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综合课程的含义及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综合课程的含义   在有关综合课程概念的探讨中,至少有三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一是综合课程与整合课程的概念之争;二是综合课程本身的定义;三是综合课程与综合课的区别。   1关于综合课程与整合课程。汉语中,部分合成为整体常有三种表达方式,即综合、整合和融合。一般意义上的综合是指“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①因此,综合绝不仅仅指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要求的是一种全新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法,也即从结构和功能上达到综合,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上的综合”。②   整合原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指的是各…  相似文献   

2.
杨北平 《职业技术》2006,(14):24-24
课程观即课程观念或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哲学观、教育观以及心理学、社会学、技术学等方面的认识,所形成的关于课程的基本观点和一般看法,它是课程开发和管理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课程观是课程的灵魂,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看法。新课程背景下人们对课程本质、课程内容、课程学习方式、课程目标和课程主体都有了全新的看法。新的课程观要求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教师、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等以新的面孔呈现。  相似文献   

4.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引发了关于课程问题的世界性讨论,引起了当代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的巨大变化,并给我国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正在发展中的具有强烈批判性和反传统色彩的理论框架,它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后现代课程观涉及的内容极广,本文仅从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对其予以评析,提出若干疑问,并阐明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综合课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设想是: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根据现有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具体情况,设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并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同时,从小学三年级起至高中三年级,在各年级设置“综合实践课”。这种课程设置,旨在从总体上改变单一“学科课程”编制,克服分科课程的缺陷,适当减少学科门类,增加课程的综合和学生实践的机会。这里拟就初中阶段“以综合为主的课程”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行设计的反映本地特色的个性化课程,但是,校本课程开发也要遵循共同的基本原则。本文从过程性、开放性、共生性和发展性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课程设置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基础和核心。2002年,我们通过对河北省37所中等职业学校15个大类132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的调研,分析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所反映出的结构不合理、教学管理不规范、课程安排随意性强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看法,以促进职业学校健康发展。一、课程设置情况1.德育和文化基础课程设置情况。一是132个专业中语文、数学、英语和体育四门基础课程开设率均为100%,其中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课程总课时数达到大纲要求的分别为86.4%、75.8%和78%;二是不重视德育和计…  相似文献   

8.
更新课程观念 搞好课程改革(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观念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基本认识、工作方针和原则,它指导人们的课程实践活动和课程改革,通常包括什么是课程,以及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形式、媒体、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回顾20世纪的课程改革历程,不难发现,关于课程的许多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学校在认识、理解、实施课程及课程方案的过程中,树立整合课程现至关重要。这既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又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我们的具体策略是:优化课程结构;创新四类校本课程;广泛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加大群众性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高师教育科学课程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师教育科学课程存在着结构比例偏低,门类单一,内容陈旧、空泛,实践环节松散、低效等问题。因此,要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和师范生的职业专门化程度,应从四个方面对教育科学课程进行改革:一是深化传统理论课程;二是设置开放课程;三是拓展操作课程;四是整合实践课程,同时开发自助性课。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而课程集中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所以,我们必须从科教兴国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课程观与职业教育课程观之比较■杨武星所谓课程观,就是人们依据一定的哲学观、教育观,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科学学、技术学等方面的认识,所形成的关于课程的基本观点和一般看法。即关于什么是最好的课程,如何处理课程领域诸关系的看法。它是进行课程开发和管...  相似文献   

13.
知识观是指人们关于知识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认识,是关于知识的集合观念。成人教育课程因其实施对象的丰富特殊性,对知识观就有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知识,知识观以及知识观与成人教育课程关系的梳理,试图从受教者的视角对课程中的知识重新认识和定位,以促进其对成人教育课程的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研究型课程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但反思实践,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因此,为促进研究型课程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在课程实践中需要澄清以下问题:研究型课程的本质属性:经验建构;“研究”的价值追求:复归儿童本性;研究型课程的开发原则:‘坚持规范性、突出校本性;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取向:师生缔造;研究型课程的评价方式:全程、多元、欣赏。  相似文献   

15.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是两种影响较大的课程模式,各有其优缺点。我国长期以来以学科课程为主,并受其影响。找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最佳结合点,发挥和利用二的优势,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方向。其最佳结合点具体表现在:学校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应充分体现综合性和主体性;课程内容要现代化、生活化和信息化;在基础教育课程中适当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积极开展潜课程等。  相似文献   

16.
幼教课程改革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有幼教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幼教课程改革的方案、内容、历史等,而对于幼教课程改革本身的一些重大问题研究不够。这主要表现在:对于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缺乏全面思考,缺乏更为宽广的理论基础。基本依靠儿童发展心理学;没有在社会一政治、文化的层面思考和设计幼教课程改革;缺乏明确的幼教课程标准;缺少对课程改革过程和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课程研究在中国大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课程研究在不懈的探索中,从依附走向了独立。深化了旧有的研究路向,开辟了新兴的研究格局;探讨并构建了课程理论体系,重建了课程概念,拓展了课程研究范畴;密切了与课程实践的关系;集中探索了课程现代化、课程改革、课程形态、课程研究方法论、课程实验等问题,取得了课程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大陆课程研究将在自我批判和检讨中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多种要素、多种成分、多种部分组成的,学校课程内部各要素、成分、部分之间有规律的组织形式就是课程的结构。课程结构是课程的命脉和框架蓝图,决定着课程体系的功能,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为了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努力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基本型与拓展型结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结合,分科和综合结合,共同必修、部分必修和选修结合的课程体系;为多维度、多样化课程目标的实现建立可靠的课程结构保证。这就要求树立下列观念:  相似文献   

19.
热点问题探讨 正确认识课程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课程改革被提到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日程。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政策的认同感低、课程执行者的“知”“行”能力不强而在实践中产生了执行偏差、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不足、乃至课程制度上也存在着变革的要求。这些问题的改变与解决,从根本上需要增强课程执行力。课程执行力是一个国家在影响课程的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保证课程政策目标实现的有效力,即各方面因素发挥同向的积极作用来保证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有效程度。其中,课程权力的分享与共有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前提;课程执行者“知”“行”能力的提高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核心;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基础;课程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