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劳动强度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还是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由提高劳动强度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还是相对剩余价值?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属于绝对剩余价值;有人认为,属于相对剩余价值;有人认为,某个部门或企业因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出的剩余价值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由于整个社会都提高了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则应属于相对剩余价值;有人认为,它既不是绝对  相似文献   

2.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一般都认为属于绝对剩余价值。但是,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大量论述,应该属于相对剩余价值。首先,从马克思关于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下的定义来看,马克思说:“我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相反,我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马克思讲得很明白:延长工作日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但并没有说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绝对剩余价值。什么是  相似文献   

3.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提高劳动强度而增加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呢,还是相对剩余价值?对这个问题大致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由劳动强度的提高而增加的剩余价值是属于绝对剩余价值。这种说法比较普遍。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4年第1版和1955年第2版都是这样写的。第二种意见认为提高劳动强度是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日本河上肇著《“资本论”入门》一书中就是这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的头两节分析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得出科学的价值概念后,第三节便着手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的分析。虽然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式的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可是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马克思通过精辟的科学分析,终于第一次揭开了货币的来源和本质这个“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所有制内部结构的许多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其中关于股份制作为调整所有制结构的一种形式也引起理论界的兴趣,本文拟谈一谈股份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我想这对于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公司形式,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等问题或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事物即矛盾,分析事物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但如何科学地分析事物的矛盾,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呢?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为我们树立了矛盾分析的典范.本文就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如何分析商品矛盾做一初步探讨.任何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都不可能由一对矛盾构成,而是由两对或更多矛盾组成的矛盾群体.这就要求我们对事物矛盾的分析不能简单从事,必须有层次、有秩序地分  相似文献   

7.
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我国经济学界最近几年来关于这一理论的讨论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也还存在一些争论。近来重读《资本论》,有些收获,现就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技术经过第三次大发展、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并运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和指挥生产过程的时候,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进行生产,只要少数工人按按电钮,搞搞开关,不必消耗沉重的体力劳动,那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呢?有些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也藉此攻击马克思主义,叫嚷什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小商品生产是适用的,对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就不适用了,于是,劳动价值理论也就过时了!  相似文献   

9.
宋涛  顾海良 《科技文萃》2004,(11):112-114
168.当我们从劳动过程的一切历史形式所共有的最简单的方面来对劳动过程进行研究,即把劳动过程看成人和自然之间的行为时,我们会看到,人创造产品,使外界物适合自己的需要.在这一行为中,人的头指挥人的手,这就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与研究》一九八○年第四期,洪远朋同志的文章认为由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一洪远朋同志是从相对剩余价值的定义出发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他引述了马克思的这段话作为论据:“我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中从分析商品开始,得出了关于商品的一般原理,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为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万事开头难”,《资本论》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页。以下凡引自该书的,只注页码)这不仅是因为商品这个东西貌似简单平凡,实则古怪得很,“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87页),而且还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理论历来为经济学家所重视。西方经济理论中 ,新古典学派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的因素作了内生和外生的区分 ,这种分析方法虽有可取之处 ,但与马克思的分析相比却过于简单。马克思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看成内生变量 ,并对各变量的关系也加以说明。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简单解释。  相似文献   

13.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劳资关系伦理,是研究《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的重点。剩余价值生产中的劳资关系,体现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劳资伦理关系的本质。抽掉经济关系的这个特定规定性,就不能看清被形式的平等所掩盖着的实质的 不平等关系。人格化的资本和被异化的劳动,是资本主义雇佣伦理关系的基本内容。劳资伦理关系的本质不是平等,而是雇佣;不同自由,而是专制。劳资伦理关系的调节在一般情况下有道德的作用,在利益冲突的一定界限上,道德的调节就要通过法律来解决,而且从关系的总体上说始终带有政治性。要区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伦理关系中的两种不同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宋涛  顾海良 《科技文萃》2004,(9):104-109
94.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资本家在劳动市场上购买了劳动力商品以后,就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它.劳动者为了把自己的劳动表现在商品上,必须首先把它表现在使用价值中,表现在能满足某种需要的物中;因而劳动力的使用过程首先就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虽然劳动力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是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的,是为了资本家的利益进行的,但是,这并不改变生产使用价值这一过程的一般性质.  相似文献   

15.
就追求剩余价值的角度来说,资本经历了追求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个阶段。什么叫做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呢?马克思说:“我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相反,我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资本论》策一卷策350页)关于这两个概念本身,马克思已解释明白无误了,不过在这里没有具体说明用什么办法“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增殖相对剩余价值。而在书的另一处,马克思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性的说明:“就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来说,工作日一开始就分成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这两个部分。为了延长剩余劳动,就要用各种方法缩短生产工资的等价物的时间,从而缩短必要劳  相似文献   

16.
<正>《一件小事》是鲁迅小说中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课的传统教材。它写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时期,原载1919年12月1日《晨报周年纪念增刊》,后收入《呐喊》。这篇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首次提出了未经彻底改造的小资产阶级知识份子必须向劳动人民靠拢的重大课题,反映出鲁迅前期思想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深入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中介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之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一范畴不为人们所重视,因此也就谈不上研究。近年来这一情况有了改变,陆续出了一些论述中介的文章。这里我想谈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工资时,是如何应用中介的,以此探讨中介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的意义和作用。在马克思以前,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中介概念的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  相似文献   

18.
<正>在学术界对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论述的等价形式的特点,从来都是作为难点来对待的,因此,也就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为了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商品和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并有利于揭示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的谜,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弄清等价形式的特点的具体含义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一) 价值、市场价值和生产价格及其相互关系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首先从抽象的形态上分析了价值的实体、价值量及其变化规律。马克思说,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是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的;价值是社会实体的结晶,“是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社会劳动的物化形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红楼梦》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独特的学术札记形式,探究书之来历、宝黛根底、雨村出处、黛玉入府、宝钗出场、宝玉用情、太虚幻境、宝黛是非、宝玉论生死、才情初试等,呈现《红楼梦》研究的别致一体,论述关乎书之大要与撰者用心,文字独具特点,或赏析评议,或辨其疑义,发其幽微隐秘、妙趣会心之处,庶为研究红学之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