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搞好语文课程评价,对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对新时期语文教学进步暾出了重大贡献,但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挠着魏书生的解读者们。一个是魏书生语文教改经验推广的艰难性问题;另一个是魏书生语文教学的非语文化倾向问题。我们认为正确理解魏书生语文课程观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钥匙”。魏书生语文课程观是他的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对科学理解语文课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深入研究了魏书生语文课程思想,以期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诗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产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向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语文课程应该“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放在首位,既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又发扬了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历来重视德育的传统.把语文德育具体化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一是避免了对语文德育的窄化理解。解放以后的一段时间,或者是在政治运动的冲击下,把语文德育单纯理解为政治思想教育,无视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使语文课程变成政治课程的附庸。事实上语文课程若失去了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习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应是综合的、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形成”强调打好基础,“发展”体现了语文课程对提高语文素养不懈的追求。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相似文献   

7.
当前语文课程有一个新理念:语文课“生活化”。这种“生活化”了的语文课程所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消解了语文教学,消解了“语文性”。“语文性”是站在语文课程的立场上,对语文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一个尺度。语文教学要有“语文性”。  相似文献   

8.
曹明海教授的《语文课程根与本》从语文本体出发,抓住语文课程根本,明晰语文教学方式,阐明语文教学目标,倡导语文教学立足文本,关注学生,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思维、审美、文化等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与发展。这本书在新课标颁布后不久出版,既是对当下语文现实的回应,也是帮助施教者真正理解语文课程的核心本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语文教学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实践性。设法沟通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沟通与人生的联系。从而确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广开语文学习资源,增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方向和前景。正确地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人文性,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各种偏差,克服语文教学中单纯为考试服务的倾向,让语文课程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英国的语文教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显著区别,研究这两个国家的语文教学,有利于我们开阔思维,在评价与比较中合理扬弃,丰富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而言,中国与英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中国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追求一元,而英国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是多元共存。本文要探讨的不是这两种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语文课程的定位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总算为语文的性质找到了一个两全的归属。仔细探究一下,我们发现,语文作为交际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决定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时代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其中对语文课程四个基本理念的阐述,特别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四个基本理念指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个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是对语文课程理论认识的阶段性总结,给语文教学打开了新的局面。但是,在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的观察中,我们发现,由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缺位、不到位甚至越位,导致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有语文教学目标的虚化、语文教学内容的泛化、语文教学过程的表演化、语文教学手段的形式化、语文教学评价的肤浅化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反思教学现象入手,思考问题实质,探求语文教育的规律,用这样的规律来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并力求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改要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争论不休。归根结底,无非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归属问题,即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认识上存在着不同意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要真正理解这句话,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6.
“语文素养”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认识和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和实质,首先必须把握语文课程的历史内涵,了解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和发展。语文素养并非包容一切,既不能将凡是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活动所带来的个体认知、情感、动作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都理解为语文素养,也不能脱离学校的语文课程空谈语文素养,它应该是指由学校语文课程活动为主导而带来的积淀和修养。认识和把握这一点,不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语文课程标准》进一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21世纪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无疑对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对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指导和促进作用,是一部与时俱进的语文教育纲领性文件。贯彻、宣传、学习、议论《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更新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并在学习、议论中完善它,是非常必要的。本人在此为《语文课程标准》“进一言”,以求教于同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从九个方面对编写语文教科书提出了要求。①但是,忽略了作为教科书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客观事实,希…  相似文献   

18.
试论语文课程评价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根福 《河北教育》2005,(12):17-18
语言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人与世界(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交际的产物。语文因交际而呈现出与世界相对应、与思维相一体、与人性相一致的征象,所以,交际性是语文的特征。缘此,以语文为内容的语文课程的特征也就当在以培育、提升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为要务。语文课程的这一特征表现出作为"百科之母"的本原性、使人成其为人的立人性、课程内容的言意和美性及课程存在的全时空性等征象。语文及语文课程的特征是由语文及语文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把握语文课程的特征及其征象,有助于更好地建设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的话语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似乎人们忘却了语文的教育思想的存在,笔者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语文的思想和思想的语文”,值得一读,作者把对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素养再剖析,对“思想”的意义说是客观存在于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所决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