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搭建互动平台深掘广播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大众传播出现了一个重要特征: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不再是单纯被动接受的角色,参与意识开始萌生。受众与媒体互相之间“有来有往”的“互动”趋势日益明显。广播节目制作中直播技术的运用,可使电台与受众做到及时互动,使节目更加具有个性化。一、“互动”是广播  相似文献   

2.
一、广播节目的互动广播节目的互动,是节目进行时的一种状态和形式,它是指受众在收听广播中通过交流手段参与节目内容的互动形式,由此可知,广播的互动性必须有受众参与,节目内容会随受众的参与而改变,与电视媒体在互动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广播媒体与电脑网络,语言信箱等电子媒体的节目运作中,互动的牵动中可以看出“互动式”节目同以往的双向交流,多变参与节目有着显著不同。一是双方不在同一个广播现场,有的在场外,有的在场内。二是场外交流,沟通借助于一定的现代传播工具或者手段,将广播节目的服务质量推向了一个新的境地,一批又一批的受众,重新聚拢在了广播媒体周围,传播者和受众者互相牵引,使得信息传播更具有贴近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积极开展“两会”网上互动,有线无线全面应用,论坛博客全线出击,成为察民意、聚民声、集民智的网上平台。伴随着浓浓春意,互联网上民意涌动,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为党和政府工作建言献策,传递对党和政府的理解支持,表达战胜危机、克服困难的信心。网络互动让普通网民走近了“两会”,也让“两会”更加贴近网民,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网络报道的一大亮点,互联网再次彰显出其独特魅力和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两会”报道是各级党报的规定动作,也是一年报道的重大战役之一。如何让“两会”报道更可读、可亲、可感,对读者更具有亲和力,是一个值得努力探索的课题。我们认为,除了在内容上做到准确、及时、全面,更加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外,在报道形式上,注重与读者、代表委员和网民的互动,是增强“两会”报道亲和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省级广播传媒面对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农民,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的互动,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两者互动的主、次关系,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互动的频度加大,互动的过程加快,两者的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关系、形式、内容的变化1.互动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随着广播频率专业化,广播由“广”播到“窄”播,由“大众化”到“小众化”,一改广播传统的播出模式,而是注重听众的需求规划节目,树立听众导向节目观,使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的主次发生了变化。现在,农村受众…  相似文献   

6.
今年,《杭州日报》在派出记者报道全国“两会”时,与新华社浙江分社“联动合作”,使“两会”报道更具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影响力。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通过网络在线谈版,确定主题, 与读者互动,使“两会”报道内容与杭州本地挂起钩来。后期“组合式”版块包装,吸引读者眼球,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果。“联动合作”:报道机制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动”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也是事物显示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新闻报道中的“动”,既体现记者的思维是否活跃、敏捷,也反映记者观察分析事物的视角是否独特、是否具有穿透力,同时也反映新闻媒体是否能够牵动读者、链接杜会、影响受众,以及新闻报道、媒体版面是否群活、可读、吸引人、因此,各大新闻媒体在每年报道“两会”的激战中,追求“互动’理念,采用‘互动’、“联动”的方法,充分、全面地报道代表、委员和普通百姓对“两会”的意见和建议,生动、形象地展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精神风貌。而今年“两会”报道中的“互动”,体…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这样的传播背景下,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要求更加突出,过去单纯由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电视等各媒体都在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吸引受众,由于广播声音的即时同步效应,广播与听众可以实现即时参与,传者和受者之间得以近距离的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互动让广播更生动,为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一、互动,带来了更多的听众过去我们办广播的形式主要是“我播你听”,这样的结果我们离听众越来越远,渐渐的失去了听众,尤其是面对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广播…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信业的发展,技术手段的革新,尤其是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互动广播逐渐成为现代广播的主要手段之一,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所谓互动传播,是指传媒与受众之间互动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种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10.
徐蓉 《声屏世界》2006,(3):56-57
省级广播传媒面对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农民,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的互动,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两者互动的主、次关系,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互动的频度加大,互动的过程加快,两者的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关系、形式、内容的变化互动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过去省级广播传媒是单向传播,我播你听,我播什么,你听什么,省级广播传媒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是互动的主要方面,农村受众作为信息的接受者,是互动的次要方面。而现在,频率专业化之后,广播由“广”播到“窄”播,由“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朱惠民 《声屏世界》2008,(12):42-43
全国“两会”报道因其规格高、规模大,历来为全国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和全国受众所看重。如何使全国“两会”报道出彩,这是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如何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抓独家新闻,更是难上加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涛、赵雪花采制的广播特写《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取材于2006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从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参评的31篇广播消息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唯一的广播消息一等奖。笔者多次从网上收听这一广播特写,觉得有四大特色值得两会报道者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孟黎 《中国广播》2004,(11):33-34
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具影响力的部分。它一般包括一级党委、政府重要的政治活动(如“两会”)、成就报道、改革报道、抗灾、战事报道、典型报道、科技报道、金融报道等影响巨大、意义深远、牵涉面广的战役性报道。深度报道是提升广播影响力的极好手段,而思维定式的嬗变,或者说变式思维的采用是报道中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电视台每年都会对地方的两会召开进行大量的集中报道,主要采用时政报道的方式,内容过于形式化,解读方式不适舍普通百姓,所以报道往往关注度不高,影响力小,无法取得相应的宣传效果。针对于此,辽阳电视台大胆创新,采取跳出两会的报道方式,尝试“变时政报道为民生报道”的新形式,通过“把两会政策解读为衣食住行”、“微观入手宏观把握”的手段,生动形象的贴近性报道让老百姓从切身利益上了解两会,认同两会,真正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老百姓与代表互动,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今年的两会宣传除了常规程序性报道之外,结合台内外资源,开拓两会报道的新模式,全台13套广播频率和以中国广播网、手机中广网、央广视讯为依托的新媒体,综合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手段,对两会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报道,彰显了中央电台作为国家电台的权威性,中央电台所属各类媒体也各亮精彩,进一步拓展了社会影响力,赢得了各级领导、两会代表委员、媒体同行及广大听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台湾青年一代已成为改变台湾政治版图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提升对台广播节目在青年受众中的影响力是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伴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成为青年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对台广播必须重视借力新媒体,以提升其在台湾青年受众当中的影响力。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除了要提供更加务实、服务性更强的节目内容之外,还要给青年用户创造充分交流互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互动作为主持意识的重要元素,节目主持的“亮点”,是增添节目生气和提升传播效应的原动力。如何提升互劝意识,增强互劝效应是值得广播媒体人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其他媒体对广播的冲击、广播受众的需求以及广播节目主持中的情感交流,论述了互动在广播节目主持中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广播节目主持中互劝的多种形式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考察了当前广播媒介新型传受互动理念的建构,包括以下内容:广播的互动传播模式体现为传者间、受众间、多媒体受众间的综合互动;广播的传播路径呈现为传统模式与新媒体模式融合的多元化发展;广播传受互动理念,不仅体现在应用新媒体技术促进互动形态的多样化,也体现在基于网络、线下圈子、用户自制内容等三条宏观路径上的最优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张超 《视听界》2010,(6):44-45
互动是广播的魅力所在,但很多电台却片面追求创新或将互动片面商业化,使广播的这一优势没有充分地发挥。在新媒体时代,强烈的参与意识是受众的新特点,这也是广播与变化的受众的切合点。互动既是形式也是内容,本文中作者提出了改造广播互动现状的具体对策,增强广播的互动功能是广播复兴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刘勇 《青年记者》2004,(11):45-45
互动是时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传媒语汇”。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闻传媒,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势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基于此,新闻有奖问答,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根据节目内容为受众出题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看点”,刺激受众接触媒介的欲望。然而,选择什么样的传播内容进行互动,却被许多媒体所忽略,事实上,这些“细节”往往彰显了传媒的品格。前些日子,央视四套在报道俄罗  相似文献   

20.
陈冉 《中国广播》2012,(6):26-29
进入21世纪,以数字、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广播中普遍应用,新的制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为两岸广播互动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开启了新的思路,两岸广播合作有了全新的互动形态。两岸关系的发展,离不开两岸传媒的积极互动。两岸广播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两岸形象的完整塑造和真实构建。两岸广播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中,亦直接或间接地扩大了两岸的“共同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