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已经使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成为许多行业的重要工作技能,社会的信息化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并导致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的重要标志是出现一种崭新的“计算机文化”,尽管“计算机文化”的定义在发展,并有歧义,然而会使用计算机将成为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将成为人人都必须具有的“第二文化”。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学习,《算法语言》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广泛地被人们所引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计算机作为家庭生活的辅助品已经较为普遍进入普通家庭.这使学生在正式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之前,都具备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这给学校计算机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天各种媒体也在大规模地普及计算机知识,但是计算机的普及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周妮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185-185,187
在日新月异科技不断进步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这使得计算机学科得以较快的普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多高校都开展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这样也促进了计算机在学生中的普及和应用,但是又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怎样教才能教得好,怎样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本文就这样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不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人列入功能性文盲的行列。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电脑普及教育,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给学生创造了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良好环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不断的变化与发展,初中的教育教学也有了新的改善。现在已经是计算机普及的新时代,每位初中生都应该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中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将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计算机教学活动,还能提升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会学到更加丰富的计算机知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成了一种现代通用智能工具。在21世纪,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根据教育部的规划,在21世纪的前10年,将分三步在全国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即:2001年前全国所有高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5年前全国所有初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10年前全国所有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说,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以后凡是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有初步的计算机知识和初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目前,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为如何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工具帮助其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时候,也要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师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使用知识的习惯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始形成。作为这种发展趋势的反映,在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作为一种网络条件下的新型学习模式开始在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施建芬 《成才之路》2013,(16):18-18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人们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都已离不开它。因此,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是人们适应现代快速生活节奏必不可少的。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学习的道路上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学会利用计算机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促使自己早日成才,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初中教育阶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进初中计算机教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利用好计算机,是教师的责任与任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C语言迅速在全世界普及推广.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国,“C语言程序设计”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门基本的计算机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在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计算机专业学生还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应当学习程序设计知识,并且把它作为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算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习了很多的算法.所有这些算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具有程序性.只要按部就班地做,总能算得结果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计算机已经相当普及,而计算机的特点之一就是“程序计算”,那么那些繁杂重复的工作便可由计算机来处理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处理才能让计算机为我们工作?下面想通过一些典型的算法思想介绍,帮助大家了解如何设计算法.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98秋开始,将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与以往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变化。课程性质也更偏重于计算机文化的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微型计算机基本使用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各地区计算机应用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了知识模块化结构,以适应不同的知识需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把握课程重点并做好期末复习,在复习提要将对各知识模块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作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98秋开始,将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与以往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变化。课程性质也更偏重于计算机文化的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微型计算机基本使用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各地区计算机应用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了知识模块化结构,以适应不同的知识需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把握课程重点并做好期末复习,在复习提要将对各知识模块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作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98秋开始,将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与以往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变化。课程性质也更偏重于计算机文化的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微型计算机基本使用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各地区计算机应用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了知识模块化结构,以适应不同的知识需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把握课程重点并做好期末复习,在复习提要将对各知识模块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作  相似文献   

14.
牛甫 《学子》2013,(12):82
随着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也随之走进大学课堂。但是,很多人都缺乏计算机日常维护的基本知识,这就造成在高校教学中计算机系统频频出现问题,影响教学进度,造成学生学习的困扰。本文将系统阐述高校计算机系统维护策略,普及高校计算机操作人员计算机维护知识,让计算机教学可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陶有娟 《中学文科》2009,(18):108-108
在计算机学习中兴趣的培养是关键,学习没有兴趣,就像没有盐的菜,淡而无味。对农村初中学生而言,计算机于他们新鲜、有趣,但兴趣却难以持久。初学时对计算机的兴奋和神秘感会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甚至有些学生出现了厌学的情绪,严重影响计算机教学的效果。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笔者在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方面有以下几点愚见。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98秋开始,将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与以往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变化。课程性质也更偏重于计算机文化的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微型计算机基本使用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各地区计算机应用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了知识模块化结构,以适应不同的知识需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把握课程重点并做好期末复习,在复习提要将对各知识模块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作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7.
在计算机越来越普及的时代,学生基本上对计算机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上好一节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社会上需要大量的各种层次的计算机人才,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一般比较差,并且计算机的知识的自身特点,因而对于学生而言,接受计算机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武兵 《考试周刊》2007,(37):27-2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教育得以普及和应用。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计算机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中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对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影响特别严重。对中职计算机教育有必要进行改革,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重在于操作计算机,在未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在此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时代的先进技术,它辅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如今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计算机从小学就开始普及,初中开始就大量普及,初中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初中阶段的计算机学习,对学生的计算机自学能力和之后的计算机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内容,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就必须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