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正确认识当前房改形势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正向着住房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加大力度深化改革。当前住房制度改革的关键是住房分配货币化。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是当前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目前,我国高校教职工的住房大多是以实物分配形式获得的,由于住房建设资金都由国家投入,使国家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加上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师资队伍壮大,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仅靠国家力量是很难满足广大高校教职工的住房需求。高校依据本身情况率先建立了“积分”分房办法,很快在全国高校推广,同时积极进行改革:从无偿分…  相似文献   

2.
实行住房货币化为高校住房改革带来生机和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速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为高校教职工住房改革带来生机和活力。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住房货币化1.1 所谓实行高校住房分配货币化,是指高校将住房以实物分配的形式改为货币分配的形式分配给教职工,职工根据自己所喜欢的地点、面积、房屋套型结构等等到房产交易市场购买住房,获得其房屋所有权。国家将以补贴  相似文献   

3.
目前 ,我国的住房制度正处在由福利分房制度向货币化分房制度的过渡期。本文主要从高校住房现状出发 ,对高校停止实物分房 ,实行货币分房 ,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高校的住房现状目前高校教工的住房都是以实物分配形式获得的 ,由于住房建设资金都由国家投入 ,国家财政负担日益加重 ,越来越跟不上日益膨胀的住房需求。高校教职工住房普遍存在“欠帐”过多、多数教职工没有达到相应的住房标准、无房户和困难户数量较大等问题 ,因此我们在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时应考虑这一现状。二、实物分配向货币化分配转化的现实意义住房实现货币化分配 ,加大…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国家房改政策与我校教师的住房状况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和1999年北京市政府关于《北京市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明确指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这标志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已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分房、实物分房进入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化、工资化住房分配新体制阶段。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在京中央国家  相似文献   

5.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教工住房分配新机制,实现住房实物型分配向货币化分配的转化,提高教工家庭解决自住房的能力,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1.住房实物和货币化分配住房分配一般可以分为实物型分配和货币化分配两种。实物型分配形式,对于具有一定规模又有一定历史的高校拥有一定量自管房,可能还是一种过渡性办法,但是,对于没有自管房的院校,解决教工住房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行货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高校教师住房特点和实际情况,依照国家住房制度改革文件精神,针对高校引进人才货币化补偿及住房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以“货币补贴加实物安置”的“双重体制”模式来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本文列举了浙江大学等高校进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实例,通过实践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进而推进了高校住房改革,对高校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人才,推动高校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住房制度改革是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出售公有住房是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城镇、机关单位实行的是“国家包、低租金、福利制、实物分配型”的住房制度。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住房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尖锐,这种住房制度的严重弊端已日益突出,改革势在必行。向职工出售公房是推行住房商品化的基  相似文献   

8.
在1998年6月召开的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建设工作会议上,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通知》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改革住房分配体制,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  相似文献   

9.
目前,住房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高校怎样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以住房分配货币化为基本特征,辅之于多种形式的住房新体制,积极稳妥地解决好教职工的住房问题,这是广大教职工及学校各级领导都十分关切的一个问题。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一些肤浅探讨。1.住房分配货币化是高校房改的主要形式住房的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是房改的核心内容,它决定了住房分配的主要形式,即住房分配的货币化。在汁划经济体制下,住房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福利,以实物的形式分配给教职工的,基本是无偿使用。它的实质是国家和单位对  相似文献   

10.
国家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发布的厅字[2005]8号文中,明确提出建立周转住房制度,并原则上给出了供应对象、面积标准、租金标准及租住年限,为各单位建立周转房制度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把住房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具体地说,住房制度改革作为制度性的改革,就是改革旧的福利制的住房制度,确立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的新体制;新体制的建立过程,就是把住房的建设、分配、交换、消费的福利制的运行过程,转化为市场经济运行过程。房改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住房新体制的建立,加快住房建设,实现住房的商品化,是要逐步实现职工用劳动工资购买或租赁住宅,来解决住房问题。1.改革住房资金分配体制和住房基金运行渠道。这要求把原来的二次分配改为一次分配,把住房积累基金改为住房消费基金;把暗补变为明补,即把目前用于职工建房和修房等大量资金,以补贴和公积金的形式发给职工并逐步进入工资,从而实现住房由实物分配到货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我国城镇住宅分配体制的改革历程,在对当前主要几种住宅分配货币化方案的优缺点加以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货币分房方案的合理性提出设想:住房工资在职工工资中的比例以20%为宜;住房工资的发放应以部分直接发放到职工手中和部分以公积金形式统一交缴与管理相结合,全体职工都有权享受货币分房  相似文献   

13.
住房货币化分配是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变住房实物分配为住房货币化分配,尽快建立住房新制度,逐步向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过渡,最终与市场接轨的一项改革措施。一、认真学习、理解、贯彻政策住房货币化分配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同时与之配套的政策性很强。因此,必须认真学习、理解、贯彻执行,做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住房制度的改革,如何运用市场机制改善和解决高校教职工的住房问题是摆在高校领导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一、实行住房货币化势在必行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文件)的精神,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住房制度改革是国家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要搞好企业的房改工作,尤其是住房分配货币化工作,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房改工作者首先要完整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国家的房改政策,在国家统一房改政策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的实际和特点,对方案精心设计,对工作精心组织,才能稳步推进企业的房改工作,有效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本文结合中石化集团公司房改工作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住房实物分配制是在我国长期存在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职工的工资中没有购房支出的工资含量,国家是住房的唯一供给者,也是住房资金的唯一分配者,职工的住房需求只有靠单位解决。这种分配的不公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单位、不同时期,甚至不同的人的区别是以人的意志  相似文献   

17.
温家宝副总理在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与住宅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城镇住房新制度;加快住房建设,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在国务院1998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这一文件的指导下,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又将跃上一个新台阶,传统的住房观念正在改革进程中逐步转变,由过去的“等国家建、实物分配、住福利房”转变到“自己筹建、国家补贴、个人贷款、自行购房”上来。但由于受长期以来旧的住房观念之影响,随着住房改革的深入,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也会同时产生。因此,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国家、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使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住房实物分配制是在我国长期存在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职工的工资中没有购房支出的工资含量,国家是住房的唯一供给者,也是住房资金的唯一分配者,职工的住房需求只有靠单位解决.这种分配的不公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单位、不同时期,甚至不同的人的区别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9.
如何做好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住房制度从实物分配转向货币化分配,建立新型城镇住房制度的重要举措.从缴交者角度看,只有符合购房等条件时才能使用,否则只有退休时一次性提取,在此之前,其资金实质上被用于帮助其他缴交者满足住房需求,体现内部成员间的互助和互济.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教职工住房困难仍较为严峻,尤其是中青年教职工住房严重不足,已成为影响学校稳定和教职工积极性发挥的突出矛盾之一。”要彻底解决高校教职工住房问题,必须改革现行住房分配体制,实行住房货币形式分配。住房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