元时有府(路)、州、县设置。驻扎有大量“蒙古军”和“探马赤军”。  相似文献   

3.
沈坚 《历史教学问题》2005,(5):F0003-F0004
①②敦煌阳关位于甘肃敦煌县西70公里的戈壁荒滩上,周边人迹罕至,赤地千里。因地处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战略位置重要,历史上曾为中原王朝权势范围之边缘,古“丝绸之路”南道起点。唐代诗人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句,曾令其名声大噪。阳关遗址在一高阜处,便于远眺,附近低洼处有水源。关城今已无存,仅立一碑,以作标示。其北之墩墩山,尚存汉代烽燧一座,墩台建筑材料由本地所产胶泥、芦苇逐层叠砌而成,历两千年风尘,其貌无改。图为墩墩山烽燧近景①及远景②。③蓟县古渔阳城在今天津蓟县城。战国燕始置渔阳郡,原设治于今北…  相似文献   

4.
黄帝陵     
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中部黄陵县城北约1公里处的桥山之巅(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彩图为黄帝陵碑亭)。黄帝是我国古史传说国的五帝之一,姓公孙,名轩辕,又号“有熊氏”。因其王“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据皇甫谧《帝王世纪》等文献记载:黄帝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附近),长于姬水;《史记·五帝本纪》记其活动范围是:“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司马贞索隐:匈奴别名也),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以今地考之,黄帝族的活动范围大致在黄河流域,黄帝当是这一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一词 ,19世纪末由德国著名地理学家里希霍芬首先提出 ,如今早已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普通读者所熟悉。“丝绸之路”原指的是东起中国的中原腹地 ,西至地中海之滨 ,横跨欧亚大陆 ,绵延七千余公里的一条陆上商贸大道 ,后来有的学者又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 ,本文只谈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早在张骞出使西域前的公元前 5世纪就已形成 ① 。在古代“丝绸之路”沿途各地 ,有着众多的国家和民族 ,他们在这条商贸大道上 ,从事过各种商业贸易活动 ,发展了本国和本民族的经济。经济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一 世纪之交的钟声很快就要敲响。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回顾本世纪风云变幻、波澜起伏的历史,回顾记录并参与了这一历史的传统诗词(习称“旧体诗词”,概以“新体诗歌”比较而言,今姑沿用之)创作活动,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本世纪的旧体诗词创作活动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一方面,从清季的宋诗派“同光体”到清末民初的“南社”,从世纪之初的诸多“旧文人”到五四运动以后的不少“新作家”,从书斋讲台上的学者教授到政坛上的领袖、马背上的将军,旧体诗词的作者层面广泛,创作活动从未间断。另一方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世纪的旧体诗词创作活动在不少时间内陷入冷清沉寂的局面。像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时期,知识分子所习用以寄志言情的旧体诗词甚至只能以“地下  相似文献   

7.
动感出击     
春暖花开,正是运动的好时节。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江阴市北(?)中心小学,一起体验这所动感十足的篮球学校。北(?)中心小学是无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拥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在“弘扬篮球精神,乐学、明礼、合作、求真”教育理念的激励下,少先队员们以“动”为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学校大队部还建立了沪宁线上首家“红领巾”警察学校以及“全国知心家庭学校”、“红领巾CBA”俱乐部、“红领巾”农商行等  相似文献   

8.
教读散札     
一、“郑伯克段于鄢”的“鄢” 《春秋·鲁隐公元年》文:“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鄢地位于何处?杜预注解说:“鄢,今颍川鄢陵县。”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出版)承杜说而谓:“鄢,本是(女云)性之国,为郑武公所灭,地在今河南鄢陵县北而稍西”他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华书局出版)以及郭锡良等同志编写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出版)等书,也莫不均宗此说,而认为鄢城“在今河南鄢陵县境”。不过此一说法,终不免致人以疑。且就《左传》于此事叙述所涉及的地名考查其所在位置,郑国直辖区域在今河南郑州与新郑之间,紧濒黄河南岸而立国。大叔所居之京,杜预注说在“今荥阳京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客观对象的感知不是象镜子那样反映,对象是怎样的情形映照在脑子里也就怎样;需要介入感知、并影响感知的例子随处可见。马克思有一段名言:“对于一个忍饥挨饿的人来说,并不存在人的食物形式,而只是作为食物的抽象存在;……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饥饿者的需要在于吃饱肚子,“忧心忡忡”者的需要在于解除心头之忧虑,矿物商人的需要在于从贩卖矿物中获取利润,至于食物的形式,美的景色,矿物的美与特性,虽然在他们的感知范围之内,由于离现实需要太远,都被他们的感官所排除,以至“视而不见”了。所以马克思说:“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有有限  相似文献   

10.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他的籍贯有三种不同说法:《新唐书·文艺传》、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卷二十四)说他是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说他是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全唐诗》(卷一百四十)说他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我同意王运熙同志的考订,(《王昌龄的籍贯及其〈失题诗〉的问题》光明日报1962年2月25日)认为他是太原人。理由是:殷璠《河岳英灵集》说:“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游。”这里说,王昌龄是太原人。段璠是盛唐时代的人,其说比较可信。又王昌龄《洛阳尉刘宴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诗说:“旧居太行北,远宦沧溟东。”“太行北”,指太原。太原在太行山之北。  相似文献   

11.
公元三八六年正月,我国鲜卑族的拓跋珪继代王位。四月,改国号“代”为“魏”,历史上称北魏,拓跋珪即北魏道武帝。 公元三九八年,魏王拓跋珪称帝,并宣布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为魏国首都,开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 自公元四九四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后因平城在洛阳之北,故一度被称为北京。如《魏书·韩显宗传》:“既定迁都,显宗上书……臣愿舆驾早还北京,以省诸州供账之费。并功专力,以营洛邑。则南州免杂徭之烦,北都息分析之叹”。此次上书之时,  相似文献   

12.
蒙兀室韦(mo■-■u■t-∫iet-jwei)唐代部落。是“蒙古”一名在史籍中的最早记载。《旧唐书》: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轮泊(今呼伦湖),屈曲东流”,“东经蒙兀室韦之北”(突厥方向以东称北,以北称西)。这大约是八世纪左右的记事。学界公认蒙古部原来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参考书:《旧唐书》199下《北狄传》。《观堂集林》15《萌古考》。《白鸟库吉全集》4《东胡民族考》。  相似文献   

13.
《湖南教育》曾发表过“能否取消教案本”的争论。笔者认为,“取消教案本”的提法未免有走极端之嫌,但正确处理备课中的“钻”(钻教材等等)与“写”(写教案)、“腹案”(备在心里)与“笔案”(写在纸上)等关系,确有必要。备课究竟以“钻”为主,还是以“写”为主?笔者认为,应以“钻”为主,以“写”为辅。从“腹案”与“笔案”的关系说,要以“腹案”为主,“笔案”为辅。只有以“钻”为主,“腹案”为主,才能  相似文献   

14.
前人对《尚书·禹贡》“东迤北会于汇”的理解有甚多分歧之说:汉儒孔安国认为,是指江水与汉水相会后聚为“彭蠡”(今鄱阳湖);郑玄则认为,是指江水自北流来入于“具区”(今太湖);近代学者曾运乾则认为,是指江水与淮水会合。本文细加考证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东迤”言江水之分,“北会”言江水之合,南江、北江“会”于“具区”。  相似文献   

15.
“以意为主”是我国古代写作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庄子有言:“世之所贵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庄子·天道》)他把“道”归结为“书”,把“书”归结为“语”,把“语之所贵”归结为“意。”可见早在先秦之时,就确立了意在文章中的重要地位。当然,意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等于文只有意。文除了意之外,还有其他构成因素。那么,意与其他构成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对此,历来说法很多。曹丕说:“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引自魏庆之《诗人玉屑》)他认为在“意”、“气”、  相似文献   

16.
茅山(330米,句曲山),在句容、金坛、溧阳、溧水之交界处,为皖南之北缘,乃浙江天目山系北脉;在茅山南80里处,有三支南北横向山(横山),又集成东西一线(约70里),而由西端(东陵)转北而达茅山西缘,为“新华夏运动”产物。10万年前及2亿年间,为东南海湾,古北江(今长江)、中江在此北缘与此南缘人海。历史上著名的扬州薮、“三天子之都(鄣)”(黄帝游于此),即在其东南200里左右地区。对此江左各山,历史上颇多异名,除“句曲”外,尚有衡山、苗山、会稽山、涂山、地肺山、扬州镇山、巳山等,今就其一些历史上易与他处相混之名,略作考辨于下:  相似文献   

17.
在《史记》中,直接涉及蒙恬伐匈奴暴师于外时间的史料,主要有以下几处:1. 《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今内蒙古河套地区);筑长城,……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黄河),据阳山(今内蒙古狼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治今陕西榆林东南)。”2. 《匈奴列传》载:“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似当作“三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秦始皇本纪》记作“三十四县”,似误),徙適(谪)戍以充之。”“十余年而蒙恬死,……”3. 《主父偃列传》载:“秦皇帝不听[李斯之谏],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约当今乌加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18.
段霞 《大学生》2015,(7):57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两条丝绸之路古而有之,一条沿路向西,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就有了一条以古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一条向海,秦汉时期开通,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两条丝绸之路一直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陆上、海上交通贸易要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根据苏轼诗文可靠性程度的高低,指出收入《东坡七集·续集》中的与子安兄和杨元素两信提到的“城中”均为“郡中”所讹;苏轼躬耕的故营地应在黄州宋城之北黄冈山南段今十八坡顶至十三坡顶一线东侧坡上(所谓东坡);雪堂故址则在十三坡顶东侧的穆家街暗沟之北,今穆家街与贾家街交汇处。  相似文献   

20.
南昌教案     
(一)事情发生以前自从清康熙末叶以後,天主教的传教士们,接受了罗马教皇所发布的凡“有与天主教不相反者许可,相反者俱断不行”的命令後。(一)满清朝廷为防止这些传教士作非法活动,就不许外人在中国传教,这种禁教的期间大约有一百余年,到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发生,侵略者便以“教”、“兵”、“商”三位一体的联合力量冲开了中国这一扇关闭很久的大门,为宗教的侵略者造了“转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相倚以行而各互用”的,如中国“屈抑其教,必求以兵胁之”,而兵又须“商人之助其费”,等到“既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