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22,(11):129-131
<正>本书讲述了四年级的男孩鹿鹿可以听懂自然界生灵的语言,他拥有一座迷幻花园,迷幻花园里的植物们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有趣的事情。书中通过鹿鹿与这些植物,以及身边人发生的故事,引发小读者对友谊、生命、家庭、亲情和每天在他们身边所发生的事的思索,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希望人们能够在爱与宽容中与植物一起生长。  相似文献   

2.
本书详细介绍了24科常见植物,既是一本手绘植物图鉴,更是一本读懂生命线索的幸福指南。书中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24科植物,从每一个科属植物的特征、分布、功用、繁衍与进化等方面展示了植物的奇迹,并将植物承载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等考据缘由,用饮食或本草药籍,将植物与人间烟火衔接,让我们重新认识身边这些熟悉又陌生的枝叶花朵。书中百幅珍贵植物手绘图,实现了对植物特征的细致描绘,展现出各科植物的精妙肌理,是博物爱好者不容错过的图鉴大赏。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没有电脑就上不了网,人们会相信;若说没有网络就不能出书,那就很难说会有人相信了。人们会说这种说法言过其实,耸人听闻。然而,一本刚出版的新书——《告诉我为什么》却应验了这句话。此书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最新从美国引进的一本科普图书,内容是一位科学博士回答儿童们提出的390多个有关科学的问题。问题中有的涉及动物,有的涉及人体,还有的与我们身边的宇宙有关。书中的语言稚气与睿智共存,生气勃勃,童趣盎然。这本书的整个编辑出版过程,完全依赖于网络,可以说没有网络就不会有书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在对生命起源的思考和探索中,人类有过许多的思考,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生命是自然进化的一种结果。从远古单细胞的生命发生,到当今的哺乳动物以至人类的出现,生命的发展已经历了35亿年。在这35亿年中,生命是如何发生、发展、演化的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贾兰坡等著名科学家共同撰写、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科普佳作——《生命的历程》(本书获2001年全国第四届中国科普图书三等奖),通过科学家们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以及生命科学探索的丰硕成果,展示出生命发展长河中已逝去的千姿百态的生命物种,同时也揭示出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没有电脑就上不了网,人们会相信;若说没有网络就不能出书,那就很难说会有人相信了。人们会说这种说法言过其实,耸人听闻。然而,一本刚出版的新书──《告诉我为什么》却应验了这句话。   这就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最新从美国引进的一本科普图书,内容是一位科学博士回答儿童们提出的 390多个有关科学的问题。问题中有的涉及动物,有的涉及人体,还有的与我们身边的宇宙有关。书中的语言稚气与睿智共存,生气勃勃,童趣盎然。这本书的整个编辑出版过程,完全依赖于网络,可以说没有网络就不会有此书的存在。   在出版行业中,…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刚过去的20世纪,人类的伦理观已开始扩展到动物界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之后,伦理观有必要扩展到哪里呢?由时事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植物之美》这本书,正好明白无误告诉人们这个问题。 《植物之美》是由法国的一个学者分别与三个知名生物学家以围炉式的交谈对话形式共同完成的科普美文之汇。这三个生物学家都从自己所研究的重点领域出发,先后对野生植物、耕种植物以及沙漠植物的历史、现状和前景等问题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植物之美,而且开始为植物的命运担忧。我们开始知道,植物之美,是一种本真与个性…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书目》2023,(1):60-61
<正>这是一套给孩子的自然科普图画书,从远古的恐龙到身边的小动物,从四季变化的植物到亘古不变的石头,它们的故事讲述了数十亿年的地球大冒险,也记载着大自然与人类的亲密友谊。  相似文献   

8.
与自然相遇     
作者在书中用博物的心灵书写着自然的故事。全书通过弗农山一北京一里诺一瓦尔登湖这样一条叙述主线,详细地描写了作者在近10年间的自然观察和生活体验。观察遍及身边的草木鸟兽以及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人情世故。在对自然观察的细致描写的基础上,作者深入这些自然对象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乃至由人与环境关系而引发的深层思考,挖掘探究其人文与自然的价值与意义。一个业余博物爱好者,一个生态关注者,就这样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穿梭往来,在陌生之地从一花一鸟开始熟悉,在常居之地则不断发掘身边惯常的地景,重新发现自然的美与乐趣。作者的观察描写使得读者可以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对观察对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考察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反思则引入深思。中美两种环境之间的自然和文化体验之比照更是本书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期我们给大家推荐《鸟类的天赋》(The Genius of Birds)这本书。该书于2019年4月由译林岀版社出版,作者是美国科普作家珍妮弗•阿克曼,她坚持从事科学自然和人体生物学方面的写作,已达30年之久,译者是沈汉忠、李思琪。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严谨扎实,书后注释达75页之多,但是文字一点都不生涩枯燥,连中学生都能很有兴趣地阅读。  相似文献   

10.
百科全书:自然探秘崔钟雷等著2012-225.00978-7-5312-3224-7本书是一个浓缩的大自然博物馆,里面包含了动物、植物、气象气候、环境等一系列自然知识。一本书带孩子畅游全世界;一本书让孩子认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动植物;一本书给孩子最多的自然知识。百科全书:军事档案崔钟雷等著2012-225.00978-7-5312-3225-4虽然我们身处的大背景是和平的,但是人类的局部战争一直持续着  相似文献   

11.
姚利芬 《出版参考》2015,(11):27-28
什么是科普图书?这是一个带专业性的问题,在概念方面,常能见到广义科普、狭义科普、大科普、小科普、传统科普、泛科普等说法.从表面上看,似乎轮廓十分清晰,但具体到某一本书是不是科普图书,却往往难以断定,目前我们所说的科普图书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高士其说:“我经常在思索:什么叫科学普及?啊!用生命的火焰去点燃人们思想的灯,共同照耀人类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途径”我们的科普广播就是这样一种崇高的事业。! 那么,科普广播怎样才能给听众以思索,从而使科普广播在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呢?我认为在普及技术知识的同时,抓住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宣传,是一条最能给听众以启迪的宽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12,(12):48-48
百科全书:自然探秘崔钟雷等著2012-2 25.00元978-7-5312-3224-7本书是一个浓缩的大自然博物馆,里面包含了动物、植物、气象气候、环境等一系列自然知识。一本书带孩子畅游全世界;一本书让孩子认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动植物;一本书给孩子最多的自然知识。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男女在思考和行为方式上存在着很多差别,但是,哪些差异更重要?男女之别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不妨来重新审视一下 揭示男女之别的书已经不少,神经生物学家唐纳德·帕夫最近又添了一本新作——《男人和女人:内幕故事》。要问他为何会写这本书,他会告诉你,在流行的科普书籍中,那些声称“男女都一样”的作者,与那些认为“男女来自不同星球”的作者都同样令人困扰。  相似文献   

15.
科普是科技知识普及的并称,也就是把已有的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给大众的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历史赋予“科普”以新的含义:他绝不仅停留在告诉你“是什么”这最初科普的基础上,也不满足于“为什么”这较高层次的科普,而是朝“怎样做”这更高层次科普迈进。故而,当代“科普”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普及,而是大于此概念。当代科普出版物也不仅仅是一本杂志,一本书,而应朝多元科普全方位迈进。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23,(6):58-59
<正>本书既从词源学角度阐述了身边经常出现的小动物的学名的来历和演变,又从其外形、叫声、习性等方面描述了小动物的有趣特征,以及动物与人类的邂逅、交集等。书中文字通俗有趣,图文并茂,是一本供家长与孩子贴近自然、共享亲子好时光的趣味图书。  相似文献   

17.
这本书出版前夕,我们读到了中国民俗专家刘魁立先生的一篇文章,提到"我们的节日核心是我们自己和自然的关系,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作系统的时间安排",这段话可以成为这本书很好的注解。本书虽以二十四节气结构全篇,却乐于采用一种更为感性的形式,来表达  相似文献   

18.
1997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陈民众和谭清莲同志策划《世界科普名著精选》丛书,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杨牧之出任丛书编委会主任。杨牧之同志于1997年底在新闻出版总署会议室召开编委会,我作为总编室主任和陈民众、谭清莲一同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之一是:推荐一本中国科普名著添列丛书之中。当时会场气氛热烈,有些人认为这么大一套世界科普名著丛书,如果没有中国的科普著作,从感情上讲是说不过去的。但是,在场的科普作家和专家们,却始终也找不出一本可以进入世界科普名著行列的中国科普图书来。当时,我发言认为:“20世…  相似文献   

19.
常说人生如棋,人生如梦,其实人生更应该是一本书。我们人生的遭遇和经历,我们生命里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聚聚散散、停停留留,所有存在记忆里的人和事,所有这一切美好的流逝都是我们自己的一本内容极为丰富的书。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中国人的阅读量少、阅读率低几乎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近年来多次的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有阅读〉-j惯的国民比例较低,平均每人每年读本书不足5本。去年我在杭州的时候,当地的官员告诉我,浙江的企业家每人每年平均读书1.7本。身边类似的感慨太多太多:不是说我们是文学大国吗,怎么一本著、译质量上乘的《布罗茨基传》才印了5000册,难怪布罗茨基生前不承认中国是文化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