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联也叫门对、对子、春贴等,实际上是对联的一种,只因在春节时张贴所以才称其为春联。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上一副吉庆春联,将家门装扮得喜气洋洋,令人有严冬将过,春意已至之感,成为春节一俗。提起春联,就不能不提起桃符,因为春联是在桃符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桃符是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西汉时人们在上面书写祈福禳灾之词,然后插挂在门后以禁鬼。传至五代,后蜀时,宫庭里又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相似文献   

2.
贴门神     
春节时家家户户除要在家门两侧贴上春联外,还有在两扇大门上再贴上一对门神的习俗,以表示驱鬼避邪之意。门神与春联一样,都是由挂桃符演变而来的,在两汉后逐渐成为人们的避凶纳福偶像。挂桃符之俗源于古人对桃木神力的迷信,这在《山海经》中是有记载的:东海渡朔山上有一蟠曲三  相似文献   

3.
李明 《集邮博览》2011,(11):26-28
就像吸烟有瘾一样,我从小对邮票就有瘾。即便是在文革期间挨批斗、住“牛棚”。还是忘不了集邮!可那时,由于我父亲单位只发给他“生活费”,造成了我们家的收入减少了十倍。此刻,我再也没钱买邮票了!这可怎么办呢?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就在1983年天津集邮协会成立不久,天津市搞‘1人1:3普查”。我们单位同事被临时抽掉参加这一工作,他所在的街道有一位老大爷要出手他“落实政策”的邮票,其中就包括分版分型收集的“伦敦版单、双圈孙中山像邮票”,还有“伦敦加盖‘限滇省贴  相似文献   

4.
每到春节,全国上下千百万人家要贴喜庆春联,在浩如烟海的春联中,有几副有名的对联年年使用率很高。例如——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这副对联,简直是到处可见,遍布祖国四面八方。这副对联,上联写的是朝南开门的人家,迎着阳光,春意盎然,四季如春;下联写的是好心肠的人家,总会有好的结果。其实,这副对联同鱼有着密切的联系。原来这副对联的上联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一个朋友,法印和尚写出的,意思自明;而下联是苏东坡对的,表面上是上面所说的美好意思,其实他采用的是双关语,字面上是“庆有余”,谐音意思是“磬有鱼…  相似文献   

5.
记不清是哪一天在哪一张报纸上看到一幅题为“吃亏者,常在世”的漫画,画面上有一个人斜倚在手臂上,头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三角形,眼看着就要落在这个人的头上和身上了,可仔细看时才发现,三角形彼此之间支撑着,真正给人一种有惊无险的感觉。而那个人也正在三角下安详地休息,仿佛未曾注意到这一切。这幅画使我想起了好多往事,想起自己这大半生也是在苦多甘少中渡过的。就在前不久还受到了一次意外的“打击”:单位要派人到法国考察,说是考察实则公费旅游,这等好事有谁不愿意轮到自己,何况我还是一个马上要退休的人了,论苦劳,也该轮到我了,可是偏…  相似文献   

6.
我爱好集邮,喜欢自制首日封。龙年又快到了,即将发行第三轮龙票,不禁想起了1988年我自制龙票首日封的一件往事。记得那年1月5日,我从蓬莱邮局买了数枚戊辰年8分龙票,并在自己制作的空白信封右上角贴上了一枚,然后去县里龙山店邮政支局盖日戳,一枚自制龙年首日封就诞生了。  相似文献   

7.
年关将至,与东北乡下亲戚聊起了年俗。记忆中,那里入冬即进入农闲,盼到腊月,这年就开始了,做豆包、祭灶神、办年货、写春联、糊灯笼、扫房子、烀猪肉、杀年鸡、贴倒酉……直到三十夜,点灯、上香、包饺子,一家老少围桌守岁,嗑着瓜子,唠着闲嗑,听着震耳的爆竹声,憧憬着来年的好光景……无论是腊月的窗花、三十的饺子还是正月的大秧歌,都透着喜庆、祥和的气氛,展现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比如,春联、窗花一定  相似文献   

8.
过年,是岁月更替的标志,是一个烙上了鲜明民族印记的节日,是一个充分展示民风民俗的橱窗。贴年画、写春联、请福字、剪窗花、放鞭炮,春节染上了喜庆的红色;买年货、穿新衣、包饺子、团圆饭,春节饱含着浓浓的亲情;逛庙会、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舞龙灯、耍狮子,春节充满了欢快的笑声……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春节就这样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一路走来。  相似文献   

9.
《新体育》1998,(9)
胡指导: 最近见到市场上有一种日本生产的PALIO反贴胶皮,据说它的性能很好,您能否就这种胶皮的性能特点做些解释? 北京 王刚王刚朋友: 你所说的问题其他朋友也曾问到,我在这里一并作答。 日本生产的PALIO(即拍里奥)反贴胶皮,实际上有两种型号,即PALIOAK47型和HK1997型。  相似文献   

10.
父亲     
象棋这玩意儿,我在上小学前就接触到了。一天晚上,母亲让我去叫父亲回家,当我来到父亲单位(严格讲只能算作坊,做饼的),看到父亲正和一位老叔在面板前下象棋,旁边还围着  相似文献   

11.
前阵子到广州看红魔曼联,接到我妈的一个电话说我有封外国信,而那信封却是用中文写的。我当时特激动。我知道那是我用的SAE(没贴邮票的回邮信封)。我用过SAE的就只有C罗和写给维拉队的一个回信官。而C罗我在3月写的,现在都已经有100多天了,回信是不可能的了。那么应该就是维拉回信官的了!哈哈,我第一次跟回信官沟通就成功了,只要继续沟通交流下去,我的球衣梦……  相似文献   

12.
志在拼搏     
在我八、九岁时,我家住在菏泽市地委对门,那是个大机关,在一间很大的房子里摆放了七、八副乒乓球台,常有人在里边打球。我和小朋友爬上临街的窗台往里看,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打乒乓球。那时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饱,没钱买拍子,就请邻居帮助做了一个拍子。上面没有海绵,我就花了几分钱买了一块会计点钱用的海绵,用小刀割薄,贴在拍子上,我01IL个小孩子有空就在门板上、桌子上打乒乓球。“文革”结束,我还不到四十岁,身体却很弱。于是,又拾起了多年不用的乒乓球拗,参加了青岛翰老年体协乒乓球委员会,有时间就去揭炼,核组织越…  相似文献   

13.
人类最初的谋生手段渔猎,不但创造了人类自身,而且创造出丰富的渔猎文化,人与鱼结有不解之缘。5000年国粹中的对联浩如烟海,凡涉及到垂钓渔猎的名幅更是七彩纷呈,那些清辞丽句就是现在谈起来,既鲜活可爱,又玩味无穷,实在是一种美妙享受。 一、渔家生活联:“几树斜阳晴晒网;一篷凉月夜吹箫。”这是渔户过年常贴的一幅春联,它反映了苦中有乐的渔家生活。另一受渔人喜爱的是“牛马猪羊六畜旺;鱼虾菱藕一池香”。如同一幅连年有余的生活照。  相似文献   

14.
【山东肥城市陆房中学·董富秋】 1.临时号码布的制作 运动会期间,总会有学生丢失或找不到号码布的现象,如果学校没有两套号码布就要迅速的制作临时号码布。例如丢失是12号,制作办法是取一张A4纸从中间分开,用毛笔或彩笔在纸上写上12号,用透明胶带将写有12号的纸贴在多余的号码布上,让学生继续比赛。也可利用多余的号码布上有12X或者1X2数字,就把数字X用白纸贴上,临时号码布就制成了。  相似文献   

15.
对于很多人来说,三伏贴并不是新鲜事儿。在北京,每年夏至一过,各大中医院、社区就开始三伏贴的宣传和贴敷的预约工作了。北京康乐里小区的李奶奶已经连续第二年使用三伏贴,她说去年贴了之后,冬天的哮喘轻了一些,所以今年夏天早早就到广安门医院进行了预约。"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每年小暑一过,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开始  相似文献   

16.
刚到台北,去邮局发信希望营业员帮我选纪念邮票贴上,那个英俊的小伙子递给我一枚四方联,是四个棒球运动员在场上击打的不同身姿,一问才知道第34届世界杯棒球赛正在台湾举行。紧接着耳朵里便总有棒球的消息,不少朋友热情相邀请我去看棒球,开始我奇怪棒球有那么重要吗?后来,我渐渐发现台湾人热衷于棒球就像大陆的球迷痴迷足球,王贞治是他们的心目中永远的明星,全垒打、安打、守备……一系列专用名词,类似当年我们流传的“短平快”的排球用语而家喻户晓。在电视前面坐在一起看棒球,成了众多家庭的必备节目,如果能有票到现场助阵,更会乐不可支,可惜决赛的票很难买到了。2001年11月11日那天在高雄台北队迎战老对  相似文献   

17.
6目半白棋的下法这一期,我将向大家讲解贴6目半规则下白棋的下法。说到白棋的下法,可以简单地看作是黑棋的下法的“反面”。在6目半的大贴目规则下,黑棋从第一手开始就必须要注重棋子的效率,因为这相当于给黑棋定下了“一手棋13目的销售目标”。所以,当我执黑棋时,我必须要汗流浃背地加倍努力。而且与贴5目半相比,在贴6目半的规则下,黑棋必须要更加注重棋子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徐志伟 《围棋天地》2013,(13):102-103
我是一名机关干部,也是~名棋迷。几年前从某高校研究生毕业后,考入机关工作。甫一报到,我就开始打听单位有没有下围棋的。很快,我就在单位里找到了一位棋友。他姓彭,年纪四十来岁,棋力在业余3段左右,曾入伍服役多年。在部队是副团级干部,在我考入机关的同一年,他从部队转业到机关,从事行政工作,单位里人称“彭团副”,更多的人喊他老彭,此人为人正派,性格豪爽,是典型的性情中人。  相似文献   

19.
贴目制轶事     
围棋先下的一方自然有利。但是先行之利到底有多大却无法定论。于是出现了大致估算一手价值为十目,由执黑的一方负担一半的“控除”制度,即贴目制。 古时的对局没有贴目,当时的棋手们并不介意执白还是执黑,如果出现平局就接受平局。到了现代,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执黑贴四目半,但是到70年代仍觉得执黑有利,又变为贴五目或五目半,最近就是贴六目半或者更多了  相似文献   

20.
说到胶水纸,年轻一点的集邮者可能闻所未闻。胶水纸是一种半透明薄纸,单面刷胶,宽约lOmm,长约15—20mm,使用时在其长边约三分之一处折拢,胶而向外,短的一侧贴在邮票背面的上部,折缝在上,长的一侧贴在邮票簿上。笔者年少时常随父亲去南京东路上海邮票公司,那里有袋装的胶水纸出售。家父是新光邮票会会员,他贴票时使用的就是胶水纸。耳濡日染之下,我在青少年时期也用这种办法保存邮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