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第一课时复习要点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发行的比较: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比较:(4)12厘米:3.6米=12厘米÷360...  相似文献   

2.
漂亮的“回马枪”【案例】教学“比例的意义”一课,在课即将结束时我紧扣课题杀了一个“回马枪”:师:36=12,为什么说它是个比例?生:因为它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师:联系前面学习比的知识,从这个式子你想到什么?(这一问,就像石块投入湖面,激起学生思维的阵阵涟漪)生:这个式子,表示比的基本性质。生:也表示把一个比化简。师:如果把等号后面看作一个分数,从这个子你又想到什么?生:是3与6的比值。师:如果把等号前、后都看作一个分数,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热烈的争)生:把等号前后都看成分数时,就表示了…  相似文献   

3.
“比和比例”单元练习设计榆中县文成小学蒋应琴一、概念性练习(一)识记。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填表。2.如果3x=4y,x与y成什么比例关系?根据这个式子,你能组出几个不同的比例式?3.如果ab=c,比一比,化简比和求比值在意义、方法、结果上有何...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0~11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 :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出示 :13∶ 14 和12∶9 ;1∶5和0.8∶4;7∶4和5∶380∶2和200∶5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 ,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13∶ 14 =12∶97∶4≠5∶31∶5=0.8∶480∶2=200∶5内项外项师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 ,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外项、内项)。师 :刚才 ,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  相似文献   

5.
〔教例〕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14∶21(2)∶(3)1.25∶2(1)14∶21=(14÷7)∶(21÷7)=2∶3(2)∶=(×18)∶(×18)=()∶()(3)1.25∶2=(1.25)∶(2)=()∶()教材旨在通过例1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和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从而达到化简比的目的。当教完例1中的第(1)、(2)小题后 ,引导学生思考第(3)小题 :这里需要怎样做 ,才能化成两个整数的比?学生讨论交流之后 ,出现了以下情景。生1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首先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100 ,这…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梳理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根据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来参加赛课活动,听了对“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题的两种诠释后,印象深刻,感触颇深,现比较如下,希望能引起广大同行的思考。教法A:1.复习:求比值3∶46∶89∶122.提问:结果有怎样的关系?3∶4=6∶8=9∶123.观察:从左向右看,你发现什么规律?从右向左看,你发现什么规律?4.概括: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5.沟通:这个性质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6.巩固:(略)教法B:1.导入:3÷4=6÷()=9÷()依据:商不变性质34=6()=9()分…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比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后面学习解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做准备的。教材首先通过复习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为教学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工作,然后再通过例题:用汽车两次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得出两个数比的比值相等,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教学比例的性质,首先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然后引导学生计算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让学生利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二、说目标:1.使学生…  相似文献   

9.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因此对于每节课的练习必须精心设计,科学安排。 一、巩固练习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练习手段才能实现知识内化,这一层次的练习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关键是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会组比例、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因此可在讲完新课后做以下的练习。 (1)在思考、讨论中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下列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为什么? 1:5和3:12 10:20和30:60 (2)讨论下面五个式子都是比例吗?为什么? 7:14 <28:14 15:3≠5 ×…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3~55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2.理解掌握奇数、偶数的概念。3.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总结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复习──激发情趣。1.举例说明什么叫整除?2.下面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24、9、16、10、27、8、173.板书一组自然数,请学生找出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数能被5整除。24、55、126、10…  相似文献   

11.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师:请同学们按照出示的自学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例1的学习。 (投影出示)观察例1,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2)路程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3)说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出这个比值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学生分组交流后,汇报自学情况,教师同时板书重点内容。) 生:(回答问题1)例1的表中有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它们有关系,因为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时,学生容易出现见多就加、见少就减、见倍就乘的错误。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除了教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以外,还要采用对比教学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第四册99页例9(1)有苹果25个,梨比苹果少7个,有多少个梨?(2)有25个苹果,苹果比梨少7个,有多少个梨?这两道应用题,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①对比条件:相同点:两题都是已知苹果有25个。不同点:1题是告诉梨比苹果少7个。   2题是告诉苹果比梨少7个。②对比问题:1题是求有多少个梨?2题是求有多少个苹果?③…  相似文献   

13.
一、注意设计好练习的层次以《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一课为例:第一层次基本练习。1.复习旧知。①三角形按角分可分几类?②直角、平角各等于多少度?③试画一平角。2.巩固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如下两个实验:(折一折、量一量)证明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8、59页例1、例2。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分类思想。3.培养学生爱观察。爱思考、追求新知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关键:充分感知每个数含有约数的个数。教学用具:投影、小黑板。教学过程:一、问题1.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学过求一个数的约数,那么关于一个数的约数,你还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发…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1.自己写出几个比,其中有比值相等的比吗?同桌互相看一看,议一议。2.写出两个比值都是2的比,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很快找出下列比中比值相等的比,并用等式把它们连起来。6∶3,5∶2.5,10∶12,7∶8313∶4,8∶6,1∶346∶3...  相似文献   

16.
在比和比例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区分几个概念的意义。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由定义可知,“比”表示两个数的一种关系,“比”的前后项不能随意调换,比号只是一种“关系符号”,它和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例尺的意义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可见比例尺也可以看作是比的知识的应用。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由此可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就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  相似文献   

17.
(35)比例线段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一、复习要点 1.在两条线段的比a:b中,a叫做比的__ ,b叫做比的__ 2.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 3.如果a:b=c:d,那么__、__做比例外项,__、__叫做比例内项,__叫做a、b、c的__. 4.如果a:b=b:c,那么线段b叫做线段a、c的___ 5、比例有三大性质:(1)基本性质:a:b= c:d  ____(2)合比性质:a/b=c/d  ___( 3)等比性质:a/b=c/d=…… =m/n(其…  相似文献   

18.
"比的基本性质"是九义教材(人教版)第11册第48页例1的内容。教学时两位老师都引导学生学习,由于引导方向不同,导致的效果也不一样。根据我的笔录,简记如下:教学案例一一、复习引入1.请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4:58:1012:152.通过求比值,你发现了什么?生:比值都相同,说明三个比相等。即:4:5=8:10=12:15。二、学习新知  相似文献   

19.
雷清苹 《甘肃教育》2001,(11):25-25
1.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每上一节新课,我都要求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先把学习的内容认真预习一遍。在预习中,要把看不懂的地方用符号“△”或“”记下来。如我在教“比”的意义和性质时让学生带着下面问题预习:(1)“比”一般用几种量进行比较?(两种量进行比较)(2)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3)“比”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4)“比”的前项和后项是单独存在的还是相互依赖的?(是相互依赖的)(5)“比”同除法、分数之间…  相似文献   

20.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数学第八册P99的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2.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与推理判断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数位表、小棒、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口算下列各数能否被2或5整除(投影显示)26823151156120512你是根据什么来做出判断的?2.口算出下面各数除以3的商(投影显示)12045698726172111二、探索新知识(24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