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如果经济发展老是停留在低速度,生活水平就很难提高……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政治问题。”1992年,他在南方讲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2002年,江泽…  相似文献   

2.
中学的历史课是一门政治课,我认为这是我们党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所决定的.有人企图把历史课说成只是一门具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性质的课程"是不妥当的.历史课之所以是一门政治思想教育课,有以下几点理由:(一)历史课的主要任务在树立学生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基础.我们知道,历史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揭示人类历史实践的发展过程,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阐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步性及其在人类历史上必然取得胜利,从而培养学生献身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斯大林同志说得对:"有一个科学部门的知识,却是所有一切部门中布尔什维克所必须具备的,这就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社会发展规律、无产阶级革命规律、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共产主义胜利的科学."中学历史教学就能使学生初步的领会这门科学.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对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很有必要来一番讨论。我以为坚持共产主义教育这个方向是不能动摇的。从理论上来说,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作为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的国家必须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建设,这是不能置疑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曾强调指出:“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邓小平也一再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和中心任务便是发展生产力,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有这些,都贯穿了一条主线,即突出社会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经济的性质,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看作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抓住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抓住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一、社会主义本质上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并不停留在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而是要通过公有制的确立更好地解放、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对称现实,并不能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曲折过程也是客观必然。经济活动全球化与经济形态高级化,既为现实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竞争舞台,又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着条件。一切反动阶级都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懈努力,共产党人必须坚定信念,一刻也不能松懈斗志。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的天才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伟大的贡献,这一贡献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在从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时期提在我国面前的一切根本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在这一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理论的探讨和科学的阐明。斯大林同志全面地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物质资料的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法则,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基础。斯大林的新著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的文献。在这一新著中提出了并科学地论证了关於准备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基本先决条件的纲领性的原理,确定了从一种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到另一种更高的经济即共产主义经济根本过渡的道路和规律性。苏联的某些经济学家,将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问题错误地归结为只是生产力发展到相当水平,或者甚至只是创造相当的‘技术基础’的问题。例如,雅罗申柯企图复活反马克思主义的波格丹诺夫——布哈林的‘观念’,他断言:对於过渡到共产主义来说,保证某种神话般的、彷彿把共产主义制度的本质包括无遗的生产力的‘最高科学’组织或‘合理’组织,就足够了。他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的积极作用;正如同斯大林所指出的,本来是生气蓬勃的社会生产,他却弄成了‘片面的和空洞的生产工艺学,即布哈林的“社会组织技术”之类的东西了。’(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区别和联系.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设想的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后进入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是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而是社会主义不成熟、不发达阶段.两者不仅在词义构成上一致.更有内容和含义上的相互联结、相辅相承,同时两者在观察和认识社会主义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含义涵盖面又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
就国民文化领域来说,如果以为现在的整个国民文化就是或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国民文化,这是不时的。这是把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宣传,当作了当前行动纲领的实践;把用共产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去观察问题、研究学问、处理工作、训练干部,当作了中国民主革命阶段上整个的国民教育和国民文化的方针。以社会主义为内容的国民文化必须是反映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的。我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反映到我们的国民文化也有社会主义的因素;但就整个社会来说,我什1现在还没有形成这种整个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所以还不能有这种整个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中,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对于此方面本文就一个局部的教育现状,初中数学的教学方面的工作问题,作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对此必须有充分的估计。这是我们观察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实践表明,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往往同对此估计足不足有很大关系。在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急于求成或速胜思想,便是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速胜思想,曾多次出现,给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带来过严重损失。十月革命胜利后的1918一1920年,苏联面对严重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形势,被迫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对于捍卫年轻的苏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理想教育还必须告诉学生:在今天的中国应当如何行动.远大理想教育必须、也完全可以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结合起来.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人们,首先必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富强、民主、文明的先进国家而奋斗.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扬学生身上的共产主义因素,并鼓励他们投身到共产主义运动中去.应当承认,每个学生在理想、道德与守纪的程度上是不同的,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一样.  相似文献   

12.
我们正在创造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文学艺术,这是与人类历史上一切其他文艺根本不同的、最新最美的文艺。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文艺不能离开传统而凭空产生,它只能在批判地吸收和改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艺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如何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正确地解决创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与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要不要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这是当前思想战线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明确这个问题,不论对我们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或是彻底清除精神污染,都具有重要意义。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阶段提倡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为时尚早。我们认为,大力提倡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清除精神污染的需要,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需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来看,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史无前例的创举,要完成这样一个空前壮丽的事业,对我国劳动者来说,只有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它的具体实现形式区分开来,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法论。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才能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历史上的社会主义实践是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不能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必须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的党、广大的共产党员和我国全体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一个正确指导思想、有个灵魂。这个指导思想、这个灵魂,只能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正如十二大文件所指出的,没有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受抽象的人道主义理论出发点、相对贫乏的经济学知识、特定的理论与历史语境,以及思想深层中的内在矛盾等因素的制约,青年马克思在《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尚不能完全揭示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而以人的类本质的复归为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把社会主义即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理想的社会形态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而将共产主义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环节。  相似文献   

17.
这是古代妈妈的一封简短手函,充分发挥了中国汉字的蕴藉,颇有妙趣:"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相似文献   

18.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搞单一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意味着搞私有化,社会主义中国也不能搞私有化.  相似文献   

19.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过程中,对道德问题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今天,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对于培养全体人民和广大青少年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指建设,是有重要意义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起源、形成、发展规律及共产主义道德特征的科学.其中,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占有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概括苏联20年代党内两场重大斗争的基础上,指出斯大林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中,实现现了以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为基础的左翼反对派的诸多政策主张.本文认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以经典理论同迂回过渡理论的“揉合”为基础,以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矛盾和严峻的国际形势作为内外条件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的弊病只有经过曲折发展后才能被认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说明落后国家绕过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在前期必然是十分曲折的,但仍不能因此否定这是一条通向共产主义更少曲折、更少痛苦、需时更短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