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洪武十四年(1381),宁海前童有识之士童伯礼,在前童石镜山下建石镜精舍,聘请著名学者方孝孺主持精舍,课教弟子,人才辈出,成浙南知名学府。方孝孺在讲学之余,著书立说。对治学、道德修养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
方孝孺在出任帝王师之前,因姻亲、抱负、生计等多重关系,曾先后两度到宁海前童讲学。除教书著术外,还积极参与童氏家族各项重大事宜,践行睦族敦亲思想,通过立宗祠、修族谱、置义田、兴族学、行聚会等一系列行动,培养读书种子,奠定前童的儒乡基础,孕育童氏的宗族精神,对前童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俞樾时代的诂经精舍在延续朴学传统,造就学术人才上所起的成绩是不可否认的,但其内部发生着种种衍变。一方面书院与科举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另一方面则加重了文学色彩,词章与学术渐趋分途,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的教学与研究。前者可以从社会思想变迁史的角度来理解,后者应归因于俞樾本人对文学,对才情的一贯喜好与重视。  相似文献   

4.
方孝孺是明初一位正直而渊博的学者,性格耿直,傲世独立,宣扬伦理教化,追求儒家政治理想,是一位儒家大师,他主张“文以载道”,文贵乎自然,推崇“气”。他的文学思想,值得后人去探究。  相似文献   

5.
史家多以曲笔记述方孝孺的“十族”殉难事件,史料中也存在着以讹传讹的现象。考证史家曲笔与错误之处,才能再现孝孺殉难的真相。以再现的孝孺殉难真相为基础,对比壬午靖难中其他死难者,孝孺及方党殉难的根源在于,他们是殉道者而非殉君者。  相似文献   

6.
方孝孺与明初金华朱学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力指出,尽管“靖难”之际,作为建文忠臣的方孝孺,以其悲壮地牺牲体现了高卓的人格,并对后儒产生了很大影响,尽管作为宋濂高足的方孝孺,以其醇正的理学而被后儒尊奉为明之学祖、儒者之仪型,但方氏在义理上对朱学几无发展,对现实政治的构思更多为迂阔的书生之见,这就使在洪武朝曾成为儒学主流的金华朱学不得不归于终结。  相似文献   

7.
方东美是当代著名的儒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为世人留下了近千首诗词作品。文章通过对方东美诗词作品的梳理,考察了方东美的生命思想历程;结合他的具体诗词作品,透过方东美的哲学思想,察看方东美诗在"表现"的诗学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方孝孺“死事”问题的书写,在明代官私著述中存在较大差异,也存在着诸多疑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考析,发现受命起草即位诏书的,很可能是楼琏。楼琏几经逡巡后,也选择自经以明志,最终由王景完成了草诏之事。这一“拒草诏”故事,在明代士林对“逊国”史事的层累建构中,渐被附会到方孝孺身上,成为对其“殉烈”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方孝孺和布鲁诺相隔千万里,时差二百年,却都遭受了惨绝人寰的极州:方孝孺被“磔于市”,也就是当众分裂肢体,布鲁诺则在火刑拄上被活活烧死。虽然两人皆为威武不屈的殉道者,但所殉的“道”大不相同,中西方文明的巨大差异也由此显现。  相似文献   

10.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  相似文献   

11.
方孝孺一生"惟道之趋"、"惟道之务",将以"道"辅政、以"道"事君作为自己的政治思想。他的"道"包含着恢复周制、正统观念、以孔孟之说为中心的儒家之论等内容。在对"道"的坚持、正统观念和受孟子"浩然之气"影响而形成的气论的综合作用下,方孝孺展现出了宁被杀十族而不屈服的气节。  相似文献   

12.
方孝孺和布鲁诺,两个人相隔千万里,时差二百年,在脑子里把他们联起来的纽带一是他们各自所受的惨绝人寰的极刑(方孝孺被当众凌迟处死,布鲁诺则在火刑柱上被活活烧死);二是他们二人在我早年心目中都是威武不屈的殉道者,死得英勇、惨  相似文献   

13.
阮元创办的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两书院以朴学教学为宗旨,不同于当时专为科举而设的其它书院,教学内容以经史考据学为主,兼及文学等其它学科,而两书院的文学教学有着明显的朴学特色;两书院延请朴学名家入院教学,选择志在实学、有实学基础的学生入院肄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朴学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台阁体”是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宋濂具有开风于先之功,“三杨”为典型代表。方孝孺作为宋濂的学生承前启后对“台阁体”流派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方孝孺的许多文章也有“台阁体”气息,但又不完全具有“台阁体”风尚。本文就以其名作《蜀道易》为例来说明方孝孺与“台阁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和阮元倡导的"文、笔"骈文理论相呼应,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两书院非常重视骈文教学.诂经精舍、学海堂两书院所选教师和学生,多是骈文高手;骈文是两书院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两书院的骈文写作有以下的特点:骈文中赋体占据重要比重,学海堂多作古赋,诂经精舍多作律赋;常用骈文拟写序跋、读书志、碑、记等各种应用文体.  相似文献   

16.
雨藤父 《语文新圃》2009,(10):39-40
翻检宁波出版社出版的《逊志斋集》,除叹服方孝孺忠义之外的文才。更惊讶他的见识。传统教育似乎并没有像近世学者批判的那样去扼杀人的“创新”精神,相反,在方孝孺的文学作品里常能读到他发前人之所未发的“独特见解”。《题严子陵》诗便是一例。  相似文献   

17.
阮元创办的诂经精舍是清代教育史上一所别具特色的书院,是乾嘉考据学研究成果的回响,教学内容以学术研究和文学教育为旨归。诂经精舍在文学教育内容中表现出对社会现实密切而广泛的关注,突出表现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如嘉、道年间册封琉球国的邦国大事,嘉庆年间的“木兰秋猕”盛典以及光绪年间的慈禧六十大寿等;诂经精舍文学教育中还表现出对边局的关注,尤重海防,次及西北回疆塞防;另外,诂经精舍文学教育中还表现出对外来文化、外来事物的关注,如西学、西方科技新事物以及对我国造成深重灾难的鸦片等。  相似文献   

18.
清代缘于科举试赋,书院辞赋创作十分繁盛。尤其是江浙两地的书院更是如此,这形成了清代辞赋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阮元与俞樾先后主政的诂经精舍,较为重视辞赋的创作,《诂经精舍文集》每集中均有辞赋作品。其崇赋理念、学术性与文学并举的命题与创作倾向,既表现了与时代学术、文学思潮的和谐共振,又对同时及其后的书院辞赋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辞赋发展史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临安市石镜小学,因坐落于临安石镜山下而得名。办学以来,学校秉承"着眼于学生,着眼于教育,着眼于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培养品德高尚、文化丰厚、艺术见长、身心健康"的育人目标,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以琴棋书画教育为重点的艺术特色,被评为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和浙江省校本教科研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20.
唐代襄阳诗人孟浩然《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有不少人解读,但都把龙泉寺解读为庐山龙泉寺,认为孟浩然此诗在庐山所作。其实,孟浩然所描写的龙泉寺在襄阳望楚山下,是道安派慧远创建的寺院。慧远离开襄阳后,到过湖北当阳,而后到庐山,沿途创建的寺院皆称龙泉寺。故庐山龙泉寺是慧远从襄阳带去的名字。孟浩然虽到过浔阳(今九江),所作诗并未直接描写庐山龙泉寺,而其《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从其中描写的环境、提到的僧人等情况看,都是写的与孟浩然家只一里之遥的襄阳龙泉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