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隔代养育利弊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隔代养育现象十分普遍。隔代养育不仅解放了父母,促进老人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孩子形成某些良好的品质,有利于家庭与社会的和谐。但祖辈养育往往会使儿童产生依恋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彭静 《今日教育》2007,(9):30-31
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变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家庭结构、养育方式也随之改变。我国现在存在的家庭教育结构模式有:隔代教育模式、单亲教育模式、亲子教育模式、因此时下的隔代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隔代教育的利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生活让父母亲自养育孩子的时间逐渐减少,导致养育难度在慢慢增大.当养育者对孩子的管教出现困难时,家庭的养育者仍具有养育关系中的主动权.强调养育者的个人修为及自省或反思,同时完善社会干预策略,通过"周末家长学校"帮助养育者改善养育认知和策略,这对家庭和谐发展、孩子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隔代养育是相对亲子教育(养)育而言的,其现象源远流长,但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隔代养育是相对亲子教(养)育而言的,其现象源远流长,但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在当今中国,隔代养育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祖辈和父辈在社会环境、价值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教养方式的差异,从而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1名父辈和14名祖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城市家庭祖辈-父辈共同养育0~6岁儿童的现状。定性分析发现,祖辈和父辈的共同养育观念普遍不一致,共同养育关系包括"前后台"一致和"前后台"不一致两类,双方存在积极、矛盾和消极三种共同养育感受,多数祖辈对共同养育家庭的帮助体现在孙辈喂养照料和家务分担上,观念的代际差异是两代人共同面临的困境。祖辈与父辈应共同努力,避免代际冲突和隔阂,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支持,深化情感联结,社区和社会应加强支持,减轻家庭的育儿压力。  相似文献   

7.
<正>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重要他人"。父母在养育儿童问题上心浮气躁、极度焦虑,家庭养育内容窄化,家庭养育环境硬化,家庭养育方式简单粗暴、不科学、不积极等,都会严重影响和制约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隔代育儿”成为专有名词还是近年间的事情。有学者认为,隔代育儿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具有诸多弊端,十分有必要进行关注和反思。但是,也有学者提出,没有必要将隔代教育当作“洪水猛兽”。这种家庭养育方式的优点也是明显的,比如祖辈一代的带养经验、耐心、礼会阅历丰富等,只要“借用”得当,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9.
刘薇 《教学与管理》2005,(12):39-41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养育、培养人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作为客观教育形势的隔代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影响和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承认隔代教育的客观存在,重视祖辈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引导隔代教育中不良因素的转换是我们对家庭教育应取的态度,也是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有文化、有思想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越来越多,隔代养育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式,很有意思,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的社会化进程始于家庭,婴幼儿家庭养育不仅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民生话题。目前,我国关于早期儿童家庭养育的研究主要关注贫困家庭养育与早期儿童发展、父母角色建构与育儿焦虑、家庭养育支持与政策体系建构等问题。未来应丰富贫困家庭养育干预研究、社区养育服务研究等内容;强化研究学理性,构建高质量多主体的合作共研团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养育倦怠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在三个时间点对364名初中生及其主要养育者进行数据收集。结果发现:(1)养育倦怠与家庭功能呈显著负相关,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2)养育倦怠通过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预测青少年的内外化问题行为;(3)共同养育能够调节养育倦怠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即高共同养育能够缓冲养育倦怠对于家庭功能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养育倦怠对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预防父母养育倦怠和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邢淑芬  孙琳  王媛  王争艳 《教育研究》2012,(11):122-127,149
养育行为是社会文化转换的重要过程。采用家庭观察的方法,从养育目标和养育策略两方面探讨在自由游戏情境下母亲和祖辈养育行为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母亲和祖辈的养育目标都是自主—联结型,但母亲更强调鼓励自主的社会化目标;母亲和祖辈都倾向于采取中压策略,但母亲采用的低压策略显著多于祖辈,祖辈采用的高压策略显著多于母亲;养育目标和养育策略间存在相关关系,母亲的社会化目标与其低压策略和中压策略显著相关,而祖辈则是与中压和高压策略显著相关;母亲和祖辈的养育目标和策略存在性别差异,对女孩强调自主性目标,对男孩则会采取更多高压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当前家庭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简化。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小学生家长对于儿童发展的总体评价比较积极,同时认为他们的部分个性品质不如上一代;在儿童成长的环境方面,学校教育环境较令人满意,社会环境有待改善,儿童养育对社会支持和政府干预的需求有所增长;家长普遍认为家庭是儿童养育最主要的场所,不赞成亲子分离,同时希望国家和公共机构应在必要时承担责任。家长的养育观念、行为和养育环境存在城乡差异,并受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工作家庭冲突对家长养育倦怠的影响以及婚姻质量的中介效应和家庭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婚姻质量问卷、养育倦怠评估量表、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对广西中小学的321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婚姻质量在工作家庭冲突对养育倦怠的影响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中介模型的婚姻质量—养育倦怠路径中起调节作用;(3)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在中介模型的工作家庭冲突—婚姻质量路径、工作家庭冲突—养育倦怠路径中都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儿童早期发展受不同层次环境因素系统影响,家庭是环境因素影响系统中与儿童直接接触且最紧密的微观环境。本研究以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儿童开展的早期发展干预实验及效果为研究内容,对966名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及养育人进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将养育人和儿童作为干预对象,以提高养育人养育能力、儿童早期发展水平为目的的综合干预措施,不仅能产生双重效果,且效果之间存在中介作用机制。养育人的养育实践对儿童在干预中的受益程度存在中介作用,养育人的养育实践水平改善越明显,儿童早期发展水平越好。这一结果为在我国欠发达地区采取何种家庭和儿童发展干预策略提供了实践依据,本研究提出的综合性干预具有一定规模化价值。针对知识、实践能力、资源和支持系统较为匮乏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儿童家庭来说,开展综合性干预更有利于为儿童建立动力发展系统,帮助他们跳出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7.
养育倦怠是父母长期置身于养育压力下所形成的由与父母角色相关的极度耗竭感、与子女的情感疏远感、父母角色的无效能感等组成的三维独特综合征.与普通儿童父母相比,特殊儿童父母养育倦怠水平较高,养育倦怠降低了特殊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及养育质量.针对特殊儿童父母的养育倦怠,文章从社会支持、心理咨询、精...  相似文献   

18.
“隔代育儿”成为专有名词还是近年问的事情.有学者认为,隔代育儿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具有诸多弊端,十分有必要进行关注和反思.但是,也有学者提出,没有必要将隔代教育当作“洪水猛兽”.这种家庭养育方式的优点也是明显的,比如祖辈一代的带养经验、耐心、社会阅历丰富等,只要“借用”得当,是有益处的.那么隔代育儿与亲自教养究竟有何不同?弊端与优势是什么?不妨看看以下几个案例.  相似文献   

19.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组织,发挥重要的抚育和教育功能。2020年,为全面了解脱贫地区0-6岁儿童家庭养育状况,中国儿童中心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开展了“脱贫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课题研究,通过对5353名0-6岁儿童及其家庭进行调查,从家庭基本情况、家庭喂养、家庭教育、家庭支持服务四个方面展现了脱贫地区的家庭养育情况。调查发现,脱贫地区的总体家庭养育状况良好,但家长的科学养育意识和社会的家庭支持服务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通过制定政策、采取措施、配置资源等方式,从营养健康、教育服务、家长指导等方面促进脱贫地区儿童的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在养育子女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失调综合征,母亲养育倦怠可能会对幼儿情绪能力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研究以636名幼儿母亲为研究对象,考察母亲养育倦怠对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母亲养育倦怠显著负向预测幼儿情绪能力发展;感知协同支持是母亲养育倦怠与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中介变量;母亲的正念养育调节感知协同支持与幼儿情绪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家庭、幼儿园及社会应构建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新格局,通过遵循幼儿情绪能力发展规律,为母亲提供心理支持,发挥正念养育的积极作用来缓冲其养育倦怠水平,为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