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体现,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化、系统化,成为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着力点与落脚点。文章阐述了目前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并以山东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例,对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工科实践教学平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针对地方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综合实践平台在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依托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设备、师资"等资源优势,为工科大学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实践平台,并采用"打造平台文化建设、深化实践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等多项举措付诸实施,全面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实践证明,建设综合实践平台是促进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校创业教育重在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高校应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创办大学生科技园区,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创业素养。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应构建以政府为核心、高校为主体、社会和家庭广泛支持的创业教育系统机制。  相似文献   

4.
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阵地。通过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总结,走出创业教育局限于已有岗位自主选择和给定岗位就业的误区,使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获得根植于就业指导服务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为此,高校应增强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新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校与政府、企业联合创建交流互动平台,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等农业院校对于工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尤显重要。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探讨了当前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困境,并提出了工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策略,旨在为提升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动力.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育的阵地,需要将企业家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成长基因,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核心素养.基于对浙江省982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创业核心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大学生对于企业家精神的价值认同度不高,创业核心素养水平差异较大.高校创业教育要担当起传承企业家精神的时代责任,应在创业文化浸润中强化对企业家精神的价值认同,在分层分类创业教育课程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核心素养,在"四链"融通创业支持体系下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培育创新创业型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高校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找准着力点,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本文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制约瓶颈,进而提出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应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进步的需要。工科大学生是大学生创业的主体力量,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与提升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创业精神主要包括创新精神、事业心与进取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执著和坚持等内容。工科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主要从创新高等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体制机制、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加强社会实践锻炼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0.
在应用型高校工科类740名大三、大四年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及创新素养问卷调查,调研发现:创新创业项目培训、工程项目训练、学科与科技竞赛、研究论文及专利写作、职业技能训练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参与和未参与的大学生在创新欲望、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培养四个创新素养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持续参与上述的创新创业训练设计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构建一个覆盖全体学生、学生持续参与的本科生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提升体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国际教育理念。工科大学生创业有其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缺乏艰苦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资金缺乏、创业知识短板等问题。工科类高校应开设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培训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强化创业教育模拟实践,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以产出为导向的工科教育中创业意识淡薄、实践滞后以及高校与社会创新创业资源联动机制不畅等问题,在分析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高校、政府、企业三方面资源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建设机制和实施对策,构建了以产出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大学生创业服务环境体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表明,通过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资源平台建设,将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创业实践有效的融为一体,把学生的智慧及创造力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生产力,达到了培养出符合现代双创型国家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适应新时代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引导高校根据办学定位与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方法,优化课程,强化师资,全面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文章通过了解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对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看法,分析存在的疑问,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创业教育对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基础的研究性POPBL教学模式被认为是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创新途径之一。文章阐明研究性POPBL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并基于该教学模式制定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及检验评价方式,同时还分析该教学模式给传统工科教学带来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一种创新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借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创新精神不强、创业意识薄弱等问题,结合学校自身特色,探索形成"五要素带动一循环"的设计思路,通过"重课程、强师资、设项目、筑基地、促保障"等五个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创业教育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则是事关高校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地方工科高校的创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优秀师资短缺、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育流于形式、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为此,各高校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系统性措施,建立和健全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体的一部分,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启发者、信息传递者和活动服务者等多元角色。然而,由于高校辅导员受制于自身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偏差、教育经验不足、教育方式不科学,其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通过各种切实有效措施提升高校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是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以发放问卷及访问调查的方式对西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教育指导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一定的样本容量展现出了当下西藏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现状及目前西藏地区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从开展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标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育创新创业社团协会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西藏地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题,创业教育不仅是解决社会就业难题的措施,而是提升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实践.高校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学生在创新意识、团队建设、职业规划等创业实践机制方面的建设,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普及和新工科背景下,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存在的几个问题,探究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法进行讨论,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期培养符合未来产业和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