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1961年从野战军调到解放军报当记的。三百六十行,新闻工作是我特喜欢的一行,尤其是干记。我觉得,当记,天天要和不同的人物打交道,天天要接触新的事物,天天要探讨新的话题,天天变换着环境气氛。那滋味,好像天天在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里畅游,天天在翻读一本透着油墨清香的新书,充满了新鲜感。我确信,干记工作,不管多苦多累,精神上不会衰老,人生趣味是极其丰富的。在记岗位,我一干就是25年。本来,我打算干它一辈子。  相似文献   

2.
宿舍里住进一个男军官 走进军事记行列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报社调我时只见其,没见其人,直到调档案时才知我的性别。经过一波三折,我成为《火箭兵报》的一名军事记。到报社上班的第一天,有个男记就对我说:“女人当军事记,麻烦!”第一次下部队采访,就不幸言中。  相似文献   

3.
绿色军营不能没有梦想,金色年华不能没有希望!当一名名尉其实的军事记一直是我的梦想。然而,命运总跟我作对,从军15个年头.我当过战士、班长.上过军校,当过排长、副连长、指导员,设有一项工作与记沾边.有时也兵能是记记日记、办办板报.就算是过把记瘾”了。  相似文献   

4.
记部通知我,让我在2001年度解放军报记会上,谈谈年初两赴内蒙古北部边关闯冰河及雪灾采访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袁良 《军事记者》2002,(10):9-10
我喜爱“军事新闻记成长的摇篮“——《军事记》,我更盼望愿意借助这个“摇篮”走好新闻成才路的人们喜爱《军事记》,而且是真心实意喜爱她。  相似文献   

6.
许学芳 《青年记者》2006,(15):94-94
我是1979年初和徐熙玉一起从编辑部调到潍坊记站去做记的。记站原有两个“老”记,加上我们两个新去的,一共4个人,徐熙玉当站长。  相似文献   

7.
记、画家、律师、科学家……每一个人,学生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于我,当一名出色的摄影记就是最大的梦想。一番艰辛之后,2005年的9月.刚毕业不久的我终于顺利地成为了一名摄影记。一年里,摄影的镜头带我领略了大千世界百态的人生,也伴我一路成长。  相似文献   

8.
大记者     
记这个职业,为不少的人所羡慕。作为一名字工作的爱好,我之看重记这个职业,是觉得当一个记,较比其他诸多也做字工作的同志,有着更为便利的条件,就关乎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方方面面的大事小情,及时或经常地说出自己想说、该说的话。换句话讲,在我看来,记的特点和优点,在于正如记的“记”字分开来便是“言”字和“己”字那样,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前提下,职司言己之言。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所说的记,不是狭义上的而是广义上的记,即党的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在长春日报报业集团工作时,《德惠农村兴起党员合作社》这篇在吉林省引起轰动效应的短消息以高票获得2002年度“一汽杯,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短新闻竞赛”一等奖。若总结其成功之处,我觉得记具有发现新闻萌芽和把新闻做好的功力,即具有“记力量”非常重要。“记力量”是指记具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性、新闻洞穿力、新闻识别力、新闻把握力和新闻整合力。本从我的这篇章说开去,从一个角度探讨如何提升记力量。  相似文献   

10.
王志 《新闻三昧》2004,(6):44-44
笔给全国很多报刊社当过特约记和通讯员,现在是《中国化工报》特约记和《工人日报》通讯员。通过十几年的“业余记生涯”,我认为,当好报刊社的特约记和通讯员必须具有“六心”。  相似文献   

11.
田园 《今传媒》2006,(12X):57-57
做了驻站记后经常会想起六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新华社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考呢?我当时对这朋友说新华社有什么好的,难道它比这神圣的教育职业还好吗?这位朋友注视着我说,以你的性格从事新闻职业是最好不过了,你知道吗?新闻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们把记都称做“无冕之王”。既然记在人们心目中那么重要,也能为人民做点实事,为何不去做呢?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都会有梦想。在孩提时代,我的梦想是成为记,尤其是深入战场报道战况的战地记。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不是《军事记》编辑部约稿.我真的不敢在这里谈什么初上“两会”的体会。记得“两会”前记部通知我上会时.心里的感觉是既兴奋,又担心。对于我这位记队伍的新手来说,能参加“两会”报道,不仅是领导的信任,更是一次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可我担心的是.自己常年从事基层部队采访,平时对时政报道了解甚少,第一次上会,写不出东西“砸了锅”咋办?  相似文献   

14.
20余年的军旅生涯,我从一名连队战士报道员,到团、师、军新闻干事,再到《解放军报》的记、编辑。回顾这条虽不辉煌却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成长之路,我有一条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越是同行、越是同吃一锅饭、同揭一杆旗的“自家人”,越需要加强沟通和理解。否则,就越容易出现“一家人常说两家话”、“最陌生的人是自己人”这样的滑稽和尴尬。2001年元宵节刚过,《解放军报》年度记会在北京召开了。作为一个记的凳子尚有余温、编辑的椅子还没有坐热的“老”记、新编辑,我发现不管是会上还是会下,编辑、记之间,最热切的渴望、最迫切的期盼,是希望彼此能够有更多的沟通、更深的理解。联想起平日里经常听到有的作抱怨“真不知道编辑是怎么想的”,而编辑又常常感叹一些作“说了那么多还是没领会我们的意图”这样的“残酷现实”。我更加感觉到通过《军事记》这个桥梁,加强记与通讯员队伍沟通理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我谈了上述感想并提出上述建议时,《军事记》的领导和编辑们非常重视,当即决定推出《编辑心语》这个小栏目,并厚爱加错爱地让我来先开几炮。面对记、通讯员队伍中的如林好手,面对编辑阵容中的方家硕儒,我战战兢兢地接下了这“烫手的山芋”……唉,不多罗嗦了,反正是聊天,聊得大伙觉得中听,我就多聊它几回。如若大家听得乏味,不妨直吹“口哨”,我会赶紧闭嘴,另请高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的记堕落为“字乞丐”。譬如,我要说的记“傍大款”大约就属这一类。  相似文献   

16.
有幸,我被评为重庆经济报2003年11月份的“明星记”。我看重这份荣誉,更深深地感到这份荣誉给我带来的压力和动力。作为一名从事财经报道的记,我认为,对于自己所涉及的报道领域,就是要广泛获取信息,重点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让业界和读认可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诚恳与快乐     
陈小燕 《视听纵横》2002,(6):106-106
在《健康援助》工作的一年,是我从事记工作的成长过程。从最初的激情到如今的沉着,工作态度的转变是我最大的收获。以前,我一直认为优秀的工作成绩是凭借良好的业务技能,但现在我明白,这更取决于诚恳的工作态度。这是《健康援助》的记工作给予我的感悟。  相似文献   

18.
亦杰 《今传媒》2006,(8X):25-25
我爱看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记王志、董倩、杨春、柴静等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赞同《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的评价:“新闻调查”的记显现出职业化特征,这表现在对采访现场的控制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上。在提问的水平上。“新闻调查”的记越来越表现出个性,这会让观众对他产生出信任。”  相似文献   

19.
韩蓓 《青年记者》2005,(7):61-62
“娱乐记”这个称呼是近几年才时兴起来的,现在被简称为“娱记”,港台地区普遍称之为“狗仔队”,我个人认为后明显包含了贬义。事实上,大多数内地的娱乐记忌讳,至少是不喜欢此类称呼,尤其是那些专跑娱战线的资深记,因为十年前,他们和所有采访其他新闻的记一样,工作并无严肃或娱乐之分。  相似文献   

20.
庄电一 《今传媒》2006,(4X):50-51
当记20年,我有过多次异地采访的经历。作为《光明日报》常驻宁夏的记,我珍惜每一次异地采访的机会。每次出去,我都如饥似渴地捕捉新闻。因此,几乎每次异地采访,我都有大量收获。当事后检阅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我都会高兴地在心中感叹一句:不虚此行!而采访中的艰难困苦,都不值一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