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翻译生态学有着学科交叉的特色,其需要将相关生态学方式与观点应用到翻译学中,这样不仅可以对传统的翻译理论进行创新,而且可以通过生态学理论逻辑来证明与肯定译者的能力。但由于目前翻译生态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发挥经常会受到各种隐私的制约,译者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因此,相关人员需要深入分析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策略,有效保证译者的主体地位。本文就翻译生态学中译者内涵进行分析,探讨翻译生态学视角下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从而促进翻译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最近50年中,西方翻译理论呈现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中国学者在借鉴生态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也创造性地提出了翻译生态学,对译学研究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生态学中的生物节律给予译者关注自身及翻译节律的启示,限制性因子定律对翻译团体乃至翻译生态系统的发展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耐性定律和最适度原说明翻译时“度”的把握尤为重要,边缘效应印证了当前译学研究的跨学科性质,花盆效应则给予翻译学科建设以巨大的指导。通过这些定律与翻译不同层面的关系,解决当前翻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从翻译生态学中汲取有益的启示,并最终促进译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光霞  王文铃 《海外英语》2012,(11):160-161
翻译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通过运用翻译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即限定因子定律,并把这一定律运用于分析汽车广告语翻译的各种生态限定因子,而经济效益、创意性能、美感体验、文化适宜就是汽车广告语翻译中的限定因子。文中通过了解这些限定因子之后,从而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来更好地指导汽车广告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生态翻译学视野下,以美剧Desperate Housewives的字幕翻译为研究个例,对比分析央视组和字幕组在不同翻译生态环境中主体性的体现,指出译者的主体作用受到翻译生态环境的限制,体现为对生态要素的适应与选择。我们提出,翻译生态学的"译者中心"指翻译生态系统中译事的"中心",并非生态系统的中心。译者的翻译行为是基于生态学基本原理的、受制于生态要素的主体性生态行为。这是"译者中心"的翻译生态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食品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和学者开始关注食品广告及其翻译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语言价值.翻译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翻译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关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新兴的边缘学科.本文介绍了翻译生态学及其限制因子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食品广告语翻译的实例,以期望从新的视觉角度对食品广告语的翻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翻译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理论,在国内外发展迅速,现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试图借鉴翻译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将翻译教学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系统,以此研究学生、教师与翻译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对教师这一"分解者"角色进行剖析,以便更好地指导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7.
翻译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它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对翻译进行新的解读.如果翻译教学长期局限在半封闭的传统体系中,会产生负面的“花盆效应”.文章以翻译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之一——花盆效应为研究对象,审视当前中国翻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探讨教学体制中制约翻译人才培养的因素,寻求翻译教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姜璇 《宜春学院学报》2013,(10):134-136
尧斯(Hans Robert Jauss)和伊瑟尔(Iser)创立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理论,该理论重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实现了西方文论从传统的“作者中心”向“读者中心”的转变.在接受理论视角下,翻译是在原文本,译者以及读者间进行的动态互动交流过程.本文将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体现,以及其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翻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翻译。把生态意识渗透到翻译的每个环节,研究翻译生态学及其可持续发展,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态意识,为控制生态平衡,达到自然协调而采取积极的对策,促使自然、社会和包括翻译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翻译生态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的研究必然与其他分支学科交叉、联系。因此,翻译生态学及其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研究"人与生物圈"这个全球性的大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翻译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似性的比较与探究.确定了翻译生态系统与译者主体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以葛浩文的英译本《生死疲劳》为例,通过葛氏在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合理使用,探究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同时,翻译生态学理论与文学作品翻译的“联姻”,将为译者们译介文学作品提供新思路,为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坛以及促进各民族的文化和谐共存提供了指导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舞者,还是舞?——论女性主义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性形象谱系、女性构成性、女性阅读策略等方面来讨论译者的主体性.可以发现,在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的主体性,亦如男性与女性关系的构成.没有他者的参与,其主体是不存在的.只有通过自身外在性的他者才能辨认出主体的踪迹。  相似文献   

12.
主体和客体是一对哲学术语。主体是参加社会实践的人,客体是主体指向、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哲学对主、客体关系的描写适合对翻译主、客体的描写。翻译主体是从事翻译活动的人,即译者;而翻译客体是译者指向、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利用哲学观点,探讨翻译主、客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关系,旨在使译者准确地把握翻译客体的多雏性,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翻译主、客体达到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把原文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翻译出来,还要保证原文与译文在文白程度、语体风格等方面保持一致,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达到语域三个层次上的对等,即:语场对等、语式对等和语旨对等。从这三个层次探讨了翻译中的语域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已经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而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又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再创造,互文性理论在翻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译者的角色,文本意义和跨文化互文三方面探讨,可以看出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特殊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叛逆”在解构主义的翻译观中,是独具研究价值的课题。现代翻译研究把关注的焦点从原文作者转向译者、接受者和接受环境。本文即把整个翻译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分别讨论了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接受者与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并讨论了创造性叛逆的具体表现形式覆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吴萍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1):80-82,70
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既要以原作者的视角,又要以读者的视角,还要以创造者的视角来再现与传达原作。本文拟就文学作品的翻译,探讨译者对原作者的忠实,译者对译文读者的负责及译者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叛逆”在解构主义的翻译观中,是独具研究价值的课题。现代翻译研究把关注的焦点从原文作者转向译者、接受者和接受环境。本文即把整个翻译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分别讨论了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接受者与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并讨论了创造性叛逆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汪田田 《海外英语》2012,(5):166-168,189
在对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既是原作的接受者,又是译文的创造者。译者的价值评判标准、文化修养、生活阅历、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等客观原因会影响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和翻译。该文从译者角度出发,介绍"创造性叛逆"这一命题,研究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试图证明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与"忠实文本"翻译原则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伦理价值视角对美国成长小说《巧克力战争》中主人公杰瑞在伪善的教育体制和校园暴力下,对道德标准和抗恶的勇气做出解读,并就生活在美国价值观崩溃时期青少年的人格塑造、自我与社会、向善与伪善、个体与团体等方面的伦理价值观进行客观地评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青少年的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诗歌翻译,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研究方向,被视为文学翻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家都就其性质、标准、方法、技巧等方面对诗歌翻译进行了研究和论证,然而,作为翻译活动主体之一的译者,却是近年来才引起译界重视。译者的主体性对整个翻译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译者主体性研究正在探索中的课题,本文试从诗歌翻译这个跨文化活动中来探究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