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辉 《高教论坛》2009,(9):38-40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和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深入,传统工程硕士教育的主客观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时期工程硕士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并对其"科学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几个关键对策,以期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3.
分析了美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发现其历程充满着学术性倾向与专业性倾向之间的较量.究其根源,工业的需要以及市场的力量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学术性与专业性两者之间并非不可调和,决然对立.通过社会、企业与学生的选择与参与功能的发挥,搭建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之间的桥梁是突出工程硕士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MIT的“制造业领导者(LFM)计划”郑大钟陈希MIT的“制造业领导者计划”(LeadersforManufacturingProgram,简称为LFM),在MIT众多的第二职业性学位计划(SecondProfessionalDegreeProgra...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燕山大学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机地融入到"卓越计划"中,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正确把握学位论文规格和标准等方面,积极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7.
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从生源结构、导师队伍建设及论文质量等方面对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培养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指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军队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新模式,是军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主渠道。认为必须结合军队建设的客观实际明确其发展定位,大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努力解决阻碍其发展的突出问题,才能切实推动军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立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可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推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中培育创新性人才。结合湖南省复合材料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实践,探讨了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运行机制和研究基础,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系统总结了创新基地成立以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体会,提出并运用了"三兼顾"的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0.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于增强我国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工程硕士的培养存在较大程度的“封闭性”.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不协调,影响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作用的发挥。本文针对传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封闭性,提出“开放型”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即建立开放的招生体制、组建开放的培养主体、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实施开放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指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特殊人才需求,要求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做好人才服务,提升国际化水平。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紧随中国石油企业的“走出去”步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一系列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和探索,包括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开展订单式培养、整合国际教学资源和建立行业高校联盟等。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两会"期间,来自北京的政协委员孙狄提交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方案的建议>.在提案中,孙狄建议借用"博士后"模式,在企业中建立"学士后"、"硕士后"制度,为毕业生设立两年的见习期.  相似文献   

13.
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顺应时代的步伐,积极转变教育模式和培养方针;研究生自身也要改变传统观念,提高自我意识,实现从“学”至“研”与“究”的转变。同时,研究生的素质更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一切以全面提高科学素质为目标,并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麻省理工学院(MIT)"本科生实践机会方案"的UPOP内涵表明,大学教学不仅要促进学生在情感、技术、思想三方面的实践,而且要重新确定大学师资的边界,还要开展层级性的专业化的实践训练。这些对我国大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实践的内涵要包括情感的实践、技术的实践和智慧的实践;二是要将一些优秀的社会人士纳入到大学教师队伍中;三是构建职前教育、实习和实践经历反思为一体的实践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5.
"卓越计划"下工程硕士培养标准及实现方式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关键是准确制定工程硕士培养标准,避免按照学术型路径培养工程专业硕士;途径是以"卓越计划"硕士研究生培养层次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为指导制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标准,按照标准所确定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的要求,拟订标准的实现矩阵,将培养标准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相似文献   

16.
尽管官方给出的报告显示,2010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还是达到了87.4%,但数据背后的问题也很明显:专业不对口、就业不理想、职业发展遇瓶颈、就业再失业等。这些问题与"毕业即失业"一起,构成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社会性的困局。所以,重视职业教育有其内在逻辑的合理性,大学学历教育一直以来偏重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于1999年启动的工程硕士远程教育计划即MEPP计划的简要介绍,着重分析了MEPP计划在招生、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与管理人员、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特点,并从中得出我国开展基于Internet的工程硕士远程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模式同质化、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笔者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提出了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三双—三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双基地”“双导师”“双评价”的“三双”培养方法和以“校、地、企、院、际、内”为协同体的多元“融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课题研究与工程应用的交叉“融合”的“三融”机制,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工程硕士研究生现有培养模式暴露出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学校教育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出现偏差、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脱节、学术论文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开放性"的新型培养模式,并从学制开放、学习环境开放、工程实践内容开放、教学方式开放和毕业考核方式开放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提高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提供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谢婧 《现代教学》2013,(5):72-74
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引起了美国国内一片哗然,这引发了人们对美国教育的反思。特别是在科技界和教育界,一场关于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大讨论也随之开始。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国家科学院召开了由布鲁纳主持的全美科学教育研讨会,在他的总结报告《教育过程》中,提出了在杜威"科学探究"的教育思想基础上所提炼出的"发现教育法"。这一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