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广渠门中学,于1995年9月1日在北京市市、区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之下,在全国率先创办专门招收城市中品学兼优、生活贫困的学生的免费高中班——宏志班。宏志班学生入学以后,除免去学杂费、书本费、校服费等各种费用以外,学生每月还可以享受学校无偿提供的120元生活补贴,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可以获得由社会各界提供的奖学金。自1995年至今已经先后招收了七届共310名学生。几年来,宏志班的学生都能在北京广渠门中学这个有近2000名学生的区属重点中学的集体中,德、智、体诸方面得以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并在高考中取得可喜成绩,圆了他们的大学梦,其中80%的学生就读于全国重点大学。这篇文章的作者唐来明是广渠门中学98届宏志班的学生。他是一位来自密云山区的穷苦孩子,他在宏志班和去英国留学一年的经历,会给我们家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有所启发。——编者  相似文献   

2.
新闻视窗     
四川百名贫困生免费读高中四川省高中“宏志班”分别在广安一中、绵阳中学成立。来自全省各地1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将分别在这两所重点中学免费完成高中学业。“宏志班”招收的学生均是四川各地家庭贫困、品学兼优、无力完成高中学业,中考成绩名列所在市州的前100名、或县里前15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宏志班”学生每人将获得资助经费6000元,每学年2000元,由省上分三个学年陆续拨付。“宏志班”收费标准按计划内学生收费标准执行,资助经费实行专款专用。高中毕业时,“宏志班”学生可在办班学校直接报名参加高考。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这个班级叫“宏志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名字叫“宏志生”。他们走到一起的理由只有两条:一是家境贫困,二是学习成绩优异。如今,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跨进了大学校门,他们站在了人生的又一起点站上。  相似文献   

4.
教育简讯     
余力 《宁夏教育》2010,(10):39-39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10年情暧宁夏1600名贫困学子2000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组织实施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该助学工程资助对象为考入全国重点院校的特困大学生,受助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从2002年开始,中央进一步拓宽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面,惠及高中阶段贫困学子,并开办高中“宏志班”。宁夏分别在银川一中和固原一中设立了两个“宏志班”,  相似文献   

5.
我和我的第一届学生——99级宏志班学生,共同度过的一千多个日子,是我人生经历中最宝贵的财富,其中凝结了我和学生共同的汗水与泪水、欢欣与苦楚、拼搏与付出,也凝结了人间至真至美的爱。正如我的一个学生在毕业留言册中写的那样——“难忘高中生活,难忘广渠门中学,难忘宏志班生活。”提起宏志班,人们会想到一群特殊的学生:体验过生活的艰辛,感受了读书的不易。实际上,他们也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年,和所有的同龄人一样,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欢喜与忧愁,一样爱笑、爱闹,一样喜欢谈社会、谈人生、谈理想,也一样会犯常见的错误。我最初曾简单地…  相似文献   

6.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从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班”考上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张明华。“宏志班”专门招收家庭人均月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品学兼优学生,前5届毕业生全部考上大学,其中80%的学生就读于全国  相似文献   

7.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吉林省吉林市第四中学有一个“双特班”,所谓“双特”,即“特优”、“特困”,性质类似于全国闻名的北京宏志班。双特班的学生都是校长亲自到吉林市的郊县一个一个地认定,然后又经过考试才被挑选出来的。这个班的学生不仅可以免交学杂费,而且还有生活上的特殊优待。这些优秀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中有许多人都考入了当地的重点中学,但是根本无力就学,是双特班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他们都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1997年,第一批双特班的新生入学,2000年,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据说,98%的学生都考入了大学。…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50名学生来自九江、新余、宜春、上饶、吉安等5个地市,他们都是品学兼优、家庭贫困、无力完成高中学业的初中毕业生。由于国家“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实施,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井冈山下,来到江西省重点中学———吉安一中。感受就像“家”一样宏志班的同学从踏进吉安一中的第一天起,就感觉到“家”一般的温暖。2002年8月29日,对吉安一中宏志班的50名同学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他们从自己的家,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吉安一中。在学校“宏志班”领导小组的安排下,吉安一中团委成立了宏志班校内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学校内设立…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被称为"孩子王"的班主任,这个称呼我很爱听,说实话,成为一个"孩子王"容易,但成为一名出色的"孩子王"是我一直在探索与思考的问题。我觉得,班主任就是在孩子们需要关爱时会变成慈母,在孩子们有困难时会变成他们的拐杖,当孩子们有缺点时成为他们的指南针。我记得有句话这样说:"一个学生对老师来说是2%,而对家长来说是100%的希望,设身处地地想,我们要高度重视每一个2%。"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孩子王",我不断地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众多的美术专业院校中,近年来有一所异常引人瞩目的学校——吴作人美术学校。由于该校的学生每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机率高达60%以上;考入其他著名大学:中央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  相似文献   

11.
正在美丽的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山下,毗邻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坐落着一所闻名遐迩的学校——深圳市富源学校。创办于1999年的富源学校,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富源学校以"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佳的我"的办学理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以来,先后有15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400多名学生考入国内重点大学,3名学生考入牛津大学,200多名同学考进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您好,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我想请问我能否在大二或者大三考公务员呢? 你好,作为大一的学生就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这一点值得赞赏。但同时从这个问题中也折射出大学一年级新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那就是对大学生活的迷茫和困惑以及对自己未来就业、职业前景的深深忧虑。  相似文献   

13.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学生,他们的母语属阿勒泰语系,与汉语相比存在很大差异.他们使用母语上学,最后考入大学.因而他们在正式进入专业学习之前都先要学习一年汉语.它们的这种情况其实和某些外国留学生有些类似.在这种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中,常遇到错别字问题.本文拟在这一问题上作一探讨,并同已有的汉族学生的错别字调查作一对比,希望能在教学中有所帮助.本人在去年所教的两个班近80名维吾尔、哈萨克族的学生作业中作调查,从中得到  相似文献   

14.
季海燕 《成才之路》2012,(30):84-84
正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用无数美好的词句来形容美丽的青春。我常常想,美丽的青春到底是什么?当我面对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当我面对一双双稚气率真的眼睛,我恍然大悟:原来,青春是一种责任,青春更是一种幸福!这种责任、这种幸福,便是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更是引领孩子们成长所赋予我的沉甸甸的压力和动力。依然清晰地记得,花季的我,总喜欢跟邻居的孩子一起跳橡皮筋,喜欢带他们一起唱歌、做游戏。怀着橡皮筋弹起的梦想,我考入了家门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曾邀请中美两国顶尖高中生参与对话。这些孩子都即将跨人大学但还没有接受大学教育,因而这个对话,很能够反映中美两国的高中教育。来自美国的12名学生都是总统奖的获得者,来自国内的12名高中生也都是考入清华、北大的天之骄子。我即刻来了兴趣,我当然不敢奢望他们之间能够火星撞地球,我还知道我们的孩子肯定会输,...  相似文献   

16.
庞振芳 《广西教育》2005,(7B):70-70
2003年秋季期,玉林高中迎来了第二届宏志班——0311班。0311班宏志生共有50人。他们分别来自广西各地的贫困家庭,尤其是贫困农村的家庭。他们有的家人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里;有的甚至是父母双亡的孤儿。他们享受“广西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待遇,国家每月发给每名宏志生200元的生活费,学校减免所有学费。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开始课改,而我正是这个时候考入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学习如何做好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目前我已从事了五年中学英语教育教学,角色的转变不仅仅是我从学生变成一名教师,同时教育教学的观念也和我以前的老师相差很大,如何与时俱进,我想针对课改,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8.
常常听到学生说:“我喜欢这个老师,所以我喜欢上他(她)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一种心理,它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巨大推动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一切有效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的。那么,教师如何与学生交往,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有人从五所学校随机找了100名教师,问他们:“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被问者回答“是”:然后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的爱吗?”回答“是”的仅占12%。这说明老师虽然爱学生,但与学生的沟通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9.
晓惠 《大学时代》2006,(4):20-21
如今,大学毕业生一年年激增,工作越来越难找,就业不容易,自主创业更难,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败走麦城。大学毕业生晓惠对此深有感触——大学创业不欢而散我出生在广西大瑶山一个贫困山村,1998年考入广州暨南大学。入学之初,我曾为自己的贫穷而流泪,但我没有自卑,我希望用自己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近日,我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报导,一名学生几年来4次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但又三次被迫退学,其中原因是因为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今年再次考上大学后,记者采访他:"有没有想过会再次被退学?"他回答:"想过."记者又问:"如果让你再考一次,你还能考上名牌大学吗?"他回答:"只要我想考,就能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