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运用数学原型,迅速突破解题中的思维障碍,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的必要途径。一、数学思维障碍的概念数学思维障碍是指数学问题变化引起数学思维主体内部状态的紊乱和失调,并阻碍数学思维活动正常进行的主观体验。例如,求log(3~(1/2)-2~(1/2))(3~(1/2)+2~(1/2))的值。有些学生思考本问题时,认为真数3~(1/2)+2~(1/2)已为和(差)形式,此对数式不能再化简。尽管学生平时会熟练地将1/(3~(1/2)-2~(1/2))化为3~(1/2)+2~(1/2),但意识不到3~(1/2)+2~(1/2)就是1/(3~(1/2)-2~(1/2))=(3~(1/2)-2~(1/2))~(-1),造成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解题中常会退到这种情形:若按一般的常规思路去解题会显得相当繁杂,或者是觉得无从下手,但是将问题作一适当地转换,就可能绝处逢生,得到较为巧妙的解法。本文将讨论这种转换思想之一,即逆向思维的方法。一、逆用法则、公式例 1 化简 (6~(1/2) 4 3~(1/2) 3 2~(1/2)/(6~(1/2) 3~(1/2))(3~(1/2) 2~(1/2)) (1986年北京数学竞赛题) 分析:直接分母有理化是很繁琐的。若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解决问题、推广问题、引伸旧知识、发现新方法等具积极的开拓作用。本文就数学解题教学中如何渗透发散思维谈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形式,它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与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法则;逆向进行推理,反方向进行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对于发散思维习惯的培养,解题思路的开拓,都是十分有益的。 1、在定义、公式、法则的教学中训练逆向思维 将定义、公式、法则等逆用是最简单的一种逆向思维,在教学中若能引导逆用它们进行解题,也能起到训练发散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由a~2-b~2=1得(a b)(a-b)=1,故(a b)与(a-b)互为倒数,反之亦然。由平方差公式与倒数之间这种特殊联系,易知,(a~(1/2) b~(1/2))与(a~(1/2)-b~(1/2))(a>0,b>0)互为倒数的充要条件是(a~(1/2))~2-(b~(1/2))~2=1。灵活运用这个特性可巧妙迅速解题。  相似文献   

5.
巧用公式a~2-b~2=(a+b)(a-b) 例1.计算3·5·17…,…(2~2~(n-1)+1) 解:原式=(2-1)(2+1)(2~2+1)(2~2~2+1)…,…(2~2~(n-1)+1) =(2~2-1)(2~2+1)(2~2~2+1)…,…(2~2~(n-1)+1) …… =(2~2~(n-1)-1)(2~2~(n-1)+1)=2~2~n-1。巧用a~2+b~2+c~2+2ab+2bc+2ac =(a+b+c)~2 例2.计算5+6~(1/2)+10~(1/2)+15~(1/2)/2~(1/2)+3~(1/2)+5~(1/2) 解:由(2~(1/2)+3~(1/2)+5~(1/2))~2 =2+3+5+26~(1/2)+210~(1/2)+215~(1/15) =2(5+6~(1/2)+10~(1/2)+15~(1/2)) 得5+6~(1/2)+10~(1/2)+15~(1/15)=1/2(2~(1/2+3~(1/2)+5~(1/2))~2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采用从定义、定理到公式、法则,然后运用公式、法则去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深受传统数学方法的约束,习惯于从正向运用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按固定方法解题,由于缺少逆向思维训练,造成了解题方法的死板,形成了单向思维定势。现行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可逆命题,如互逆定理、互逆运算、互逆公式等,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除了利用已有的可逆的教材外,还要不失时机的有意识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下面本人就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  相似文献   

7.
可逆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逆用公式是训练学生的可逆性思维的常用方法之一。如下的“积化和差”公式: ab=((a b)/2)~2-((a-b)/2)~2是逆用两数和与两数差的平方公式导出的一个结果,在解题中多有应用,兹解如下两道熟悉的成题以作欣赏: 例1 已知实数a、b、c满足关系:a=6-b,c~2=ab-9。求证:a=b。(1983年天津市初中数学竞赛题)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第一,注意阐述定义的可逆性;第二,注意公式的逆用,其实逆用公式与顺用公式同等重要,有时根据需要也可适当改变公式;第三,对数学问题常规提法与推断进行反方面思考;第四,注意解题中的可逆性原则。如解题时正面受阻,逆向思考,把不符合条件的从总体中淘汰出去,使问题得解.  相似文献   

9.
数学解题中逆向思维的培养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逆向思维就是按研究问题的反方向思考的一种方式 .在解题中以问题的正面思考陷入困境时 ,则以问题的反面思维往往会绝处逢生 ,使问题迎刃而解 .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 ,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1 从数学定义、公式的可逆性进行逆向思维培养  因为数学定义本身是等价命题 ,而作为定义的命题 ,其逆命题成立而由它生成的公式法则也具有可逆性 .例 1 求和 1× 2× 3 + 2× 3× 4+…+ n(n + 1) (n + 2 )分析 :本题若从正面分析思考入手较难 ,但注意公式 :C3 n+2 =(n + 2 ) (n + 1) n3 !,逆向思考有 :n(n + 1) (n + 2 ) =3…  相似文献   

10.
等比数列前n项的求和公式的推论: (a-b)(a~(n-1)+a~(n-2b)+…+b~(n-1))=a~n-b~n以及它的特殊形式: (1-q)(1+q+q~2+…+q~(n-1))=1-q~n都是因式分解的重要公式,而因式分解则是解题(如求值,证明等)的重要手段,以下各例,可以说明。例1 分解因式X~(12)+x~9+x~6+x~3+1(1978年全国数学竞赛决赛题) =(x~4+x~3+x~2+x+1) (x~8-x~7+x~5-x~4+x~3-x+1) 例2 已知ω=e~((2π/5)i),求1+ω~4+ω~8+ω~(12)+ω~(16)之值。解原式=((1-ω~4)(1+ω~4+ω~8+ω~(12)+ω~(16))/1-ω~4 =(1-ω~(20))/(1-ω~4)=(1-(ω~5)~4)/(1-ω~4) ∵ω~5=(e~((2π/5)i))~5=e~(2πi)=1 ω~4=e~((8/5)πi)≠1 ∴原式=0 例3 求能使2~n-1被7整除的所有正整数n。(第六届国际数学竞赛题) 解分二种情况讨论。 (1)如果n是3的倍数,我们设n=3k(k为正整数),这时  相似文献   

11.
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从上面例子中可看出“双基”的重要性。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的自然数 n,(3+5~(1/2))~(n)+(3-5~(1/2))~(n)能被2整除。证法一:当 n=1时,(3+5~(1/2))~(n)+(3-5~(1/2))~(n)=6,能被2整除。设 n=k 时,(3+5~(1/2))~(k)+(3-5~(1/2))~(k)能被2整除;当 n=k+1 时,(3+5~(1/2))~(k+1)+(3-5~(1/2))~(k+1)=(3+5~(1/2))~(k+1)+(3+5~(1/2))(3-5~(1/2))~k+(3-5~(1/2))~(k+1)-(3+5~(1/2))(3-5~(1/2))~k=(3+5~(1/2))[(3+5~(1/2))~(k)+(3-5~(1/2))~k]+(3-5~(1/2))~k(3-5~(1/2)-3-5~(1/2))∵(3+5~(1/2))~(k)+(3-5~(1/2))~(k)能被2整除,且  相似文献   

12.
关于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中学课本中已作了介绍。本文要探讨的是根据题目的特征,运用比较特殊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的问题。例1 在复域内分解: (x+1)(x+2)(x+3)(x+6)-3x~2 解原式=(x~2+7x+6)(x~2+5x+6)-3x~2推敲上式的特征,可知若令y=x~2+6x+6,原式就化为: (y+x)(y-x)-3x~2 =y~2-4x~2=(y+2x)(y-2x) =(x~2+8x+6)(x~+4x+6) =(x+4-10~(1/2))(x+4+10~(1/2)) (x+2-(2~(1/2))i)(x+2-(2~(1/2))i) 例2分解:(ab+1)(a+1)(b+1)+ab 解原式即(ab+1)[ab+1+a+b]+ab,若令(ab+1)=A,可得: 原式=A(A+a+b)+ab =A~2+(a+b)A+ab=(A+a)(A+b)  相似文献   

13.
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方程x~2+x+1=0的两个根是α~(-1)、β~2,则很容易知道等式α~(-2)+α~(-1)+1=0和β~4+β~2+1=0成立。但是,由等式α~(-2)+a~(-1)+1=0和β~4+β~2+1=0成立,就不容易想到α~(-1)、β~(2)是方程x~2+x+1=0的两个根。是因为人们在考虑问题时,常常习惯于按正向展开思维,而不习惯于按逆向展开思维的缘故。这种倾向影响解题,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要注意克服,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例如,在复习方程的有关解的定义、公式、法则的正向应用时,强调它们的逆向应用,这不仅可以使为数不少的数学问题得到简捷而巧妙的解法,而且对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良好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逆向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对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谈谈逆向思维的作用与提高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一、什么是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它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特点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具体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法则,逆向进行推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从如下方面入手逆向设问,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意识;逆向应用定义、公式、法则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对某些函数来说,其单调性并不难应用简单的方法加以确定,而这些函数的单调性又为解某些数学问题提供了依据,本文试举数例,以示应用函数的单调性在解方程,求解不等式及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例1 在实数范围内解方程4((x+2)(1/2))-(7-x)(1/2)+3=0。解:易知方程中x的取值范围是-2≤x≤7。在此区间上,f(x)=4(x+2)(1/2)是增函数,g(x)=(7-x)(1/2)是减函数,故F(x)=4((x+2)(1/2))-(7-x)(1/2)是增函数,又F(-2)+3=0,故应用F(x)的单调性  相似文献   

17.
平方差公式与倒数之间存在一种特殊联系.若a~2-b~2=1,即(a+b)(a-b)=1,根据倒数的定义,容易知道此时数(a+b)与(a-b)是互为倒数关系.反之也然.由此,我们引出倒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共轭式a~(1/2)+b~(1/2)与a~(1/2)-b~(1/2)互为倒数的充要条件是(a~(1/2))~2-(b~(1/2))~2=1.了解并运用这个性质,某些问题便可迅速得解.  相似文献   

18.
"O"的误区     
数学中的一些定义、法则、公式及定理对“0”都有特殊的限制条件,不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因忽视“0”而造成错误,掉进“陷阱”而不知。现举例剖析如下:一、“0”不能作除数例1已知:(x-2)(x-(2~(1/2))+1)=0,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从如下方面入手:逆向设问,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意识;逆向应用定义、公式、法则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从如下方面入手:逆向设问,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意识:逆向应用定义、公式、法则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