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当代全球多元文化背景的冲突下,街头音乐也会随之变得多元。长沙的街头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城市音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基于这种现状,笔者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对街头音乐的历史、定义、特点和意义进行了叙述,并且调查了长沙街头音乐的部分现状,主要探究了为什么长沙街头能形成街头音乐文化,制定出了调查问卷长沙街头音乐现象进行了分类,并且对长沙街头音乐中比较典型的类别进行了分析,以及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街头音乐,以及对长沙街头音乐文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之友》2011,(24):51
3D街头地画源自西方街头文化,英文:3D Street Painting,国内译为:3D街头地画、街头地画、街头立体画、三维街头地画、街头三维地画、城市立体画、城市三维立体画等。3D街头地画的起源在二维平面上模拟三维空间效果一直是人类视觉艺术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自文艺复兴以来,解决该问题成为艺术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文艺复兴及其之后的教堂壁画、天顶画、市政大厅、贵族寓所和别墅都成为极好的  相似文献   

3.
城市近代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长沙作为内陆城市,城市近代化的起步虽然晚于东南沿海各省和一些内陆城市,但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强烈刺激下,湖南由最保守的省份一变而为全国最有生气的省份,城市近代化的发展迅速兴起,呈现出后来居上的发展趋势。在城市近代化的影响之下,长沙都市文化也由保守趋向激进,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推进了长沙近代化的发展进程,尽管其中也有激进和保守的文化较量,但总的发展是激进战胜保守,形成与城市近代化相向而行,互相推进的文化氛围,不断推动着城市社会走向进步。  相似文献   

4.
长沙历史悠久,地名古老。以长沙地名为切入点去探寻近代长沙物质形态文化、城市规划文化、工商经济文化、军事制度文化、政治制度文化和宗教社会意识文化等的历史变迁,从中可以寻找到地名与城市文化的对接点,从而对近代长沙历史文化保护及地名规划提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作为上流社会与底层社会间矛盾冲突最重要的平衡力量和现代社会公共文化最主要的承载者,中产阶层在城市现代社会公共性构建过程中被寄予厚望,但在城市化、郊区化、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的背景下,置身其间的中产阶层渐趋封闭,其城市公共性承载者的身份亦有所褪色,对城市公共文化构建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长沙,人文长沙和活力长沙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长沙的城市文化形象;以城市文化形象为切入点,从大力发展湖湘文化旅游,构建人文支点;积极推广红色旅游,为提升旅游品位,夯实旅游重点;发展会展旅游,打造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充分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塑造城市亮点;等四个文化点为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提出了初步的策划.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名就是一部城市文化史,也是城市居民长期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真实、生动地反映。对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来说,长沙地名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长沙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岳麓山文化     
“直登云麓三千尺,来看长沙百万家。”岳麓山与长沙隔湘江而相望,清幽的山林和喧嚣的城市互为辉映。岳麓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据《南岳记》说:“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因其为南岳之足,所以名岳麓山。全区约八平方公里,天马、凤凰、玉屏诸山拱前,桃花、绿峨、金牛众岭附后,层峦耸翠,峡谷流泉、古木参天,花草溢香,景色诱人。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约在四千六百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生息繁衍了,春秋战国时为楚国重镇,古越族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孕育了本地区的古代文明。秦统一中国,置长沙郡,带来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封吴芮为长沙王,建立长沙国,至今也已有二千一百九十年的历史。秀丽的山水与历史文化名城相得益彰,山水为城市添彩,城市使山水生色。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一代代的人们与岳麓山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在这锦绣之  相似文献   

9.
街球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是一种多元的文化.其中街头篮球活动形式体现了街球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实质,其形式包含了表演性街头篮球、比赛性街头篮球和电子竞技街头篮球.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之友》2011,(12):I0003-I0003
3D街头地画源自西方街头文化.英文:3D Street Painting.国内译为:3D街头地画、街头地画、街头立体画、三维街头地画、街头三维地画、城市立体画、城市三维立体画等。  相似文献   

11.
民国年间,声势浩大、影响颇巨的以语言文字改革为主旨的国语运动,与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教育变革密切相关。作为两大民营出版机构之一,中华书局身与其役,在舆论宣传、出版图书和举办专修学校方面,均做出了实质性的工作,为国语运动的兴盛发展,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主张发动人民群众进行全面抗战,动员广大妇女参与抗战也在任务之列.从妇女运动总方针到边区婚姻法规的颁布施行,中共中央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陕甘宁边区的封建婚姻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改革内容主要涉及婚姻自主,妇女的家庭财产权利和妇女的家庭地位等方面.从陕甘宁边区婚姻制度改革的窗口,能窥探到妇女运动的积极效应,当然也暴露出了战时背景下这一改革的局限.  相似文献   

13.
清末,湖南的出版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长沙的官书局为首,家刻、坊刻等各种形式的出版业纷纷登场,刊刻出版了许多图书,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保存古籍,保护文化遗产,才能保存一个完整的囊括了所有文化层累的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4.
Late 19th-century Germany was shaped by industrialisati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urbanisation. Crises of modernisation resulted in a widespread criticism of civilisation that provided ground for the rise of numerous reform movements in various social contexts. They reacted to crises of their time by questioning established conventions, aiming at an overthrow of everything old in the name of the new and created enormous artistic and intellectual potential. This contribution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two avantgardist streams, the education reform movement and the gymnastics and dance movement, and points out the link that connected modern forms of body education and dance to education reform visions using Hamburg as an example. The willingness to experiment that came with Hamburg’s dedication to radical reform visions was evident not only in the public school system, but also in the emerging arts and culture scene that brought forth new forms of dance and movement.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行政改革正处于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席卷整个世界的过程中,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否适用于中国行政改革成为中国政府官员及国内学者讨论的焦点。文章试从行政生态学视角出发,以中国行政管理改革为背景,剖析中国行政环境特点,对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否适用于中国行政管理改革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以期为中国的行政改革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以报刊为开启民智的工具,采用白话文办报,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前奏。“五四”前后,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等报刊杂志为阵地推行白话文运动,白话文的正宗地位得以确立。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申报》等开展“大众语”运动,20世纪40年代,延安的《解放日报》改版,实行全民办报,白话文运动成果得到巩固与深化。在白话文运动的“三部曲”中,报刊始终充当着语言变革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7.
日本镰仓时期的宗教改革,与日本中世经济政治制度的变革、对宋交流及旧佛教自身的弊端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传统佛教与中国佛教融合而成的镰仓六宗虽未能完全摆脱旧佛教思想的阴霾,却使日本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贵族化"到"民众化"的转换,从而确立起"庶民佛教"这一大众救济的宗教形态。"庶民佛教"不仅大大推动了古代日本佛教的民间普及,同时也促进了旧佛教的改良运动,引导了中世民众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人文课程方案”改革是英国课程改革运动中一个显著的里程碑。所采取的课程实施推广策略,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比较“人文课程方案”,我国的课程改革实施推广策略在培训和实验的整体规划方面体现出一定的优势,但是需要加强人际沟通互动网络和学校文化建设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它是一种外力刺激下的被动型的适应模式.部分晚清重臣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船坚炮利的进入,开始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的近代化进程,揭开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序幕.洋务运动既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摇摇欲坠的清朝封建政权,也包含被迫开放、发愤图强、抵御外侮的意图.他们的近代化意识以及开办的近代化企业,即使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意义.如果说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那么戊戌维新运动则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首次尝试,二者构成中国近代化运动从先进的器物到制度层面的引进以及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变革的总进程.戊戌维新的"变政"、"变法"在推动社会前进和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早期的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自身所进行的近代化变革道路也走向终结.从这一进程来看,历史的辩证法是无情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以封建衙门方式管理大机器生产,只能导致近代企业的破产,没有主权独立就没有实现近代化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后起国家的近代化,其前提必然是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在一个没有完全独立主权的国家,只能成为强权的附庸,也不可能实现近代化.  相似文献   

20.
在辛亥革命时期,湖南因其特殊的历史机缘成为举足轻重的省区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如在国内率先发动的长沙起义、震惊中外的萍浏醴起义、社会广泛参与的湖南保路运动、声势浩大的长沙抢米风潮以及首先响应武昌首义、派遣湘军援鄂等都是辛亥革命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而湘籍志士作为一个群体在整个辛亥革命运动中广泛开展舆论宣传、深入进行组织发动、拥戴和捍卫孙中山的领袖地位以及领导反清武装起义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