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洪丽彩 《广西教育》2011,(16):59-59
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要求教师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教师主动"教"和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学",要对学生"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去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的首选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光、动画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在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从"生活化"到"数学化"《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学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成绩,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的要求:首先,问题情境要具备一定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因此,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有效情境,使学生处于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努力创设情境,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要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不断发展。那么,如何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学生的认识兴趣就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和学习内容的趣味因素,而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中的"情境"指的是教师创设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场景,学生在这种课堂环境能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此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认知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这门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一、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创设的情境缺乏多样化在同一个学习主题的情境创设中,所有老师的创设的  相似文献   

9.
<正>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充分说明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笔者就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谈谈体会和认识。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  相似文献   

11.
<正>兴趣是积极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数学教学实效。一、重视数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唤起学生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适应课改要求,善于整合教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37+25时,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呈现"小熊玩具店"的全貌,店里有许多玩具,有小狗玩具每只12元,小兔玩具每个8  相似文献   

12.
创设情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支撑,创设什么样的情境,体现了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情境能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陆瑜 《考试周刊》2014,(25):70-70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创设了猴子分月饼的生活场景:荧屏上先出现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今后的数学课怎么上?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必然要引起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思考:1.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故事,是图画,是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是学习的动力,是教学的起点。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热情。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二是既妙趣横生,又内涵丰富:三是既鲜活生动,又科学合理。一个宗旨:学生在迫切要求下进入学习。[案例1]科学情境…  相似文献   

16.
李小琴 《小学生》2012,(9):53-53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想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问题。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气氛中,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那么,如何培养呢?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  相似文献   

17.
阳谦 《云南教育》2000,(17):22-23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设置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各种智力操作,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数学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探索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如,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讲“ 8”的概念的数学课,教师在教室正中放一张大桌,桌上放着 7套餐具,让学生选出 7人到桌边“就餐”,接着来了一位“饥饿者”, 7个小朋友请他也入席,在餐桌上加上一套餐具。这时,老师让学生…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教师执行课程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方案和落实教学目标的主阵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数学学科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年龄的特点来改善教学行为,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呢?我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大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能积极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要做到以下要求: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地以学生  相似文献   

19.
袁玲妹 《甘肃教育》2004,(11):32-3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在具体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中场景图蕴涵的内容很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例如,上“有趣的余数”这节课时,教师首先出了这样一道题:有同样大小的红、白、黑珠子共180个,按5个红、4个白、3个黑排列,第60个珠子是什么颜色?第  相似文献   

20.
王久云 《考试周刊》2014,(21):64-64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动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自主寻求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参与其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好的情境是不可或缺的,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有利于引起学生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情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