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的指导在教学中起着全方位的制约、影响作用,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启发、指导,必须抓好“导”这一环节,要“导之以疑”、“导之以法”、“导之以美”。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使之乐学、爱学、会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由“讲师”变成“导师”,使“课堂”变为“学堂”,这成为英语课堂是否高效的关键.英语教学是以语言交际为目的的,因此,我们提出了“导引学习法”,即以“情境导趣,问题导思,活动导学,过程导法”为指导,构建“导思-导学-导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施之以爱导之以行──谈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教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教风的内涵及其作用,分析了教风对于研究生指导工作的特殊意义,阐明了研究生指导教师教风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学识”和“教风”是指导教师的“立教之本”,“施之以爱”、“导之以行”则是教风中贯串始终的两条主线  相似文献   

4.
钱梦龙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老师的语文导读法是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思想指导下进行教学的。“教师着眼于‘导’,且导之有方;学生致力于‘读’,并读得其法;这就使得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语文导读法在继承了我国传统教育中“循循善诱”、“不愤不  相似文献   

5.
李焱 《四川教育》2020,(5):73-76,78
课堂是师生一段愉快的旅行,是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同频共振、联动共生而弹奏出的一曲交响乐。以问题导入和学生自学为主的“学本课堂”,与我一直倡导的“语文教育是启发,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二十多年来,本着“以人为本、以学为基”的初心,我踏上了“导学自如,和美共生”的教育之旅。在课堂场域中,“导”与“学”构筑起了一个立体交叉的课堂教学生态。这里的“导”不只有“引导”“指导”“辅导”之意,还有“督导”之味。“导”是教师角色使然,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性,更是超越了“教师知识讲授”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浅谈教师“教书育人”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应采取的方法是:“晓之以理”法、“教之以严”法、“动之以情”法、“导之以行”法、“授之以渔”法、“示之以范”法。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说 :“学生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 ;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 ,乃为教学之成功。”要让学生自能读书 ,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法导学 ,突出一个“导”字。“导”是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和认知水平的限制 ,他们要把知识真正学到手 ,掌握学习方法 ,还离不开教师的“导”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发现新知识的过程 ,所以课堂上应该强调“导”。一、导之善问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题 ,是“导”的首…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展开学习和探究,学生又如何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和自主探究呢?将“四导”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在导入、导学、导探和导析的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一、“四导”教学模式概述以培养化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突出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提出导入、导学、导探和导析的四导教学模式,导入是教师将社会生活生产情境作为导入素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相似文献   

9.
“导练”教学模式指的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时间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并使之转化为能力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导”与“练”是并列关系。“导”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起指导作用,是教师用恰当语言或借助多种教育媒体,引导、诱导和疏导学生学习知识、学会技能、开发思维的过程。“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各种积极、主动、有效的操作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远程教学中的“导练”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学法指导”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一种教学模式 ,对于教师而言 ,中心词是“指导” ,难点也在“指导”。“导”与“学”是一对矛盾 ,但又是辩证统一的。导是为了学而存在 ,如果纯粹是教师讲授 ,学生就谈不上学了 ,他就只是听和记 ;如果纯粹是学生自学 ,教师也不存在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情境不同 ,师之导与生之学都会有不同的需要与表现 ,所以要讲究指导的形式、指导的策略、指导的课型。总的原则是 :教师心中要以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学法为目的 ,来具体考虑何时、何情境、何方式、用何课型加以指导。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有目的…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课程改革后,语文教师应该把功夫花在“导”上,以“精导”、“巧导”、“妙导”等方法,真正把语文课从过去教师主讲的“讲堂”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学堂”。  相似文献   

12.
<正>“学导课堂”是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一类课堂形态。它倡导先学后导,以学定教,循学而导,将教师的讲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堂。“学导式”课堂虽以学生的“学”为先,但是教师的“导”绝不可小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摒弃灌输知识的手段,在“导”学上多下功夫,探寻“导”的时机和方法策略,应“学”之需求而“导”,循“学”之情况而“导”,真正让学生的学习产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积极发挥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改中能否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意义。如果导之无力、导之无序、导之乏味,就会变传统的“满堂灌”为现代版的“满堂乱”。课改中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应谨防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或教师的不作为、少作为。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且能明确“导”的方向,讲究“导”的质量,提高“导”的艺术,注重“导”的方面,讲究“导”的质量,提高“导”的艺术,注重“导”的效果,扭转学生被…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老师自始至终不要多讲,而致力于导,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致力于“导”,以服务于学生的“学”。1.导学,即指导与培养学生自己学。导学要求教师依据学习目标,安排一定时间由学生先行自学。教师可以把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设计成各种形式,如问题式、表格式、示意图式等等。比如,在教学《黄河象》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先提出这样的问题:“科学家的假想合理吗?”然后引导学生从课…  相似文献   

15.
要真正让语文课堂教学从过去的讲堂变为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导航人,引导、指导、诱导,导方法、导技能、导规律。“主体型”课堂教学结构,即:“设疑——自学——讨论——指导——质疑”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以问答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其对自己所负有的职责似乎不必强调,然而面对研究生教育之现状,又确有必要“追问”导师之“责”——尤其对年轻的导师来说,明确导师之职责尤有必要。当然,研究生“导师”和一般公共课老师皆担负“教学”之职能,然而“导师”和一般教师之区别主要集中于一个“导”字上。当然,普通教师对学生亦有指导之义务,然而作为导师之“导”尤其具有优先陛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观点,简而言之,即“教是为了不教。”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教学境界,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对此,叶圣陶如是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换而言之,要实现不要教的目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引导与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以达到让学生自学的目的,贴近“教为了不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帖征 《青海教育》2005,(3):16-17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发挥“导”的作用。教学中的“导”指的是“导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引导、诱导、倡导、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果没有教师的“导”,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将成为无系统、无目的的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没有“导”,就没有真正的“学”;不落脚于学生的“学会”,教师的“导”就毫无意义,授之以渔的理想境界当然是学生会学、爱学、乐学。  相似文献   

20.
导得巧,学得就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在“导”上下功夫,研究“导”的艺术和运用技巧,必须着眼于诱导,着力于引导,着手于指导,着重于疏导,真正做到引导、指导、疏导、诱导并举,最后达到因势利导。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导,尤其是导越(导人)、导读和导议的运用。“导”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遥控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