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阅读,是一种享受。阅读是获取知识、丰富视野的过程;阅读是提升感悟能力、激发情感火花的过程;阅读是由文本走向自我、探寻精神本质的过程。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从深度阅读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教学的立意不能只停滞在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浅层次,而是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及作者产生共鸣,完成多维的心灵对话和生命体验。感受文本浓郁的文学氛围,使学生受到人文情怀的感染与人生哲理的熏陶,在阅读认识世界,感悟生活,健全人格,陶冶性灵。一、涵泳品味进入情境诵读是感知文本、走进文本的有效方式。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囊括了许多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其中的诗歌、散文名篇,很适合学生诵读。让  相似文献   

3.
孙琳 《现代语文》2011,(2):124-126
“占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期,应让孩子放胆子去写,消除写作的神秘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志”,这就要求我们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杨柳柳 《班主任》2013,(10):16-17
我班教室黑板旁边有一张"成长秘籍",上面有一句话被重重地圈了起来,异常醒目。每次看到那句话,我的思绪就会飘回到那个燥热的日子……那天下午,我接到生活委员小吴打来的电话。她哽咽着说:"老师,班费丢了……2600元……怎么办?怎么办?"我一下子懵了,但紧接着一股怒火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一种创造和欣赏,更是一种入景入情的感受与体验;是读者与作品的心灵对话,更是读者与艺术品的情感交汇。语文阅读教学是对美文美篇"情美"的鉴赏与品味,注重的是人文情怀的培养与积淀。在阅读教学中,应营造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世界之中,充满着情趣与欢乐,飘荡着问题与好奇,洋溢着诗意与鼓舞,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增强阅读鉴赏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6.
陈少娟 《考试周刊》2014,(74):59-59
<正>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没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要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给学生的写留些空间,阅读与写作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认识的能力,从阅读中学习作文的方法,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写的实践的尝试。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课本范例进行阅读教学,给学生以写作辅导。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崔莉 《学语文》2010,(5):25-26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主动阅读中掌握阅读技巧,感受人文情怀。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用敏感的心灵感悟自然,用细腻的笔触描绘风物,用感恩、悲悯之心体悟人生,这是《梦里花开》所呈现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9.
感悟是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大力提倡感悟,进行感悟教学,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解和认识感悟,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而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条件,用合适的方式,努力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感悟,真正使学生感有所得,悟有所进。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以及文章作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加细腻地理解、感知作者的喜悦与愤懑,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及人文情怀。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徐敏 《中国德育》2008,(3):67-68
上课时,一个学生把一块崭新的橡皮切成饺子馅一样的碎片。其他同学的橡皮也好不到哪里去:有的刻了字,有的钻了洞,有的画了图……粉笔盒里常常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橡皮,却很少有人来认领。是学生不再需要橡皮了吗?不!每天上学时校门口的小店里总是挤满了买橡皮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高芳 《语文天地》2013,(7):64-65
所谓阅读的主体意识,就是阅读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主动阅读的意识,是自主支配阅读权的意识。主体意识愈强,自主阅读的能动性就愈大,个性化阅读才会彰显。然而,应为阅读主体的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只是被动地阅读。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呢?一、唤醒阅读需求意识阅读需求是读者在阅读时想要达到的目的要求,是知识、思想、情感、审美上的阅读需要。它是一个人阅读的动力,阅读的需求意识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那些描写真挚爱情的作品。在蒲松龄的笔下,男女之情往往超越了传统文学作品之中的才子佳人、金榜题名或始乱终弃的模式,将建立在相互理解,患难与共基础上的真情、至情作为最高的价值选择。尤其在《娇娜》里,作者所宣染的情感发生了质的升华,她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两性之爱的范畴,而上升到人类的“至情”,赞美了人类的美好情操。本文试通过《娇娜》这篇作品,来看看渗透在其中的蒲松龄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4.
加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发展是新课程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历史教学,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从而正确地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的与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相关的知识,并在总结过去经验的过程中找出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文情怀,是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人类命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从文艺复兴时期起,文学就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权”反对“君权”,以“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意义。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发达,  相似文献   

16.
李光 《河南教育》2008,(10):50-51
高职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是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又容易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在高职教育的创始阶段,人们集中力量寻找高职教育的特质,人文教育曾经被冷落.……  相似文献   

17.
一、了解背景,感受人文情怀一般而言,古诗词涉及内容比较丰富,如创作背景、作者心境、相关评价等。介绍和讲解创作背景,可以让学生了解诗词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领悟和把握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其实是作者人生感悟、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优秀的诗词作品能够生动地体现作者的人生观和思想境界。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内心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充分了解他们创作时的心情状态。如,教学《泊船瓜洲》,教师可以事先介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许多教师将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以此加深学生的感悟与理解。其实,引导学生有效感悟的主要途径是唤醒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在此,笔者将以《桂林山水》教学为例,简要剖析这一问题。一、细读文字,感悟文本语文课文都属于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文章中的  相似文献   

19.
人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以史为鉴,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经历中思考历史的时代意义以及收获对当今时代发展及民族精神、文化延续的启示。在当前素质教育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当代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容与科学性,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杰出的新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