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10日晴小草感恩阳光,让它沐浴春晖;小树感恩大地,让它汲取养分;小鱼感恩波涛,让它畅游大海;小鸟感恩蓝天,让它搏击长空;我感恩生活,让我学会了坚强。.暑假的一天,我和姐姐去登山,准备好水和食物.我们就开始了。先开始并不累,但随着高度的增加,我感觉身体软弱无力。"放弃吧!"这个念头在我头脑里产生了。就在这时,姐姐对我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爬山也是一样,不克服途中的困难艰辛,又怎么能体会爬到山顶时成功的喜悦呢?"这一刻,我选择了坚强。在爬上山顶的刹那,我体会到了成功的自豪和快乐。  相似文献   

2.
背书之于学习,就好像土地之于农民.土地是农民的根,而背书是学习的根.于我,它真是既可爱又"可恨". 背书的"可恨"之处在于背.有一次背书经历,让我记忆犹新.暑假的一天早上,妈妈丢来一篇古文让我背,只剩下这最后一篇了.我和妈妈约定,背会这篇古文就买新书.我叹口气,迎着清风大声读起来.正音,查字,这古文佶屈聱牙,苦煞人也.读了不知几遍,抬头去背,脑中空白,仿佛被人删了记忆一般,狠心到一个字也不肯为我留下.  相似文献   

3.
又是一节名著教学课.今天,我们要对《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综合评析.教学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让几位学生通过抓具体典型事例并分角色朗读,来分析人物性格.那位扮演葛朗台的学生,不仅朗诵技巧好,而且有一定的表演天赋——随着他绘声绘色、神情并茂的朗读,葛朗台贪婪、吝啬、爱财如命的性格被阐释得淋漓尽致,教室里也不时漾起阵阵笑声,气氛显得极其活跃.看来,顺水推舟,紧跟着分析人物性格是不成问题了.于是朗读一结束,我便请学生谈谈对葛朗台这个人物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艺术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戏剧、音乐、绘画……都能给人一种精神的满足.在画廊里,呈现在眼前的虽然是一幅幅没有声响的画面,然而它们却能叫人驻足品味,领略画中的诗与情,这便是艺术的魅力.艺术因为让人看到了"形",体验到了"情",享受到了"美".因此,它的诱惑力是巨大的.我们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每一篇都向孩子展示了生活中的美,然而它要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语言文字作为符号系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抽象而枯燥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妨借助一些艺术手段,从而使教学更为生动活泼、生机勃勃.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而它给我的回报是让人欣喜与兴奋的.  相似文献   

5.
“女人应该养猫,男人应该养狗。”有的人说。我曾经养过猫。然而,我真的很苦闷,为什么命令我将它们送掉的人是我爸爸。我不是因为想养猫而将它带回家的,只是因为我感到寂寞,就喜爱上了这小东西了。这小精灵是神奇的,它甚至可以让人怜爱到它要什么我们就算拼了命也要让它满足的地步。这或许说得有些夸张,不过有经验的人们都会赞同我的说法。第一次看见“麦咪”的时候,它小得只有人的手掌这么大,还不停地颤抖着,哀叫着,看似一副可怜相。正是这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才得以在我的身边幸福地生活着。我第一次小心翼翼地捧起它那张小脸仔细端详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我常常在听课中感受到一些名家的课堂语言魅力,就连一句听起来极普通的话,到了专家那里,都变得那么具有吸引力。特别是课堂精彩的生成,让人不禁鼓掌喝彩,我自然心里也羡慕不已。于是,  相似文献   

7.
我常常在听课中感受到一些名家的课堂语言魅力,就连一句听起来极普通的话,到了专家那里,都变得那么具有吸引力。特别是课堂精彩的生成,让人不禁鼓掌喝彩,我自然心里也羡慕不已。于是,几年来我一直加强对课前的预  相似文献   

8.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有这双脚,我有这双腿,我有这千山和万水,我要这所有的所有,但不要恨和悔."我喜欢崔健的这首歌.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说,它表现的是一种渴望行走、渴望了解整个世界的愿望.我也喜欢旅游卫视的那句宣传语:身未动,心已远.同样表达了年轻驿动的心情.  相似文献   

9.
那是期中考试前的最后一节课,讲完一篇短文后,我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复习,我在教室里巡视.当我走到一位男孩面前时,只见他神色慌张地收拾手里的东西一个劲地往书包里塞.我小声地说:"让我看看什么东西."男孩站起来,如受惊的小兔.但好奇心还是让我把手伸进了他的书包.我的手触及到了一张纸,当我打开看时,我惊呆了.这是一张薄如蝉翼的纸,画着古代的一位美女,让我吃惊的是画得实在是太美了.我用惊讶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位默默无闻的孩子:"这是你自己画的?"我信手拿出了刚才被他和这张画一起塞进书包里的那本书,那是一本漫画书.我打开看时,从里面抖落出一打纸,足有20多张,画面全是女人,全是古代美女和动漫书上的美少女图画.男孩脸红了,嗫嚅着说:"老师,请您不要告诉我们班主任."男孩怯生生的表情,让我心颤,我默不做声地点点头.  相似文献   

10.
樊根发 《教师》2011,(16):30-30
在前不久举行的"凤凰语文网"版主会课活动中,江苏名师魏星为众多网友展现了一节精彩的《村居》,赢得了与会专家与网友的一致好评,听过他的课,我想起了他说的一句话:"在教学设计的层面上,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以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语言材料,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他的充分预设,让我们享受到了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如何做到充分预设,我们需要多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常常想,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吸取到足够的营养,尽情展现自主学习的个性呢?  相似文献   

12.
时间老人毫不留情地把我推上了初三的征程。在这条路上,它,成为我初三生活的主旋律,成了我形影不离的伙伴,它就是——忙碌。它让我想对初三说爱却口难开。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育走进幼儿的心灵”是瑞吉欧的先进理念,也是教育成功的真正原因.主题教育中应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学得更生动,更有效呢?工作的实践让我认为关键在要恰当地处理好主题活动的预设与生成问题.因为幼儿园的课程已逐渐由原来老师的预设向师生共同建构发展,这就意味着预设与生成要有机结合,有效渗透.那么,老师该如何处理好主题活动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呢?  相似文献   

14.
预设,是每个教师课前必做的事情,每一位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都离不开这一个环节.在上课方案的设计时必须组织材料,材料就是上课的题材,是数学问题,是进行教学的载体.材料组织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完成以及完成的效果怎样.因此,组织材料是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组织材料才能让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呢?  相似文献   

15.
窗外雷声阵阵,我百无聊赖地坐在桌前,不经意间看见了一本妈妈新买的书——《这个夏天》,它诗意的名字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翻开了它.谁知,这本书竟让我沉醉,让我爱不释手. 《这个夏天》是秦文君的作品集,里面的文章或独立成篇,或节选自秦文君的其他长篇小说,虽然风格不同,但无一不短小精悍,读来让人感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正如作者所说,"就如走在路上有太阳照过来,心里暖烘烘的".  相似文献   

16.
从我记事起,就有一个好朋友,它一直陪伴着我,在我成长的日子里,带给我欢乐,教会我做人,让我感受世界的精彩和知识的奥妙。它就是我的好朋友——书。在很小的时候,我和别的孩子一样,喜欢让爸爸妈妈拿着故事书为我讲故事。对于每个故事,我总要缠着听上几遍才肯罢休。随着认字的增多,我终于可以自己读书了,这是一件多么让人高兴的事情啊!每当我写完作业,独自呆在卧室的时候,我总是喜欢拿上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沉醉于形形色色的故事之中,那种快乐,是其他任何一种东西也无法替代的。从《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到《冰  相似文献   

17.
本学期的听课调研中,当我有幸听了全国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观摩课"搭配"后,心中一震,豁然开朗.课堂上,吴老师引导学生从乱到全,从随意搭配到连线,最后到列式计算,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数学味浓厚.特别是吴老师的一句"这节课难道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六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不是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激起了我的共鸣,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聆听一个千年王朝 聆听这首乐曲,让我目睹了一个王朝由辉煌到衰亡:眼看它起朱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  相似文献   

19.
外婆和鞋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是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孔.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你知道我为什么合不得丢掉它吗? 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  相似文献   

20.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在小区的草坪边散步.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让我感到心旷神怡. 正值春天,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的花朵也竞相开放.这时,花丛中一枝粉色的小花吸引了我的目光.它是那么可爱,好像是刚刚在春天的怀抱中诞生的小婴儿,娇小美丽,让我十分喜欢.于是,我决定把它带回家插在花瓶里慢慢欣赏.我慢慢地摘下了它,狂奔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