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自省是我国儒家圣贤所倡导的修身方法,是道德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养成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必须要加强自省的培养,而加强自省培养的重要途径主要有:提高对自省价值的正确认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和提供增进自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省、慎独是儒家提出的重要修身方法,几千年来对人们修身齐性,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今天仍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培育高尚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新闻工作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的养成都与自省、慎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943名一、二年级大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损人利己”、“不诚信”、“破坏环境”和“自私冷漠”等由高到低依次是大学认为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依次最能激发他们自省的不道德行为;“主动助人”、“孝敬父母”由高到低依次是大学生认为道德高尚的行为,也是最能激发大学生道德自省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4.
道德自省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是自我德育的主要心理手段,最终服务于道德人格的形成。道德自省的四大决定因素(道德自我意识、道德知识、道德目标、道德情感)对于发挥道德自省的潜能,提高自省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促使个体频繁、有效的进行道德自省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倩倩 《文教资料》2010,(36):136-137
求荣避辱是追求崇高道德人格的积极行动。求荣避辱的具体实现途径是从"化道为德"的思路出发,个人通过反思、体验、领悟,获得有关荣辱的知识,消化吸收积极道德因素;从规范养成的思路出发,通过规范、制度、考核等外部措施,促进荣辱规范的养成和遵守;通过慎独、审思、责己,形成道德人格,进而达到完善德性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论自省     
自省具有双重源头:道德感情——或道德志向——和道德智慧。因此,一个人要做到经常且深刻的自省,一方面,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树立诸如"美德乃是每个人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必须扩充和强大"做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道德欲望、道德感情和道德志向,立志做一个君子、仁人乃至圣人。  相似文献   

7.
道德人格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力量,体现出人格的整体和谐。道德人格的整体性体现为道德行为的整体性和道德环境整体性的统一。这种整体性表现为一种向道德共同体的回归,而道德共同体则为道德人格提供一种价值推力。要实现道德人格与道德共同体共荣互生,必须建立良性的道德环境机制和行为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行政主体及公务员的行政行为选择需要行政道德的规制,而行政道德的规制功能根本在于约束行政主体及公务员的行政行为选择。同时,它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具有示范和影响的功能,对整个国家行政管理还具有维系的功能。行政道德规制功能实现的主要方式为行政义务、行政良心、行政价值目标,其根本途径则是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学角度对道德及其实现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道德不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获取。它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与传统社会不同,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实现机制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异,从而导致道德失范。因此,应借助于市场机制,建立一个将道德水准、市场竞争能力、财产权利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实现机制,以诱导和调节人们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的道德共识日益萎靡,同当代人的道德需要脱节,也因此失去了其在传统社会中的整合作用,现在已无法适合人们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内心的价值多元化,传统道德已难以在人与人之间达成共识,社会出现了“道德共识”困境。在此环境下,为更好地发挥道德的内心约束作用,应该在改进传统“道德共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中国人道德要求的法律,从而实现对人们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期社会生产道德失范现象愈发严重。经济转型压力是社会生产道德失范的直接动因,但其本源却是人们对生产力理论的误读。社会财富的增加是实现社会共富的物质基础。无德生产本身并不是劳动过程,其不能创造社会财富。重构生产道德是实现社会共富的必由之路。国家、企业和学界都要认真思考、探求重构生产道德的理念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道德建设的实现路径应从四大建设入手:社会公德建设,培养出助人为乐的好公民;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好员工;家庭美德建设,培养孝老爱亲的好子女、好父母;个人品德建设,培养品德高尚的道德人。这四大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相互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彼此联动。只要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体人民齐心协力,社会道德建设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3.
确保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最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持师生平等、民主、友善,融洽的关系,是上好每节课的关键。然而,大部分中学生都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枯燥乏味又冗杂,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寓教于乐的内涵以及实施寓教于乐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寓教于乐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现寓教于乐的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道德人格研究是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主题。研究者深入分析了道德人格的含义、发展和神经生物基础,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今后应加强中国的道德人格研究,厘清道德人格的含义并注重道德人格的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道德自律和他律有着不同特点与功能。在我国当前官德建设中,我们既要重视以道德良心为基础的道德自律,又要不断加强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强化道德监督,有效约束政府官员的行为。唯此,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领导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市场经济之特点,从道德的特点说明市场经济的非道德性质,再从人的精神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的进步奠定历史基础,市场经济对人的主体性存在方式的肯定三方,论述市场经济与道德的统一,从而完成“对立统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无视个体主体性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教育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其典型表现为没有能够将有争议的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敏感的价值问题以及教师个人真实的想法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标识这样一个方向:即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道德教育应以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确立为目标,拒斥强制、灌输和惩罚,实现向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转向,使道德教育,进而使整个教育获得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品性与意蕴  相似文献   

18.
包卫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6):127-130
道德人格是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标志着个体道德境界和人品修养的高低,同时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青少年儿童期是人生发展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发现,青少年儿童道德人格及其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道德观念依附性强、道德情感扭曲变形、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脱节、道德人格的某些基本元素缺失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自身等多因素造成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培养与训练、社会环境的整治和优化、家庭良好环境和氛围的创设、个体自律精神和自觉意识的增强等手段,可以克服青少年儿童在道德人格培植过程中的问题,并促进其形成健全道德人格和良好行为。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多样化下道德选择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而道德选择则是人生选择中最基本的选择。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出现多样化的趋势,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何实现多样化下的道德选择成为人们道德生活的重大课题。本文试从道德教育、道德约束、道德评价、道德环境四个方面来阐释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智慧,终身道德学习既十分强调对学习者学习权力的珍视和学习积极性的激励,也非常重视学习者对道德的反思、体验、认同和超越,突出表现为终生性、自主性、反思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本质特征。终身道德学习的实现需要注意凸显学习者的道德主体地位,倡导生活实践的融入支撑,重视网络道德学习的价值引领,强化学校道德教育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