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通讯员系指经常向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等新闻传播机构反映情况,提供新闻文字、图片或音像作品的有组织的新闻工作者。通讯员队伍构成可分为专业型和业余型,本文探讨的是业余型通讯员心理和激励模式。基层通讯员是新闻传播机构在群众中的“哨兵”,是活跃在群众中的“土记者”;对群众而言,通讯员又是一定数量群众的代表。他们给新闻机构来信来稿所提供的信息,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新闻机构联系群众最直接最广泛最有效的途径。通讯员在完成规定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任务后,占用大量业余时间和耗费许多精力从事非本职范围  相似文献   

2.
若问通讯员是否会取消?我认为永远不可能。因为世界上只要有新闻和新闻单位,就需要通讯员。通讯员是报社通向四面八方的神经。广大通讯员生活和工作在基层,对身边发生的新闻素材最了解,可以避免遗漏大量的有价值的新闻。如果失去通讯员这些“神经”,则新闻就会失去主心骨。通讯员是专业新闻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同盟军。只有专业记者和“编外记者”(通讯员)携手并肩,协同作战,才能取得辉煌的战果。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民新闻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支强大的队伍:一支是专业化的新闻大军,一支是不脱产的通讯员队伍。延安《解放日报》社论《展开通讯员工作》中说:“我们的报纸就不仅需要有能干的编辑与优秀的记者,而尤其需要有生活在广大人民中间的、参加在各项实际工作里面的群众通讯员。”一个新闻机构的职业记者再多,它只能跑一些“点”,而散布在四面八方、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通讯员掌握着“面”;点面结合,就能更充分地反映出各条战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怎样抓点子     
射击训练中命中率较高的射手,诀窍在善于“选靶子”;新闻写作中命中率较高的作者,诀窍在善于“抓点子”。会抓点子的作者,可以成为出色的记者、优秀通讯员。到底怎样抓点子呢?我有如下十条体会: 一、抓党委工作的重点。社会主义的新闻机构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记者、通讯员是党的耳目,他们的基本任务就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做好宣传。谁能配合党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5.
“过去我们盼记者来,现在我们怕记者来。”这是一位县里的通讯员最近说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通讯员为什么怕记者到他们单位或地区采访呢?这要从记者方面找原因。一些记者和通讯员争抢新闻,把通讯员的稿子据为己有,这类问题《新闻战线》杂志上已揭过不止一次了,尚未提到的还有下述一  相似文献   

6.
《记者摇篮》2006,(5):52-52
1.“踏访”式由头要“踏”出新东西来所谓“踏访”式由头,是记者或通讯员深入到现场,通过观察后写成的新闻由头。利用这种方式要注意,记者或通讯员一定要善于发现新的事实。不要把那些与要报道的事实无联系的事来作为新闻由头。2.少用“了解到”式由头所谓“了解到”式由头,就是记者或通讯员把自己到某个部门、某个单位去了解情况的事作为新闻由头。如果说这种方法值得推广的话,那么,记者和通讯员无须再紧张了,可以不急不忙,随便什么时候什么单位去采访都可以写出“新鲜”的新闻来,甚至还可以写出“昨日”新闻来。然而,这种方法也不是不能用…  相似文献   

7.
“过去我们盼记者来,现在我们怕记者来。”这是一位县里的通讯员最近说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通讯员为什么怕记者到他们单位或地区采访呢?这要从记者方面找原因。一些记者和通讯员争抢新闻,把通讯员的稿子据为己有,这类问题《新闻战线》杂志上已揭过不止一次了,尚未提到的还有下述一些情况: 名利记者得,错误推给通讯员。有些记者从通讯员那里要来了情况和书面材料,既不作进一步采访,也不核实,马上挥笔直书,照摘照抄,快速见报。报道失实了,记者不作自我批评,反怪通讯员“提供材料有误”。  相似文献   

8.
有位通讯员呼吁:请记者不要给通讯员出“难题”。这个“难题”,不是指记者交给通讯员的难度较大的采写、调查任务,而是指利用与通讯员之间的工作关系,为个人办私事。这位通讯员是在一个市级局办公室当秘书的,他身兼数家新闻单位的通讯员,与不少记者、编辑较熟,近些年来遇到这类“难题”不少,多是有关记者、编辑亲朋的人事调动和安排之类的事。不办吧,情面难却,也怕影响工作关系;办吧,又实在为难,非力所能及且不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通讯员能完成编辑部交办的采访任务,那当然好。但仅能“交差”,还不一定完全“胜任”。记者、通讯员应是时刻准备投入、时刻能投入采访的人。如果只是8小时工作,8小时外就“消停”去了,那很难做好新闻工作。有人说,要当24小时的记者。这种用语不确切,不管什么人,总要睡觉,但用意是明白的。因为新闻姓“新”,随时都有产生新闻和需要传播新闻的可能,所以新闻工作不能按部就班,这是它的客观规律之一。采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听一位基层通讯员讲,他平时采写的新闻稿件,都是寄给某报的一位记者。这位记者见到稿件后稍加修改或索性原封不动,便共同署名发表。更有甚者,有几次他的稿件发表时,署名的记者他并不认识。他对笔者说,这是一些新闻记者为完成新闻采访和发稿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偷懒办法。据了解,这种“挂名”发稿的现象,在其它一些新闻单位也有不少。记者与通讯员合作写稿本是正常的事情,这样既可以了解基层的详细情况,提高采写质量,又能加强和密切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和工作联系。但上述那种变味的“合作”和无端的“挂名”,弊病很多:一是容易在…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干,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细细品味这几句话的含意,深感作为新闻机构的“编外记者”——通讯员,对客观、公正地反映新闻事实,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十多年前,当我成为绵阳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当时为四川农民报)等新闻单位的通讯员时,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但是,通过十多年学习新闻写作的实践后,我才越来越觉得我当时高兴、自豪得太早了。事实说明,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有成就的通讯员,并不容易。十多年来,虽然我采写的各类新闻稿件有4000余件见诸于报纸、电台和…  相似文献   

12.
从中央到地方,很多新闻单位所采用的稿件,大多出自于通讯员之手。这些土记者、业余记者为党的新闻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同时,也有相当一些通讯员在采写新闻过程中,不经意地走进了误区。 跳出小圈圈 一些通讯员认为,“游击队”不能与“正规军”相比。其实,作为通讯员来讲,自身也有记者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对身边的事特别熟悉,时效性占有先机。要说劣势,那就是通讯员采写的一些稿件,有狭隘的地方观念,片面地从局部  相似文献   

13.
这里说的“情况反映”,指的是通讯社或报社记者、通讯员采写的内参稿件。它本不是一种独立的新闻文体。但随着“情况反映”日益被人们所注视。日益为记者、通讯员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新闻表现手段,这里把“情况反映”作为一种新闻文体来阐述。(一)采写“情况反映”是记者、通讯员的基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园地     
敢和记者“抢”新闻 近年来,随着新闻单位体制的改革和记者队伍的日益壮大,新闻竞争也异常激烈。许多处于基层的通讯员愈来愈感到“新闻稿件难写,更难发”。 通讯员在采写新闻时固然没有新闻记者的优势多,但也大可不必为此而灰心,应注重发挥通讯员的自身优势。根据多年的经历.笔者简要地谈几点体会。 一是要树立敢于与新闻记者抢新闻的竞争意识。同一个新闻,记者与通讯员采写的角度不同,撰写出的稿件质量也不同。只要通讯员写作立意新、角度新,就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稿件,编辑在选择记者和通讯员的稿件时,自然会对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5.
我是云南丽江县的一名通讯员。我们丽江虽地处滇西高原,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但新闻队伍却比较整齐。上有省报、省电台、省电视台和几个省级专业报刊的七个记者站,中间有丽江地区电视台,县里有《丽江报》、县广播站。这些专业新闻记者信息灵通,神通广大,装备优良,张开大网随时捕捉着各种新闻。在这样严密的“新闻之网”面前业余通讯员就无所作为,无米下锅了吗? 不! 通讯员恰恰有“鱼”可捉,大有作为。这个“鱼”就是专业记者笔下的“漏网之鱼”。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是相当复杂的。不论新闻机构怎样健全发达,记者队伍多么强大,它也不可能网住所有的“新闻之鱼”。因为,他们只注  相似文献   

16.
通联工作是新闻机构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是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重要一环,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色和传统。因此,我党历来十分重视新闻通讯联络工作。 通联工作实际上就是群众工作。新闻单位通过通讯联络,把广大群众发动和组织起来,共同办好我们的新闻事业。通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地方通讯组织和通讯员去实施和体现的。通讯员是新闻机构在群  相似文献   

17.
通讯员制度,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大特色,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事业中的具体体现。我们通常把通讯员队伍称做新闻事业的地方部队,把新闻专业队伍称做新闻事业的主力部队。通讯员队伍既是新闻专业队伍的有力助手,又是新闻专业队伍的强大后备军。不少优秀通讯员成了专业记者,有些还担任了领导职务。因此,培养、提高通讯员,就成了新闻机构和专业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培养提高通讯员,就得了解、研究通讯员。本刊特开辟“通讯员研究”专栏,先发表《开封日报》王庭僚《通讯员成长过程三阶段》一文,热诚欢迎新闻界的同志赐稿。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存在着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这就是记者与通讯员稿件的不一视同仁。若将其戏称为不平等的“条约”,我觉得并不为过。笔者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先做通讯员,后当记者,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1982年,笔者在鲁中某县做基层通讯员,闻知一公社试行土地转让承包制,这在当时可是“重磅新闻”,可笔者将精心采写的消息寄往数家新闻单位,竟杳无音讯。不久,某省报刊登了这一“重磅新闻”,虽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搞好新闻采访只作临时性准备还不够,还需要作些基础性准备,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基础性准备,即通过日常的积累为新闻采访工作打根基,并非单为某一次具体采访任务而进行的准备,这也是有事业心的记者和通讯员不可忽视的一项准备工作。倘若记者或通讯员工作伊始,就重视这项基础性准备工作.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可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敏感性就是指记者(通讯员)发现和鉴别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与人物的能力。这种能力国外新闻学称之为“新闻鼻”,就是对新闻的嗅觉。也叫“第六感”;前五感指记者(通讯员)天然具备的眼、耳、鼻、舌、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