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比例的加大.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年年攀升.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贫困生助学贷款的支助比例,贫困生的在校比例也与日俱增,据资料显示,我国高校在校贫困生人数已达到了320万,其中,基本生活无保障的特困生有100多万,高校贫困生比例达25%由于贫困生人数的逐年加大,各高校均重视对贫困学生的管理,从"奖、贷、助"三金发放,到日常学生干部以及勤工俭学的优先选拔,都显示出了对贫用生群体的关注与爱护.  相似文献   

2.
美国高等教育的助学金制度在资助高校贫困生方面取得较大的成绩。其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家庭和在校情况来综合评定贫困生;建立咨询团帮助贫困生申请助学金;建立"资助包"档案;丰富对贫困生的资助形式。这些做法对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金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高等院校的数量逐渐增加,规模也逐渐扩大.然而,由于我国个别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差,所以导致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增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贫困生数量增加的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经济困难压力下造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特征的负性变化也值得我们关注.因此本文针对高校贫困生群体,通过对该群体具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选取徐州工程学院的2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统计,对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和贫困生心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和就业制度的逐步改革,在校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高校贫困生数量也呈上升趋势.贫困生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研究分析贫困生的行为表现,并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行为偏差的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伴随经济体制和高校体制改革出现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近年来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已达2000多万人,到了2009年,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比1999年增长了3倍多.据统计,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目前,大连大学在校的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24%.高校贫困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成为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视和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引言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上半年报道,我国高校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约为10%,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数已达到240万。实证调查和分析表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偏执、抑郁、自卑、人际敏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上半年报告,我国高校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约为10%,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数已达到240万。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不仅面临着经济压力,也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事实表明,只有提高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素质,经济支持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单纯经济救助难以解决“心理贫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上半年报道,我国高校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约为10%,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数已达到240万。实证调查和分析表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偏执、抑郁、自卑、人际敏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张兰君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定性研究表明:贫困生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步伐的不断加大,高校特别是农业院校贫困生人数和比重呈快速增长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的在校大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约占30%,特困生约占15%,少数地区、部分高校和某些特殊的专业中,上述两个比例甚至超过了40%和20%。在全国高校的农业院校中,由于农村生源比例较高,其贫困生比例也相对较高,例如:四川农业大学依据建立贫困生档案的资料统计,在校学生贫困生比例超过40%。  相似文献   

10.
冯舒洁 《文教资料》2014,(24):112-114
我国目前实行了以“奖、贷、助、免、补、减”为主的针对贫困高校大学生的一系列资助政策,为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基本的经济保障。做好贫困大学生资格认定工作是这一系列政策顺利开展并落到实处的前提条件。目前的我国高校在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影响到贫困生资助政策的落实和工作的开展,对高校贫困在校大学生实行生源地与院系共同管理,实现贫困生档案动态化、常态化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家庭贫困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中,得到了国家相应的经济资助,部分解决了贫困生经济上的问题;随着资助与贷款额度提高,为高校贫困生减轻了因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贫困学生在学校相对显示出的弱势状态,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各方面资助。贫困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未来发展需要学校和教师给予更多关心与帮助。大多数贫困生在校学习成绩突出,少数贫困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不及格甚至于不能顺利毕业问题,是需要高度重视与分析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红 《华章》2013,(31)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道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会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现阶段,有关教育部门应该从哪些方面出发,提高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戈蕾 《学子》2013,(8):96-97
目前我国现有的25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约占30%,特困生约占15%,少数地区、部分高校和某些特殊的专业中,上述两个比例甚至会超过40%和20%。高校贫困生问题己经成为一个党和国家关心、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伤心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帮助广大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近些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基本形成了"奖学金、  相似文献   

14.
自我国高校实行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以后,高校贫困生就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援助机制,有效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学业和就业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高校贫困生援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做好贫困生援助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中,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所谓贫困生是指在校期间学费和生活费得不到保障的学生;特困生是指在校期间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准的学生。当前,尽管全国各高校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国家也加大了奖学金的奖励力度和覆盖范围,高校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努力增加了勤工助学岗位,使贫困学生通过自身劳动能暂时解决一定的经济困难问题,但高校贫困生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值得我们学生工作者进行认真的思考。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解决贫困生问题是教育公平性的体现和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上半年报告,我国高校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约为10%,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数已达到240万。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不仅面临着经济压力,也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事实表明,只有提高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素质,经济支持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单纯经济救助难以解决"心理贫困"。因此,了解掌握贫困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并研究相应解决策略,是高校学生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原因,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六点高校贫困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尚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方法有待改善以及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等问题。认真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对改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健全高校贫困生的救助立法体系,建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咨询体系,完善高校贫困生学制体系,是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随着高校招生实行并轨,在高校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经济贫困大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所谓经济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生活标准,且无力交纳学费及购置  相似文献   

20.
卞雅琼 《文教资料》2009,(25):199-201
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迅速增多,数量庞大的高校贫困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高校工作的重点、难点.如何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落实好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解决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是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