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阅读的过程,即学生对文章感知的过程,通过合理的、有效的阅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但真正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大量阅读却很不容易。如何利用课内阅读教学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拓展阅读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大量的阅读实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也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关于读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点中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大量阅读。语文老师都知道,大量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很重要,但语文老师也知道,真正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大量阅读却很不容易。课标要求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么大的阅读量,如果只是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课改的春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小学高年级是阅读启蒙阶段,就犹如小树苗,要想长为参天大树,必须获取"阳光"和"雨露"。而"阳光"和"雨露"的获取,仅仅靠老师课堂上的传授是不足的,更重要的途径是靠学生自己去阅读、领悟。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领略阅读的魅力,彰显阅读的风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提升。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这是小学语文老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文本主要从阅读指导和拓展阅读评价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且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来不断积累和学习新的知识,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们的文学修养,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这一课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和探索,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比较重要的教学手段,其中拓展阅读这一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就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运用这种手段进行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有很大提高,所以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加强对这种教学手段的了解,将这的教学手段好好运用,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强调学生大量阅读的今天,一个不引导学生读书的语文教师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而一个只叫学生阅读,而不关注学生读什么书,不关注图书馆的语文教师同样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目前,肖阅读观念牢牢地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并外化为阅读行动时,图书的来源问题成为了阅读的瓶颈。这一瓶颈如果解决得不好,必然加重学生购买图书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制约着学生的阅读的品质、效果和阅读氛围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和创意性阅读,注重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和阅读范围,让学生在拓展性阅读训练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阅读作为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和基础,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通过阅读方式和阅读范围的延伸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大量的文本阅读中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丰富的经验。在语文学习中信息技术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有利条件,网络是一个知识的海洋,文字的、图片的、视频的……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重点、难点,运用网络进行有效的拓展阅读。基于我校江苏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拓展性阅读整合课程的研究》的不断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月红 《成才之路》2014,(23):30-31
正阅读是学生感知语文、理解语文、运用语文的主要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方式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如果仅仅依靠课堂四十分钟和在校时间让学生来阅读是远远不可能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这一教学目标的,也与语文这门课程的特点相悖。在这样的前提下,拓展性阅读应运而生。所谓拓展性阅读,是指从课本出发向课本外延伸、向更深处推进的一种阅读方式。如何使拓展性阅读和课内阅读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更好地提高阅读效果呢?  相似文献   

11.
封叶 《小学生》2023,(8):43-45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贯彻落实,语文教师对于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课内阅读,也应适时开展拓展式阅读,以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拓展式阅读中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本文针对拓展式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具有可行性的策略,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与帮助,丰盈学生知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下,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践行这一观念,小学语文将拓展阅读融入在教学过程中,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分析拓展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并在结合实际教学基础上,探究拓展阅读具体运用策略,以此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将“课外阅读”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明确了各学段的课外阅读任务。事实上,课外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汲取各种信息、知识的途径,也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形式。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并不热衷于课外阅读,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提升中学生的阅读素养很重要,语文教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用真情感召学生;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素养,影响学生,从而逐步地、循序渐进地提升中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径。通过阅读,人类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从而认知世界、了解人生、拓展思维等等,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特殊任务,它具有功能性和基础性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老师引导学生阅读一篇篇被选作“教材内容”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来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在本科目的任务最重,阅读又是语文组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简单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标的推动下和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及授课方式也有了新的要求。这也让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和运用这个话题逐渐成为教育的热点。本文就选择什么样的阅读资源和怎么运用这些阅读资源进行探讨,因为只有理性地去权衡和选择适应时代要求的阅读资源,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当前的语文阅读资源内容陈旧,涉及面略窄,这样的阅读资源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达不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借助网络、多媒体等信息化设备拓展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资源可以到达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积累方面较为匮乏,这样的状况对语文教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阅读分析能力和作文创作能力低下两个方面。大量的文学阅读是学生积淀丰富底蕴和提高技能技巧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让阅读这一活动变成了边缘项目,语文教师对阅读活动重视不足,学生往往也无暇顾及阅读,这就综合导致了当前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下、爆发力不强的尴尬状况。为了有效突破这种困境,教师应当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综合提高学生阅读水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仅仅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停留在课堂上,这不仅受到时间和阅读内容的制约,更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通过精心选择阅读素材,大量吮吸书中的营养,品味书香,不断积累,无疑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在此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的学生即使阅读了大量的教材,还是不太会读书、有的甚至不会读书,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思。阅读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因此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现代社会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走出教科书的框框,也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语)阅读教学如果只读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很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不要说学好语文了。课文只是指导学生阅读的一个范例,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一点星火、一个源头,要由此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形成燎原之势,形成奔腾之水。这势必要从语文课本出发,由课内的阅读迁移到课外阅读,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