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德亮 《知识窗》2006,(11):35-35
中华正史典籍中"宗教"一词,最早见于<宋史·儒林传>之<吕祖谦传>,中有"(祖谦)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教"之语.此处宗教乃为官名."宗"、"教"分别作为一词,在汉语中出现皆为时甚久,应用广泛,尤多见于佛门.特别是南北朝至隋唐之际,佛教天台宗、华严宗的学者在注解经典时,多从名、体、宗、用、教5个方面予以阐释说明,后"宗"与"教"逐渐被连缀成"宗教"一词,即指佛教的教理.  相似文献   

2.
戏剧小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然而,我们现在所有"小品"的概念却与它最初的含义有极大的差别."小品"一词最早见于佛教用语,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是相对于大部佛经的"大"而言的.从明朝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在明朝,人们提出"小品"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并不特指某一种专门文体,像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以包括在内.在现代,"小品"指篇幅短小的杂文或其他短小的表现形式,如"历史小品""广播小品""戏剧小品",在明代被称为"小品"的一般文章现代统称为"小品文".近年来,"小品"的含义又发生了变化,由于戏剧小品尤其是幽默性戏剧小品的流行,"小品"一词似乎成了幽默性戏剧小品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指.  相似文献   

3.
荔枝(Lichi chinensis)属无患子科荔枝属的常绿乔木.主枝粗大,分枝多而开张,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圆锥花序,春天开绿白色小花,夏天结心脏形果实.果皮有瘤状突起,熟时红色,果肉白色,汁多味甜,称"百果之王"或"果中牡丹".唐·张九龄的<荔枝赋序>说:"荔枝状甚环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因此陈简斋的诗日:"炎精孕季多灵植,荔枝佳名闻自昔.绛囊割虚出琱盘,寻常百果无颜色."古人把牡丹比作"花中之王",把荔枝比作"果中牡丹",皆因荔枝的色、香、味都是绝一无二的.宋·蔡君谟云:"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自号"荔枝仙"的明·宋珏亦云:"荔枝之于果也,仙也,佛也,实无一物得拟者."宋·苏东坡尝到荔枝后,大加赞赏,曾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  相似文献   

4.
一个晴朗的下午,阳光明晃晃地照到水泥地板上.   叮呤……叮呤……,上课铃响了,我手拿书袋走进教室,起立、问好、坐下后,我发现坐在窗边的一位同学手里拿着一块闪闪发光的"石头"在玩耍,似乎很着迷.我叫道:"李俊同学,请你拿着你的'石头'到讲台上来."……  相似文献   

5.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一句精辟的治学格言. "书山"与"学海"两词最早是汉代学者杨雄说的.他在<法言·学行>中写道:"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  相似文献   

6.
所谓"三股势力",准确一点说,就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三股势力"各自的表现形式虽有所不同,但本质并无根本不同.他们以宗教极端面目出现,以"民族独立"为幌子,一方面制造舆论,蛊惑人心,一方面大搞暴力恐怖活动,破坏社会安定.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制造混乱,在乱中推翻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按照他们的"纯粹教义"建立"纯粹伊斯兰政权".  相似文献   

7.
"求是"的探索精神,对知识的不倦追求,成就了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θ-τ"之谜从中一步步解开.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来,全国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地的企业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旱涝保收"时代的终结了.  相似文献   

9.
"却"、"倒"、"但是"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它们都有转折意味,"但是"所表示的转折程度比"却"、"倒"强."却"、"但是"多用于书面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倒"的句子多表示说话人持不同主观态度的语气,"但是"只表示说话人对事态的客观叙述.  相似文献   

10.
尽管中国足球推出了职业联赛,目前又推广中超职业联赛这一新赛事,但是由于中国足球队水平无显著提高,导致中国足球联赛市场持续低迷.与职业联赛相比尽管五人制足球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五人制足球在我国没有发展成一项具有影响的赛事."五人制"足球在国内一些地区开展的十分普遍.本文从"五人制"足球发展现状入手,分析该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有利、不利的因素,从体育经济和营销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五人制"足球赛事的推广,促进足球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宣称:"争取太空霸权是未来10年的事情.谁控制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从那时起,美国便陷入了争夺太空的"D"情史,控制太空也由此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理想目标."SDI"("战略防御计划倡议",俗称"星球大战计划")作为一项夺取太空优势的具体措施曾经使美国向这一目标大大迈进了一步,而且,该计划所带来的技术想象与创新,至今对美国仍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或两面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编辑学者化"和"学者编辑化"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人的思维是灵活多变的,所以要使两个观点统一还要经过一段过程.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十根指头有长短,山上树木有高低."任何事物都存在个性差异,学生同样也有个性差异.一个班里有聪明可爱的优等生,可也有些学习吃力的"学困生",如何正确引导班里的"学困生"呢?这是一个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巴门尼德的"存在"是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他的"存在"既不是物质的东西,也不是精神的东西,而是一个外延最广、内涵最少、最抽象、最一般的哲学概念."存在"范畴的提出,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的转变,它标志着真正意义的哲学本体论的开始,直接影响到后来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明清以来,人们经常用"两袖清风"一词来比喻为官廉洁.关于这一成语的出处,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出自于明代廉吏于谦的<入京>诗:"绢帕蘑菇并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癌阎话短长."  相似文献   

16.
1992年,"智能建筑"的概念随着AT&T综合布线系统进入中国,并且迅速的掀起了一场"智能化"的热潮."智能住宅"、"智能小区"、"数字化城市"等广告层出不穷.针对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进行治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忠 《知识窗》2004,(10):12-13
唐代乐妓薛涛才情丰沛,艳丽动人,<全唐诗>上载有关于她的一段介绍:"(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随父宦游,流落蜀中,遂入乐籍.辩慧工诗,有林下风致." 薛涛大约生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及笄之年已辩慧知诗,兼擅书法.八九岁时,父亲手指庭院中一株梧桐起句:"庭院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她应口而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此话后来变为谶语,待父亲病故,举目无亲,联句中的"枝叶"竟然成为她沦落风尘的写照.  相似文献   

18.
在"思辨终止于现实生活"的意义上,作为现实生活内在构成的"技术"与"人文",在张力关系中的"技术"先于或重于"人文"的生活"赋权"的必然现实性,以生活逻辑域、生活主体域、生活历史域、生活现实域的四重确证,消解着以"技术僭越"与"人文退却"为由的非生活或超生活的技术批判的合理性.基于"自发的生活秩序"的"技术"与"人文"之"权重"的演化,标志着张力关系中的"技术"与"人文"的合现实生活的协调与融合趋向."技术无僭越","人文无退却".  相似文献   

19.
任天堂社长岩田聪说:"我们的对手是电子游戏毫不兴趣而态度冷淡的人."通过对商业模式中"定位"的改变,任天堂进入一片没有竞争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无为而治"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为的最高表现,"无为"是为了达到无不为的化境.所谓无为而治,就是说,由于管理者具有极高的领导艺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非常清闲,并没有太多作为,但是他所管理的组织却井然有序,兴旺发达."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日、美、德等国家的一些管理专家也在注意研究和利用."无为而治"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同样可以用于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无为教育.一个有创意、有思想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放得开,撒手让学生去做,仿佛无为而为,但并非不为."教是为了不教"、"善教者化‘教'为‘不教'",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如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步入了全面推进阶段,我们教师若能做到"无为而为","取法自然",真正让学生们自己"有为"起来,就会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这样也就会更容易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