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学生面对习作消极被动,缺乏自信,根源在于习作命题及评价;学生积累贫乏,表述不清,根源在于阅读量不足,语言积累贫乏;学生缺乏修改评价意识,根源在于习作评价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才能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影响作文效果。语言是习作中的"建筑材料",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掌握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积累习作语言呢?本文借鉴心理学、阅读学等相关理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此,笔者认为个性化作文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习作技巧和语言积累的基础之上的。小学生的作文应该是一个"模仿——大同小异——小同大异——个性创意表达"的过程。如何指导学生习作由模仿到个性化的转  相似文献   

4.
方璞  姜龙 《陕西教育》2007,(11):55-55
一、赏读文本,积累素材广泛阅读,勤于积累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笔者利用课前三分钟的美文欣赏给学生朗读美文或让学生互相交流欣赏美文。教师从课文或报刊书籍中精心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这种能力要通过阅读和习作的实践来培养,阅读和习作能力可以借助品赏好词佳句来提高,品赏好词佳句能够卸载阅读问题,使习作富有文采。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讲就是训练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不是单纯传授作文知识。作文知识可以教会.作文能力是难以教会的。我认为要培养学生作文的综合能力.应建立作引导学生综合积累的基础上.即积累习作素材.积累语言.积累写作方法,积累对人和实物的认识和感受等。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这种能力要通过阅读和习作的实践来培养,阅读和习作能力可以借助品赏好词佳句来提高,品赏好词佳句能够卸载阅读问题,使习作富有文采。如何培养学生品赏好词佳句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实施小学习作教学,要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采集素材;鼓励学生多阅读,积累运用语言材料;把握习作要求,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注意与课文教学沟通,循序渐进地遵循学生的年级不同、习作要求不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郭艺玲 《家教世界》2013,(8X):52-53
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习作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在当前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下,学生习作时常无话可说,或者说假话、空话,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笔者认为,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注重通过让学生进行体验个性化感受,丰富生活和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习作的评改,从而成就个性化习作。  相似文献   

10.
正对作文,小学生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他们把习作当成—种负担,对习作缺少兴趣。习作畏难情绪的产生除了缘自小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日常积累等方面的因素外,还与教师习作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关。如果教师对习作教学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习作教学枯燥无味,也会导致学生对习作失去兴趣,进而形成畏难心理。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享受习作中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的目标是:"能具体明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习作正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祖国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写作教学中更新观念,锐意创新,突出作文教学的人文性,理清人文的关系,加强人文的统一,让学生的作文流淌着真情真话,闪烁着个性的光彩,在"三维目标"的整合中,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写作素养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李丽 《山东教育》2008,(1):49-49
在“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实验中,三线之一的阅读线特别强调了阅读与习作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大量阅读,积累语言,为习作打好基础。名著是小学生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尝试用名著作引领,鼓励学生读名著。编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总感觉学生的作文无论语言表达,还是立意,往往显得单一、重复、雷同,缺少变化.缺少新意,让人读来感到平淡、枯燥、乏味。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学生缺少丰富的、活化的语言积累;二是学生缺乏灵活多变的观察、思维、表达方法。记得一位语文专家曾说过“作文指导不应只在作文训练课上进行,应该是课课都是作文指导课,时时处处都是作文训练课。”他的话道出了习作与阅读、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语文教学 ,我发现农村小学生提起写作就愁眉不展。作文或是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的“手抄本” ,或是空话连篇应付了事。发自心灵的呐喊、声情并茂让人心动的作文寥若晨星。该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习作 ,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 ?一、日积月累 ,厚积薄发为了克服农村小学生习作时语言枯燥贫乏的缺点 ,就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 ,丰富学生语言储备 ,达到“厚积而薄发”。词汇积累多了 ,作起文来 ,顺手一拈 ,不再嚼笔头。而词汇的丰富 ,靠多方面的日积月累。上好阅读指导课 :小学语文课文有不…  相似文献   

15.
姜宏 《考试周刊》2012,(45):48-48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要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可见,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内心感受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因此,小学生习作应从积累开始。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新定位作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必须不断转变习作教学观念,改进作文写作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习作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在观察中积累,在积累中选材,在思维中表达,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而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综观各地的作文评分标准,我们发现,语言表达能力是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标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呢?笔者认为,学生的作文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的语言积累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学生积累作文语言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学生习作兴趣不浓,习作中语句不够流畅、内容平淡肤浅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广大语文教师平时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注意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多观察,注意素材的积累;提倡学生多分享,注意习作的交流,从这些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的习作资源进行整合,适时开发学生身边的习作资源,挖掘并发挥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魏民 《考试周刊》2012,(65):49-50
针对如何抓好起步阶段的作文训练,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这一问题,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是培养学生观察习惯;二是发展学生想象思维;三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四是提高学生修改能力;五是树立学生习作信心。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为联系,学与用明结合.学生习作只有注重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