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以往在指导学生写想像性的作文时,我总是创设想像的情境或给一个想像的触发点(如“二十年后的我”、“克隆自己”、续写、故事新编等),训练学生将想到的合理组合,写成一篇习作。可一次想像作文的指导改变了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四、课程改革中的作文教学(一)转变观念1.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不同学段对作文有不同称谓。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七至九年级叫“写作”。“写话”和“习作”的提法,表明小学阶段的作文是练笔,练习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这样提,有意降低难度,使教师打破作文的神秘感,使学生打消畏难情绪,克服作文要“作”的心理障碍。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由不怕作文到爱写作文,靠兴趣吸引,靠自信提供动力。因此,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  相似文献   

3.
学生写作的最大苦衷就是感到“无话可写”“无从下笔”。指导学生作文,根本途径是启发思维、激活想像、开拓学生思路。学生的想像一旦被激活,作文的思路就会开阔,文思就会敏捷。作文教学中学生想像力的培养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作文难”问题.提出让“想像作文”走进课堂。教师要在作文命题上多下功夫.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想像”。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创新与想像又像一对孪生姐妹,二者不可分隔。有人把想像比做思维的翅膀,可以说没有想像也就没有创新,没有创造。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的主渠道,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方面。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想像能力的培养。一、确立想像意识我们所认为的想像意识是指在作文教学中,以想像为纽带,使想像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应该说,想像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是极其重要的,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嫉恶如仇的花和尚,智慧…  相似文献   

6.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不仅仅是作文课的事。教师必须明确作文的源泉在生活,作文的基础在阅读,作文的成功在大量的练习。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整合,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打开生活的“门”。要在作文教学中充实学生的生活,通过观察生活沉淀生活材料,积蓄学生语言;丰富学生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生活体验。二是搭建读写的“桥”。“读”与“写”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教师可以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入手,让学生领悟作文常识,领会写作技巧,积蓄规范语言,在阅读中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三是拓宽练笔的“道”。主要从紧扣单元习作、加强小练笔练习、进行仿写训练三个方面进行。若能将以上有机融合,并持之以恒的反复实践,学生的写作就会得心应手,作文水平就会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不仅仅是作文课的事。教师必须明确作文的源泉在生活,作文的基础在阅读,作文的成功在大量的练习。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整合,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打开生活的“门”。要在作文教学中充实学生的生活,通过观察生活沉淀生活材料,积蓄学生语言;丰富学生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生活体验。二是搭建读写的“桥”。“读”与“写”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教师可以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入手,让学生领悟作文常识,领会写作技巧,积蓄规范语言,在阅读中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三是拓宽练笔的“道”。主要从紧扣单元习作、加强小练笔练习、进行仿写训练三个方面进行。若能将以上有机融合,并持之以恒的反复实践,学生的写作就会得心应手,作文水平就会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并明确中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要求我们“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建议“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想像作文的训练。想像作文更能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化表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肖丽华 《湖南教育》2002,(19):53-53
通过想像作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由此可知,想像是创新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破旧的书本,我问:“假如你是这本书,你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请看一篇作文《救救我吧,小主人》。”在习作中,让学生发挥想像力。例如,学生写道:每当小主人陷入沉思时,我又成了他的“快乐园”。他拿着笔,闭着眼,嘴里叽哩咕噜的,在我的身上乱涂乱画,把我画得像丑八戒;一…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评改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环节如果把握不好,很难想像作文教学会有好的效果。面对老师笼统机械的评语学生非但不能提高写作水平,反而越来越惧怕作文了。是啊,学生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憋出一篇文章来,却让老师画了一大堆红杠杠,批了些“语言不够简洁”、“中心不突出”之类的评语,一次是这样,下一次还是这样,学生的劳动成果得不到认可,学生的自信心受打击,他们对作文哪能不怕?新课标针对写作评价提出“应重视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取各种评价方式”。在这些新的写作评价观念的指导下,我在作文评改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像”,要“写想像中的事物”,要“写想像作文”。翻阅学生的习作.我们发现有一个通病——模式化.而且相当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像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像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已学词语作文。给出一组词语,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已有的经验,联缀成文。如让学生运用“田野、碧绿、树木、山峦、溪流”等词语写一个作文片断。或者,教师顺拈两个词语,让学生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关系,进一步扩充为文。如让学生在“天空”与“茶”之间建立关系,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即由天空联想到天空下面的土地,由土地联想到土地上有水,这样一直联想到茶。看图作文。给学生提供一幅画或一组画,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像,领会那一幅或数幅有联系的图画的内容,然后再将图画语言转为文字。听音乐作文。给学生提供一段音乐,…  相似文献   

13.
想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想像力特别丰富。儿童时期是培养想像力的黄金时期。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想像作文,要求我们“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想像作文给儿童的思维空间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想像作文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变,口头语言是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掌握的,儿童在入学时大多数能叙述一件完整的事情,并不是只能说一句话。这一时期,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求知欲强,既具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想像思维,正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时期。根据儿童这一特点,我们以小学低段学生为研究对象,将“作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推动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一、“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涵义“作文先导式教学”,是以“作文”为教学载体,以表达与交流为操作平…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创造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语文教学中所用的教学内容都与培养学生创造力有关,尤其是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学能力,还能在练习中激发灵感,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小学生构思作文的过程本身便是一种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培养平和的习作心态只有在心情舒畅、平和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想像才能丰富。怎样让学生心情舒畅地习作呢?树立“小课堂”与“大作文”观念。习作课是作文教学的主阵地,但一味地把眼光盯在小小的课堂上,只传授写作技巧,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学生即使知道怎么写,也终因生活单调或语言贫乏而无从下笔。久之,学生会产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要树立“大作文”观,立足课堂,延伸课外。一方面,要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扩大阅读面,增加间接的生活积累。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呼唤改革,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写作冲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标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人物刻画等方面进行创新,启发学生运用联想和想像进行创新作文。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小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综合练习,是衡量其语言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反映客观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以培养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更是学生作为主观能动地认识世界、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的练习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可以从如下“五文”入手。  相似文献   

19.
本学期的作文教学,我们组织五年级学生进行了“什么是幸福”、“感悟诚信”、“选择坚强”等专题作文练习的尝试。这种专题作文练习的具体操作过程是:一、接近阅读在学生明确这一次作文练习的中心话题之后,以“活页文选”的方式供给学生四五篇精短美文,让学生在课余自主阅读。(自主阅读的时间一般为一周)“接近”,指的是这些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精神需要。选文的意蕴内涵相同,内容各异,但都是学生熟悉的人和事,其间有许多学生自身生活的影子。二、讨论生活待学生自主阅读,有所涵泳之后,采用课堂对话交流的方式,要求学…  相似文献   

20.
“空白”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概念,指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作品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作文的“空白”是指在写作中未明确或说明的部分和暗示的内容。作文教学的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将“空白”手法运用于科学教学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发散学生的想象,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亦应讲究空白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