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治理概念包含着高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型。高校治理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高校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问题。这种平衡需要一定的制度进行规范。本文认为,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有助于减轻学校管理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群体利益冲突和学术原则缺失等相关问题。高校法人制度、学术权威制度和学校问责制度,是新的高校治理模式中必要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核心。所谓法人治理结构,是指高校作为一个法人实体,其各个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决策权配置模式。其中,高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决策权配置模式为高校的外部治理结构,高校内部各个权力主体之间的决策权配置模式为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一所高校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公共权力机构(政府、立法机构、法院等)、中介组织或团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高校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方式、原则和形式,并将我国高校住房制度改革历程划分为提出、探索及建设、过渡、加速发展与转型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住房制度矛盾逐渐由计划与市场的制度冲突转变为管理与治理的冲突;改革的政策工具经历由行政指令到产权界定、货币工具到金融工具、信息管理工具到多维的治理工具的综合运用;我国高校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由住房商品化向追求住房及相关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目标,以“善治”的原则为指导,开掘改革的多元动力,拓宽改革的多层模式,运用治理理念进行我国高校的住房制度改革工具的创新,推动改革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目前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重在处理好大学内部各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权利配置以及学术权力、行政权力等交互作用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路径之一。临沂大学把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通过政策引导、营造氛围、利益机制调整等改革措施,引导人才资源向教学和科研一线流动和聚集,弱化了“官本位”,强化了“学本位”,取得了显著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代会是大学教师群体参与大学民主管理与监督的主要形式,教代会制度也是现代大学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北京地区某"985"综合性大学教职工代表参与教代会制度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考察,发现教师和非教师两类教职工代表有着不同的参与路径和参与周期,并试图从制度分析的视角探讨这些不同,揭示教代会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内部的集权倾向十分严重,内部治理结构亟待改革完善,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以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以大学章程建设为契机,切实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等四项基本制度;第二步,打破现有法律框架,通过修改《高等教育法》,构建一个各利益群体多元参与、权力之间相互制衡的分权式、民主高效的内部治理结构。变革中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动力只能来自国家和政府的强力介入。  相似文献   

7.
关于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实现高校内部均衡的有效方式,适应大学扩招背景下学生角度变迁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学生权益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高校需要改革和完善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机构组织制度和运行制度。机构组织制度方面,高校要建立起保障大学生直接参与高校管理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学生议事会制度、学生自治制度及间接参与高校管理的学生会制度、学生社团制度、学生申诉委员会制度。运行制度上,高校要健全保障大学生间接参与高校管理的网络沟通制度、学生听证制度和教学信息员制度。  相似文献   

8.
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和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使命,为实现这一使命,我国高校应当不断完善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内部治理。高校既要通过完善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校院系多层级治理制度体系,完善以学术系统为重心的学术与行政系统协调机制与完善以学生参与为新亮点的扩大治理主体参与机制,促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高校内部治理奠定制度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挥各治理主体的积极性,通过依法治校,实现制度优势向竞争力优势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参与是高校治理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内在要求。现有研究通常认为赋予并保证教师更多参与治理的权利,是解决高校治理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对A大学的个案研究发现,教师参与高校治理的动机主要是出于维护自身的利益,且其实际参与率较低,参与方式也不够合理。这种状况是教师的学科逻辑、治理制度的设计缺陷与教师参与的能力困境共同形塑的结果。为此,应进一步增强教师对高校的认同感,保障教师参与治理的有效制度供给,提高教师参与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governance”(治理)一词源于古希腊语“kubernan”,原意为控制、引导和操纵,柏拉图将其引申为对人的统治与管理。《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控制、管理、整治”。可见,治理的本源还是管理,但其更突出管理深化的要义。治理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利益群体和公民个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进行合作互动,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治理从主体上强调多元共治,从理念上强调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从运作上强调各利益主体的合作和协商,其最终目标是求同存异、解决问题、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它是在自上而下的政府单治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实现的管理机制与模式的创新,是管理的一种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需要分析其相关的利益群体。利益群体的确立可以使得现代学徒制度能够真正在中国职教领域生根发芽。我国现代学徒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需要核心利益群和利益群两方面的支持。分析和明确它们的利益诉求和担当的责任,为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治理中社会参与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力量的发展壮大,社会作为利益相关者之一参与高校治理的利益诉求日趋强烈,但由于传统观念制约、经济条件限制、参与制度缺失等诸多因素,社会组织参与高校治理还面临着参与志愿失灵、参与权利弱化、参与体系不完备、参与力度不够的困境。因此,我们必须从强化社会参与意识、政府适当的介入和扶持、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以及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等方面强化高校治理中的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3.
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对推进和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架构,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入和借鉴现代企业的内控制度机制,对于完善高校法人体制,推进高校管理改革,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整合办学资源,不仅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也是一种现实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弱势高校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弱势高校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创新型的需要。在政校关系上,弱势高校应该从"依靠型"逐步走向"自主发展型";在校本制度上,也应加大力度,发挥能动性,调动积极性,强化现代学校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制度提出“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和谐治理模式,提倡高校内部各种权力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权力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背景,进行现代大学章程建设,梳理高校内部权力结构,建构新型权力体系框架,建立和谐的权力运转模式,以提高高校管理体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提出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要实现“质”上的突飞猛进,更是意味着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都要迈向现代化。作为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中重要机构,理事会对完善现代大学治理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回溯我国高校理事会的起源与发展,从理事会的定位、成员构成与职责权限等方面探究我国高校理事会面临的问题,借鉴美国、英国、法国等3个欧美国家高校理事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为完善我国高校理事会制度提出建议。发挥理事会在高校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应确立科学规范的理事会定位,促进高校决策模式的专业化;其次要倡导多方群体共同参与高校治理,促进决策主体的多元化;最后,需明确理事会参与学校治理的职责,促进高校决策职责的完备性,从而为我国“双一流”建设提供现代化的高校治理体制,实现“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公立高校治理中的制度性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立高校治理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在于,权力高度集中在校长和书记手中,教师利益代表制度的泛行政化,学生利益代表制度的缺失.制度性障碍背后反映出的是价值的失落,公共利益和学术利益,有效性和效率,民主参与和精英统治是治理结构安排面临的价值性难题.今后,我国公立高校治理需要结构和要素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阮航  鹿鹏 《高教论坛》2022,(4):77-81
我国高校当前所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于我国高校发展需要的高校领导制度。以国家建构理论与大学治理理论交叉形成的“国家—社会”的理论模型作为分析工具,通过对我国高校领导制度变迁的特征和历史经验的总结,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新时代我国高校将在未来进入并长期处在“强国家—强社会”的模式之中,高校应顺应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把制度的建设和革新工作聚焦于国家和高校的治理现代化之上。  相似文献   

19.
政府和社会力量作为高校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高校治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了让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充分参与高校治理,形成“政府一高校一社会”多元共治的格局,应实现高校治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高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交流机制,健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规则,同时社会力量也要转变认识,增强参与意识,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大学治理与传统自上而下的大学管理不同,其涉及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力配置。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是高校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内生力。教师参与现代大学治理是实现大学治理高效化与科学化的保障、是提升高校组织氛围的诉求、是教师自我实现与专业化的需要。当前在现代大学治理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诸如多元主体理念误区、权力失衡导致的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层次与深度较弱、制度权力中教师参与治理的弱化等问题。在未来大学治理的发展中,应该通过在治理背景下提升教师参与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科学定位权力,通过协调结构的设置实现学术与行政权力互动等方面的建设来实现现代大学治理向良性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